1630名学生与109位教师的线上故事 ——来自天桥区宝华小学的温情网上助学案例

  一场疫情,让开学按下了“暂停键”,但济南市天桥区宝华小学“停课不停学”,在这场“疫”考中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初心答卷”。

  自2月10日起,全校109名教师在校长周晓琳的带领下,满怀热情开启了“网上助学”之旅,于是一幕幕带着温度甚至“滚烫”的场景出现了:用十几天的日日夜夜,在上千节网课中“淘金”;线上答疑至晚上十点后,再备课至深夜;克服万难,用电话、语音、截图为身处外省的学生助学;班主任化身妈妈,为“逆行者”的孩子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这一切都正如周晓琳所说的:“我们要将教育的服务功能做到最大化,每一点工作都要细些,再细些……”

  A 千淘万“录”,保证网课“少而精”

  夜以继日,只为输送“最佳套餐”

  “面对停课不停学,我们依然秉持这颗温暖的初心,立足于对孩子们发展成长的关注、尊重与支持去解读‘学’。”周晓琳表示,“学”固然包括学业的夯实与习得,但更应包含思想的陶冶、心灵的熏染与品格的成长。

  在这样的认知下,一名宝华小学生一天的网课是这样安排的:16:00到17:00,老师线上推送当天的课程资源及任务单;18:00到22: 00,老师统一在线集中答疑解惑。第二天12点之前,提交所有作业。在这些时间点内,孩子的具体学习计划可自主安排。

  “这样的规划是经过了充分考虑的。家长复工,白天难以辅导功课。于是,晚上就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时段。”学校副校长宋明媚表示。

  在每天推送的资源中,语数外等科目配备了“少而精”的短视频,音、体、美、思政课等则更

  多地以项目化学习、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这样,孩子们的视频时间被严格控制在了80分钟以内。

  要保证资源的“少而精”,就要将重点放在优质课程的开发上。很多孩子不知道的是,为了这短短的10到20分钟的视频,老师们经历了“千淘万漉”的过程:

  在开发课程前,学校先对全校1630名孩子的情况进行摸底,以便达到“适性而助”的育人效果。摸底过后,便是一段“没日没夜”的淘课历程。为了“淘金”,老师们从数以千计的视频中筛选,市级资源、区级资源、培训机构资源、微信公众号链接……只要对学生有益的材料,他们都去“过一遍”,直至挖到“金矿”。

  与淘视频同步进行的,是教研与备课。怎样设计课程?怎样解决技术问题?怎样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对于这些问题,同学科老师完全依靠电话、视频、QQ、微信等,探讨、修改、再探讨、再修改……直至审核通过。为此,他们不舍昼夜,过着24小时在线的生活。学校英语教师胡倩倩表示,在工作群里,“深夜探讨”总是格外热烈,而睡醒一觉后,又总会收到同伴一连串意犹未尽的留言。

  很多“小细节”都是被探讨的重点。为将视频压缩到合适大小,老师们先后试了十几种推送工具。为将视频做成“最浓缩的精华”,老师们从不同视频资源中截取精华再“二次加工”。

  在这些努力下,一连串的精品课程被开发出来,学校的优质课程体系也搭建出了基本框架。

  但课程的成功开发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在网上助学的过程中,宝华小学的老师们一直根据孩子的需求随时调整课程,力求为他们搭配出最好的“营养套餐”。近期一些孩子出现了倦怠现象,老师们便着重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语文增加了名著导读,英语增加了趣配音,数学增加了“小彩蛋”,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解答孩子们的疑点难点时,老师们怕语音解释不清楚,还录制了许多微视频。

  就在这一淘一录中,知识的种子便在孩子心里扎根了。

  B 以“疫情”为教材,上好思政大课架构“五育并举”体系,实现全面发展

  2月10日上午,宝华小学正式开启“网上第一课”。“第一课”不是语数外,而是一节思政课。课程以疫情为切入口,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课程结束后,孩子们很受激励,纷纷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学校大队辅导员孟晓雨说。

  “网上助学,应当是学校育人功能的延伸与落实,立德树人是我们永恒不变的根本任务。我们教育人必须以此为契机,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让他们上好这场人生大课。”谈起“第一课”与思政教育,周晓琳这样说道。

  正是基于这一理解,宝华小学思政学科在这一特殊时期用疫情当“教材”,积极探索创新思政课新路径,设置了“大爱小家”“大爱无疆”“大爱观影”“大爱悦读”四个板块,开启有统筹、有体系、有实效、有温度的线上“四有”思政课。在对照学校各学段育人目标、学生年龄特点后,最终形成以大灾面前无惧色、大难面前齐抗争、与民族共命运、与国家共呼吸的最美逆行者为内容的线上课程体系。

  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是主体活动的开展。两周前,宝华小学37个班级同时启动“班级线上思政课群落”,并开辟网上直播间,让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连线,进行网上家访。

  在为孩子上好“人生大课”的同时,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正在同步进行。

  两周前,宝华小学的很多家长在朋友圈晒出了“宝华小厨神”的电子奖状。这是一场面向全校学生的“宝华厨神”厨艺比拼赛,共有300余名选手喜获“小厨神”称号。而这次活动,正是学校综合实践课的课程之一。

  据综合实践学科教师孙越称,除厨神比拼赛外,学科还在近期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了“大眼睛在行动”“小巧手在制作”“小创客在行动”“小鲁班在创造”等活动。与综合实践课程相似,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也纷纷采取主题化、项目式整合联动课程方式。

  而对于一向以体育为“第一学科”的宝华小学来说,体育学科在网上助学期间依然备受重视。结合居家学习特点,学校体育分管主任舒超为学生挑选了跳绳、素质操训练等适宜居家锻炼的项目,并发起了“线上晒晒我的吉尼斯纪录”和“班级吉尼斯挑战赛”活动,不断调动孩子们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在一个个项目化学习的推进中,在一次次活动的开展中,学校“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得以搭建,孩子们得到了全面发展……

  C 不放弃每一个,42名省外学生“一人一案”启动“温暖在线”,给学生“妈妈般的爱”

  李霞是宝华小学六年级六班班主任,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她一直关心着远在武汉的学生赵宇轩(化名)。春节期间,赵宇轩随爸爸回武汉老家过年,至今未能返济。了解到情况后,李霞每天给孩子爸爸打电话询问情况。空中课堂开课后,了解到宇轩爸爸手机型号老旧、流量有限且身处信号较差的山区时,李霞每天将视频截成一张张图片,并配合相关语音发给他。遇到孩子不会的题,李霞就电话讲解。“经常说着说着,一个小时就过去了。”李霞说。

  因为深陷疫区,宇轩和爸爸的情绪波动较大,但在李霞的关心下,他们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了,孩子的学习也跟上了。最近,宇轩爸爸又为孩子购买了足够多的流量,孩子的进步也更快了。

  在宝华小学,像宇轩这样身处外省的学生共有42人。对于这些学生,学校进行了重点关注,并为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学生制定了“一人一案、包干到人”政策。

  宝华小学一年级5班蒋铧烽的妈妈跟随山东第11批援鄂大军上了战“疫”一线。为了给她最有力的支持,宝华小学积极开展“温情在线”教育行动,学校领导班子连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随时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用爱和关心温暖着孩子。班主任周美慧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与孩子父亲联系,并与任课教师共同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在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周美慧还带领同学们一起制作了康乃馨,为蒋妈妈送上节日祝福。

  在宝华小学,像蒋铧烽这样的学生共有6人,学校对他们全部启动温暖在线行动。

  其实,关注每一个儿童,尊重每一个儿童,发展每一个儿童,努力促进每一个儿童全面而个性地成长,是宝华人的教育初心。为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感,学校管理团队全部下沉到年级、班级,跟踪帮扶特殊学生,开展线上教育指导。

  为确保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采用双师管理,每班配备一名助学教师,协助班主任完成网上报到、统计作业提交、点对点督促落实、精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等工作,大大提升了网络助学效率。

  D 不一样的寒假,坚守一样的教育初心

  共克时艰,收获一份温暖的成长

  在网上助学期间,英语教师胡倩倩的一天通常以16:00为中轴线,这是她推送当天学习资源的时间。18:00到22:00,是她集中为学生答疑的时间。22:00至凌晨,是她为第二天课程备课的时间。第二天9:00,是胡倩倩和伙伴们的每日“五研”时间。所谓“五研”,是指研究学习内容、研究作业布置、研究特殊学生、研究问题对策、研究班级舆情。待这五项挨个落实后,通常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这期间,已经有学生陆续提交作业,她见缝插针进行批阅。之后,她需要整理“教研日志”,并及时公布出去。待忙完这些工作,下午四点又到来了……

  胡倩倩的时间表,是学校109位教师工作状态的呈现,也是他们教育初心的写照。他们自2月6日进入工作状态,至今仍保持高强度工作习惯。

  很多困难,都被老师们“藏”了起来,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易:有位老师忙着给班里孩子备课,无暇顾及自己的双胞胎孩子。有位老师因为小区断电无法上网备课,便拿着马扎、抱着电脑冒着严寒跑到小区门口借用别人的WIFI……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有一些教师参与了区级示范课的录制,用另一种方式为“停课不停学”保驾护航。为了录制区里的助学微课,学校英语教师王传真从华灯初上一直奋战到夜深人静,在电脑前整整工作了24个小时……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疫”中,宝华小学的老师们发挥科学育人的研究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共好精神,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力争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有成长”。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教育初心答卷”。 (本报记者范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