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师大附中70华诞文艺汇演举行,援疆55年老校友向母校交答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周青先

10月8日,山东师大附中70华诞文艺汇演隆重举行。其间,1965届高中毕业支援新疆建设15名校友团体的代表陈义光女士上台与大家见面,全场热烈鼓掌。老校友们为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师生强烈反响。

今年七月,1965届高中毕业赴疆校友陈义光女士,费尽心血搜集整理了这15名校友当年的事迹,并向母校写信汇报,引起山师附中的高度重视。在校庆70周年文艺会演中,学校重点推出这个光荣的团体,由本校两位语文老师现场朗诵这个动人的故事,并请校友代表陈义光女士上台,接受全校师生的欢呼和敬意。


1965年7月,这15名同学(男6人女9人)响应党中央号召,毅然报名参加了支援新疆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行列。其中高三一班11人:张盛中、李仁柱、杨敦文、江义鼎、王杨萱、杨培元、杨凤兰、张雪举、贾惠春、汪贤新、陈义光,高三二班4人:武琴、刘小珠、邱传琪、刘恭正。此事在学校和全市引起较大震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接见座谈并支持鼓励。


大家背起行囊告别家人踏上列车,历时三天三夜才到达新疆的乌鲁木齐。又乘坐敞篷大卡车翻越天山,在戈壁滩颠簸二天,终于到达目的地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库尔勒,进行师训。

南疆库尔勒天气环境恶劣,几乎每天刮大风,干旱、严寒、酷暑、风沙考验着大家。面对生活不适、水土不服、鼻子流血、脸上脱皮等各种艰难困苦,他们时刻想着附中的教导和家长的嘱咐,相互鼓励乐观面对,全心身地投入工作。

师训班毕业后,这15人被分到北疆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2人,南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13人,全部是偏远公社和村庄的小学任教。大家争着到最艰苦最落后的地方去,例如,王杨萱、杨培元同学被分到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深处的且末县,交通十分不便;贾惠春同学被分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尉犁县东河滩公社,离县城40多公里,每月自己赶着毛驴车进县城买粮油、生活用品;杨敦文同学被分到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公社的一个大队,要自己砍柴做饭,到戈壁滩上挖红柳根当柴烧。

面对艰苦的环境,大家迎难而上,工作逐渐打开局面,被誉为能教各年级、各门课的“全能老师”。

在新疆的数十年岁月里,大家都勤奋尽力、成绩显著,受到各级党组织的重视和表彰。除个别校友被调到政府行政部门任职,其他都被调任中学老师、校长等等。

总之,附中65届高中毕业赴新疆的15名同学,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勤恳兢业,发光发热,做出了突出业绩。都曾被评为优秀、先进、模范,为新疆的发展建设贡献了力量。

同学们虽然离开母校长达55年,但在山师附中的美好时光深刻在大家脑海里,至今历历在目。大家永远感激敬爱的老师,想念朝夕相处的同学,并为是山师附中校友而骄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