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重塑德育教育,利用网络优势,拓展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导语: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开放性与开放性,对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网络与计算机已成为少年儿童学习和接受新技术的主要平台,同时,互联网上无拘无束的信息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将网络技术融入中小学教育中的需求日益增长。
01应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1、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因特网上有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因特网获取大量与德育教育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信息,有效地将这些网络资源应用于德育课堂,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采取说教的方式。
这种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在记忆过程中记住所学的知识,而不能以学生自己的理解为基础,形成对德育的整体认识。因特网的发展使教师可以把德育相关的视频、图片和音频等呈现给小学生。
2、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
因特网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微信、 QQ等社交工具的发展也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教师、学生和家长摆脱了时空的束缚,实现了随时随地地交流。老师可将小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等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可将学生在家的思想品德表现、学习情况等反馈给老师。
这样,老师可根据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综合表现,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家长也可从老师那里得到相应的建议。有的小学生天生比较害羞,不太愿意把心中的困惑向老师反映,此时,老师可以鼓励小学生通过社交软件等途径向老师倾诉心中的疑惑、困惑等,也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变化。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群组分享与德育相关的视频、电影、新闻热点等,作为德育工作的补充。
3、为学生提供一个反馈和展示的平台
道德教育的目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对道德知识和道德考试成绩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小学生把所学到的道德教育应用于实践,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网络交流功能,对小学生校内外的行为状况进行调查,鼓励小学生展现他们对道德教育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运用,鼓励全体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并以此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互联网提高道德教育效率
传统学校道德教育多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中的认知教育,与外部世界缺乏联系,属于相对封闭的教育。过多地说教和灌输使德育效果不明显。而且网络德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自身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利用其快速高效的技术优势,对学生进行循环不断地德育,提高德育资源的可重复利用性。使道德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共同发展。
5、加快网络道德教育社会化进程
道德社会化是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并呈现出历史的无止境发展趋势。然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为德育社会化的快速推进奠定了前提。互联网使得当前德育工作社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网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传统的学习环境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的信息来源几乎只限于课本和教师。独立学习与社会分离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学生有了更多学习知识的渠道。
网上给学生描绘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利用学生天生的求知欲,开展网络教学,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还可以给学生以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他们对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而且,建立了知识网络,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网络的优点,学会了对网络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和使用,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网络对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
02为有效应对网络对德育的冲击,教师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优化德育效果
1、指导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正确识别
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值得我们关注。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识别网络信息,正确对待自己的价值观。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个网络信息辨析大赛,搜集最近比较热门的网络话题,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把这些网络信息逐个展示出来,先让学生说一下这些信息表达的观点,这个观点对不对。
在各组之间进行辩论之前,各组进行分析、达成一致意见。分组辩论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论点加以纠正,记录下学生逻辑上的漏洞或错误。待学生辩论结束后,教师对其进行总结,先提出正确的观点,然后逐一指出学生思想上的错误和漏洞,使学生真正了解网络相关信息的内涵,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网络环境下,学生足不出户的情况较以往有所增加,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学生在业余时间可以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但现在,很多学生在业余时间沉溺于手机、电脑,很少参与社会实践,与社会缺乏交流和互动,导致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有效提高。
所以,在小学德育方面,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他们合理地利用网络,融入现实的社会生活,加强自己在实践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例如,组织学生开展“城市卫生小卫士”活动,引导学生走上清洁道路、清理街道垃圾等,同时向路人进行环保宣传。
在实践中使学生对环保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其他一些实践活动,为学生的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3、讲道德教育纳入学科课程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道德教育,就不能过于局限,应打破学科壁垒,将道德教育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构建全面的道德教育环境。例如,我们可以把道德教育纳入语文课程,或者把数学纳入课程。
中学数学课程中,对课文的思想道德进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中学数学课程中,从数学知识、数学家的小故事等衍生出德育活动。把道德教育纳入学科课程,使道德教育在小学阶段实现全面渗透,从而形成立体化、系统化的道德教育体系,提高学生道德教育的时效性。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网络大众化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为此,小学德育工作者应树立危机意识,了解现状,引导学生正确识别网络信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科课程,从而全面推进德育工作。
结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个性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特网具有开放性、隐蔽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对学校传统德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者需要重新思考,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德育如何开展,并构建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德育体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