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模仿齐白石画作引争议,拥抱科技也是拥抱未来
□陈思琪(苏州大学)
近日,一则“AI模仿齐白石画钢铁虾”的新闻掀起了关于AI作画的又一次讨论。其实,自2022年以来,AIGC(人工智能产生内容)爆火并迅速出圈,AI绘画一度成为热词。与此同时,关于人类艺术家是否面临失业风险的担忧应运而生。
以AI模仿齐白石的画作风格创造钢铁虾为例,AI绘画的先进之处是其在模仿人类艺术家风格的基础上,能够进行规律的学习、总结,和新的概念进行混搭,从而创造出全新的作品,“钢铁虾”就是很好的例子。除了创造性外,AI作画速度快、效率高并且几乎在互联网上随手可得。尽管现阶段的AI绘画比起人类作品仍然稍显怪诞,但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升级,AI绘画有可能进一步自我完善,从而在效率层面胜过人类。
那么人类艺术家真的面临失业的威胁吗?笔者并不支持这种观点。首先,我们应当明晰AI绘画的运作原理。AI作画的基础是人工智能算法加持下的模仿,它通过一组训练图像进行学习,然后根据该组图像的风格创建一幅新画。经过深度学习后的AI,能够自动迭代,可以根据用户指令,自动绘制出图画作品。从本质上来说,AI作画系统、深度地学习人类的作品,从而产生模仿行为。从这个层面来说,AI作画是以人类的艺术为根基,因此离不开人类艺术家。
从更大的层面来说,当我们放眼至艺术以外的其他领域,会发现AI所占据的优势始终是效率上的,而非思想上的。以数学领域为例,今天没有哪个人类的运算速度可以超过计算机,但数学家仍然存在并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何?因为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其诉求是消除重复劳动,将人从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意味着它本质仍然是用来解决问题的算法。在解决问题时,AI也许能够比人类更高效,但AI永远没办法提出问题,因为它不具备人的情感与思索,艺术领域也是这个道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艺术家们可以高枕无忧。人工智能凭借大量素材基数和人工无法比拟的效率,无疑能够在对艺术性和精度要求不高的项目中打败人类艺术家,大批量地生产作品。在这种情况下,人类艺术家应当把握住变化的表述方式,当绘画工具从画笔变成了算法,人类不妨尝试与机器共同协作,将AI工具作为创作的部分,用人类的智慧完善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不足之处。当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思考、情感与AI的精准、高效相结合,这种思维和技法层面的“二重唱”也许可以创造出更美妙的作品。
【来源:红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