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出版呼唤拳头品牌

  开学伊始,教辅热卖,然而一方面是持续火暴的市场,另一方面却是有些无所适从的消费者——

  2月23日是北京中小学开学前最后一个周末,下午2时许,《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来到北京图书大厦,中小学教材教辅、练习册占据3层的半壁江山。相比起来,小学教辅区域场面火暴,初高中区域略显冷清。仅人教版小学教辅展台,三四名营业员一刻不停地上货、找书、为家长孩子做顾问。营业员张娜告诉记者,教辅类图书销售高峰集中在刚放假的几天和开学前这两天,像《小学教材全解》一年级语文下册已经断货。

  版本之多迷人眼

  在小学教辅展台,家长向营业员询问最多的关键词是“人教版”“北京版”等。

  什刹海小学一年级的姜宛彤是妈妈带着来的。她们此行目标明确,就是买两本老师推荐的教辅。母亲李女士找出手机中的一条短信,一字一字地念,让女儿看着封面核对书名。

  “这样吧,你星期一开学问问刘老师,看买得对不对。”尽管名字吻合,李女士还是有点儿没底。“孩子在西城区上学,北京市推出一套最新版教材,西城区从去年9月1日试点使用,必须按新版本给孩子买配套教辅。”

  记者注意到,不少家长索性直接给营业员看老师发的短信,还有很多家长在嘈杂声中打电话核实版本和书名。张娜在教辅区工作时间较长,她说北京小学共有三种版本教材。东城、西城、朝阳用的是人教版,海淀用北师大版,丰台、通州、大兴等区用北京教育版。“必须配套购买教辅,不然内容完全对不上,尤其是语文,篇目和讲解都不同。”张娜说这还不算复杂,大部分学校随城区统一使用,但也有一部分学校一二年级用人教教材,到三四年级却又换用北师大教材。说话间,又有四五位家长急切地向她求助。

  无所适从求多多益善

  在八年级英语辅导专架,一对父子拿着《阅读理解120篇+10篇》《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120篇+50篇》两本教辅,比较了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

  “请问一下,这两本有什么不一样?”

  “就是篇数不一样吧。”营业员语气中带着一知半解。

  “那就买这本题多的吧。”父亲决定。

  无独有偶,在练习册专架,一家三口徘徊了很久,孩子的母亲十分纠结。最后,父亲有些“不耐烦”地说,“随便买哪本都行,回去得看才行”。

  和以上两个取舍有度的家庭相比,抱多多益善心态的不在少数。家长陈东健反映,不同版本教辅确有一些重合或雷同的内容,在书店这么短时间,不可能分辨清楚,他一般会至少买两种,让孩子对照着用。家长刘翠萍拿英语举例说,大厦书架上不仅分教辅类、练习册,还有综合辅导类及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单项辅导类,其中肯定有一些重合,但是编辑体例又各有侧重。如果只买一种,担心漏掉什么,可是买多了又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还有一些家长信奉数量制胜。彭翼龙从太原到北京办事,特意到书店给上初一的儿子选购辅导书。他告诉记者,学校每学期都给学生订多种辅导书,语文是一家出版社的,数学又是另一家的,其实用处不大,因为孩子能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已经不错了。记者疑惑,问他为什么还额外给孩子带书呢?得到的答案是——“让他看见摆着这么多书,能有点儿压力,哪怕随便翻一下,总比看闲书强吧。”

  市场火暴的冷思考

  也有不少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量体裁衣。北锣鼓巷小学五年级女生林玥的母亲郭女士认为,买教辅的原则是跟课堂同步走,只要把课本上基础知识点掌握了,考试就有70%胜算。因此,她将重点锁定在与课堂教学有连贯性而课上一带而过的内容。“我没给她报奥数班,课堂上也只涉及皮毛,可考试时又遇到过,我买这本就为让她考试时不感到陌生就好。”不过,郭女士也苦笑说,“有几个孩子能做到主动去看啊。我也不知道对她有什么帮助,先买了再说吧。”

  牛栏山一中高二男生赵泽钰说,每门课学校统一订一到两种教辅,自己再来选一种。“其实所有辅导书都是一样的,能看进去效果差不多,光买不看是没用的。”

  开学前后,教辅图书热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通过一天的观察,记者也发现,一些封面和书名平淡无奇的辅导书,在教辅市场大浪淘沙中,获得老师钦点和家长信任。另一方面,一些读者在种类繁多的教辅书面前,表现出的踌躇不定,或是多多益善的心态,最终导致了过度消费。如果教辅出版界打造出更多的拳头品牌,整合零散避免同质的种类,不仅可有效避免过度消费导致的资源浪费,也能令家长和学生从心理减负。(雷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