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宋朝大诗人,一首雪景诗,有韵味,又有意趣,值得赏读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不管是哪一个季节,他的诗情总能撩人心扉。诗人杨万里就是其中一个。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那是他笔下惬意悠闲的春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那是他眼中生机盎然的夏天。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那是他心中乐观豁达的秋天。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那是他描绘富有情意的冬天。

  

  今天所选的这首绝句,是宋朝杨万里年老退休隐居家乡吉水时,于某个春日看到东山晴后的美丽雪景,欢喜之余而作的一组绝句。

  最爱东山晴后雪二首绝句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简译:

  已是早春时节,天气微寒,诗人为寻觅胜景而忘了寒冷,伫立于春风中,看着夕阳晚照之间的美景,流连忘返。

  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在夕阳软红的光芒里,涌现出一座座美丽的银山。

  还未到天放新晴,东山上的雪已消融,大多成了湿润的泥土,还有一些成了冰。

  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但还是有些发愁,这样的美景只能适合观赏而不适合攀登了,真是令人遗憾。

  

  毛泽东有诗云:“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雪后天晴,景色美轮美奂,不同凡响。

  唐朝的祖咏曾用一首《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傍晚时分,雪后天晴,夕阳西下,染红了林木,同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

  而清朝的郑燮,晨起开门,发现雪满山,雪后初晴,白云淡薄,院子里被雪凝冻的梅花却清孤不等闲。

  诗人杨万里则是更加直接,诗题“最爱东山晴后雪”中的“最爱”二字就可见其对雪后新晴所看到之景的欢喜之情。

  

  第一首诗描写了新晴后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诗的一二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塑造了一个为美景而忘情的诗人形象。

  “逐胜”,追逐美景。一个“忽”字写出诗人于寻找美景中已到忘乎所以的境界。

  此诗作于早春,在白茫茫一片雪中,万物已慢慢复苏,夕阳晚照时,于寒风中,诗人遗世独立,只因为东山晴后的那一片雪。

  接下来第三句“最爱东山晴后雪”则直接照应题目。“软红光里涌银山”这一句诗最有韵味了。

  一个“软”字用了通感手法,写出了皑皑白雪下的夕阳红光,柔软细致。一个“涌”字则把群山在夕阳铺照下闪耀光芒写得栩栩如生,具有动态美。

  

  第二首诗描写了在阳光照耀下,积雪消融的景象。

  第一二句“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此刻,还未到新晴之时,而东山上渐渐消融的雪,已慢慢变成了湿润的泥土而少量的冰。

  这句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一首诗“小立春风夕照间”时看到的雪后消融景象,又为下面“却愁宜看不宜登”点明原因。

  第三句“最爱东山晴后雪”再一次强调表现了对东山之雪的喜爱,这样的重复,在表达情感上是十分有力的。

  雪融山滑,只能远观而不可登攀近赏,这,对于诗人来说十分失望的。

  但,同时说明了:诗人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美的人,而且他还把这种美感和自己偶然感触联系在一起。

  

  总的来说,《最爱东山晴后雪》整首诗通俗易懂、韵味十足、意趣横生。

  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真挚的触感,从而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

  -END-

  作者:诗文Life生活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