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好看”的中国古画,成为孩子的审美启蒙

  去年8月,一位网友发出的“救救这只鸡!”的呼吁突然刷爆热搜。

  起因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这一特殊节点上,作为“华语电影三大奖”之一的金鸡百花奖即将举办电影节活动。

  可是当网友翻出金鸡百花电影节近几年的海报,发现其风格实在是一言难尽,网友们齐呼“辣眼睛”。

  

  

  

  

  

  往年金鸡百花电影节海报

  为了不让祖国在特殊节点上丢了“面子”,操心的网友在微博发起了“金鸡你太美”的海报设计大赛,试图为审美不在线的金鸡力挽狂澜扳回一局。

  比赛还真是得到了网友们热烈的回应。不少民间设计师做出了让网友惊呼神作的作品,连CCTV-6电影频道都发文称赞“海报高手原来在民间”。

  

  

  

  

  部分网友设计作品

  这场海报设计挑战赛,当时在微博上收获了4天45万的高点击量!

  活动能取得这样的热度,不仅是因为大家的爱国情怀,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大众对于“美”的需求正在提高!

  土味十足的海报,奇形怪状的建筑,千篇一律的网红产品,粗制滥造的电影电视......

  这些“不美观的事物”能在设计师手中出现,通过“层层审核”面世,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占据着国内大部分市场,无疑说明了过去我们的审美教育存在着缺位。

  而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的环境下,情况正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大众也越来越愿意为美化环境、享受生活付出成本。

  购买有“设计感”的服装、家具、数码产品,追求制作精良的影视音乐作品,在大自然的和谐中获得心灵放松,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日渐火爆......

  大众的审美意识逐渐觉醒,渴望“美”,追求“美”,向往“美”。

  作家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中写道:

  “审美的人生态度,是和功利的人生态度相对立的,功利注重对物质的占有和官能享乐,审美注重对生命的体验和灵魂的愉悦。现代人在审美和功利两者之间进行选择,其实也就是有趣和有用之间进行选择,审美的生活态度,才能为没有信仰的现代人提供一种真正的精神补偿。

  审美力很高的人,生活中一定是一个极有趣的人。

  比有用更重要的,是有趣。

  一个乖巧可爱又有趣的小孩和一个经历了“学而思和奥数”的小孩,谁会更有心境去感受美的力量呢?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

  审美力是什么?

  是文化内涵,是对历史对文明的尊重和敬畏。

  对个人而言,审美是一种品质和修养。

  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新时代正在来临,审美力,就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对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美和美育有了新的认识和表述。

  《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在介绍《意见》的新闻发布会中,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重点强调:“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6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下一步我们要把美育中考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到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意见》新闻发布会王登峰发言节选

  美育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美育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灵活动,是人类围绕着对美的感知、鉴赏与创造的综合性教育活动。通过绘画、音乐、书法、文学作品等,让美的元素进入孩子的世界,让孩子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

  成功的美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孩子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

  ——《人民日报》时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中曾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这充分体现了美术教育在美育中的重要性。

  教育部在《意见》的解读中要求“增强文化自信”,美育工作要尽量利用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中就有一处美学资源非常集中的美术宝藏——中国古代绘画。

  今天,我们依然能在各大博物馆中有幸看到穿越了千年风烟的古画。它们已经泛黄或残破,但被笔墨定格的历史瞬间却永远鲜活,就像一道可以穿越的门,跨过去,就进入了另一片时空。在那里,唐代的捣衣声还在风中传送,欢宴上的千载惆怅客依旧眉目紧锁,宋徽宗仍坐在松树下抚琴,一队驮着货物的小驴正穿过夏日幽深的山谷……

  中国古画是中华传统文化之花,它们灿烂、优雅、精致、沉静,历经千年而花香依旧。美术本身是一种视觉艺术,将欣赏中国画作为孩子的审美启蒙也是非常合适的。

  孩子能从欣赏中国画中获得什么?

  审美能力

  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知音》篇中指出:“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同理,想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多看画,看好画是必要的。

  中国画按绘画风格分,有文人画、院体画、民俗画等;按绘画内容分,有花鸟画、山水画、风俗画、人物画等;按绘画技法分,有工笔画、写生画、写意画、重彩画、水墨画等。

  遍览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名家名作,孩子审美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历史洞察力

  古画是社会现实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必然要受到画家创作作品时所处的时代环境、社会地位、生活经历、思想状况的影响和制约,带上时代的烙印,体现画家自己的审美理想、审美追求。

  了解古画的时代背景,与古代画家用同一种目光观察世界,可以让孩子的眼光不局限于当代,能够洞察这段历史中事物发展脉络。

  文化归属感

  中国画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精、气、神、真、善、美、道德、气质以及文化内涵都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幅幅古画,就像一扇扇窗口,让孩子感受古典美学,与传统文化产生共鸣,获得对于华夏文化沃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中国古画有其独有的特点,想要真正“看”懂中国画,还要下一些功夫。要好好的看,仔细的看才能发现其中的精妙。

  首先,古画中有很多的细节,包括生活细节,人物表情等等。在中国画中,仔细观察这些细节,古人就不再只是一些名字、一些标签化的符号,他们变得丰富、立体。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在《韩熙载夜宴图》中,我们决不能忽视他的表情。韩熙载是一个大官,在很多个夜晚,他邀请朋友们来他家吃饭,看女孩子跳舞。

  人们以为他很享受,可是画中的他却愁眉不展。原来,他的志向没有机会施展,就只好在欢场中沉醉。可是他又不能真的忘却现实。

  其次,中国画内涵是非常含蓄的。受古典美学精神的节制,许多古画的主旨都引而不发,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

  含蓄是一种风格。就像面对一个明智而沉静的人,他不表情夸张,也不强行灌输,只有你平心静气,仔细观察,你们才能达成默契。

  

  墨兰图

  画家郑思肖的《墨兰图》画了一株没有根的兰花。是不是古人画兰都不画根呢?并不是。

  原来,郑思肖经历了从宋到元的改朝换代。人近中年而故土被夺,郑思肖十分悲痛。有人问他为什么画兰不再画土与根了,他说:“土地被外人夺去了,你还不知道吗?”

  这株无根的墨兰正是他的心情、感受、处境的写照。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无数宋朝遗民心境的代表。

  如果觉得“看"中国画还挺难的话,我们来看看这本书怎么样?

  这本书名叫《中国画,好好看》。所谓中国画,特指中国古代绘画;书名有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画很好看;二是,中国画要仔细地看,好好地看,才能真正体会它们的好。

  

  《中国画,好好看》

  田玉彬 著

  好好看的中国画

  看见细节中深厚的文化宝藏

  感受我们的精神故乡

  

  作者简介

  田玉彬

  作家、编辑

  《青年文摘》“中国画好好看”专栏作者。曾任《知心姐姐》杂志社副主编,参与策划《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畅销图书。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收获》《小说林》等杂志发表作品,著有心理问答集《谈心》《中华传统文化通识读本》等。

  在这本难得的中国画通俗启蒙读物中,作者甄选19幅传世画作,一一进行了精彩细致的解读。从历史背景、画家故事,到画作每一处细节中蕴藏的寓意及文化内涵。

  作者如一位博学亲切的向导,带领读者登堂入室,走进中国古画凝聚的传统文化世界,让我们看到中国古人鲜活的的日常生活与丰富的精神面貌,看见古典艺术之美,看见中华文明之盛,看见中国人的精神故乡。

  一、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让每个人都能读懂中国画!

  看不懂中国画,往往是因为不了解其中蕴藏的历史文化知识。

  作者将历史故事、古典诗词、文化常识、人物典故融会贯通,解码古画中每一处有意思的细节。

  

  二、甄选19幅传世画作,一睹中国画丰富多彩的样貌

  中国画那么多,为什么这本书选择了这些画?

  各篇目的选择理由:

  《捣练图》

  唐代女性的劳动生活隐喻画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官员的私人生活间谍图

  《伏生授经图》

  著名诗人王维的画

  《濠梁秋水图》

  取材于著名典故的画

  《张果见明皇图》

  表面是神仙表演,其实内涵别意

  《明皇幸蜀图》

  看似画山水,实则画历史

  《听琴图》

  宋朝皇帝的品位

  《弘历观画图》

  清朝皇帝的趣味

  《骑驴归思图》

  落榜书生的画轴;

  《骷髅幻戏图》

  惊人的哲理团扇画

  《墨兰图》

  可叹的文人小品画

  《搜山图》

  可怜的民间 “妖怪”

  《泼墨仙人图》

  超越体制的画家

  《远浦归帆图》

  超越凡俗的僧人

  《江行初雪图》

  五代南唐的风俗画

  《谿山行旅图》

  “宋画第一”的山水画;

  《写生珍禽图》

  写实院体画

  《蜡梅山禽图》

  写意花鸟画

  《清明上河图》

  伟大的宋朝市井画卷

  三、用更艺术的方式涨知识

  古代人到底长啥样?唐代的女子用什么做美妆,如何熨烫衣物?花鸟山水中寄托了画家怎样的志趣?皇帝为什么要派人去画臣子夜宴的场面?一幅《墨兰图》中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外卖小哥真的宋代就有了吗?……

  有图有真相,满足你对古人的全部好奇!

  

  四、向过去投上深深的一瞥,让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滋养我们匆忙的心灵

  时代向前,人心也向前,但奔忙之中总是若有所失。在古画中,看见古人的日常生活、历史兴衰,看见古典诗词的美与意境,看见士人的高风亮节,民间生活的热闹烟火……

  

  在不断向前的历史潮流中,向过去投上深深的一瞥,让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成为滋养我们心灵的深厚土壤。

  专家推荐

  《中国画,好好看》是我们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新路径,作品选择的标准并不局限于名家名作,而是用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发现传统的价值。

  比如《搜山图》《张果见明皇图》等艺术史上着墨不多的作品,通过视觉文化研究和典故考证,让传统跃然纸上。尤其是书中名物、概念的旁注和相关作品的佐证,打通了中国画新生的脉门,我们不仅重新读懂了画,也读懂了文字背后鲜活的历史。

  ——高登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副所长

  “原来如此!”我猜想这是很多读者共同的感受。《中国画,好好看》一书为读者分享和解读我国历代的视觉飨宴,画里画外,细细读、好好看!

  作者的叙述清透朴素、史料丰富、意趣横生、深入浅出,细致入微地描画出历代名作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文语境,轻松揭开图像背后的层层讯息。好好看的中国画,是因为其中无一处不蕴藏着丰富灿烂的中国文化!

  ——高俊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与艺术教育系副教授

  精美装帧

  高清大图,90克超感纸呈现古画最佳观赏效果

  

  锁线精装,可180度摊开阅读

  

  精美双封面,兼具“古典美”与“现代感”

  

  

  随书赠送《清明上河图》《江行初雪图》(任一)完整版缩微长卷!

  

  向右滑动有更多图书实拍哦

  

  

  

  

  这本书在新华网客户端《为你读书》栏目上线不到一周,收听量已达295万次!

  

  

  

  大家不仅爱听每幅画背后蕴藏的历史故事,博物馆收藏的名画,在这本书中就能“触手可得”!还等什么呢,赶紧入手吧!

  【来源: 湖南教育出版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