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x 协同教学制度的一年级数学主题整合教学研究
原标题:基于2+x 协同教学制度的一年级数学主题整合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
大家好,我是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李丽生,是朱乐平名师工作室“一课研究”第17组的成员。很高兴再次电影先生与您相遇在一课研究微信平台。
2
本期内容有哪些
听一听:从“跟着学”到“接着做”
读一读:
基于2+x 协同教学制度的一年级数学主题整合教学研究
画一画:新课标思维导图
3
轻轻松松听听书
从“跟着学”到“接着做”
——选自丁元春《小学数学教师》2022.10卷首语
4
坚持阅读八分钟
一、缘起:大脑拒绝学习孤立呈现的事实
Caine(1991)在对人脑的研究中指出:大脑拒绝学习孤立呈现的事实,当信息以有意义的、相互联系的方式星现时,学习最容易发生。低段孩子认知世界具有整体感知的特点,分科教学对于低段孩子来说的确存在以下问题:知识分化、学科孤立、时间段孤立;重学科内容轻学习者自身体验,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缺少对儿童已有知识、经验和现实生活情境的考虑,儿童难以觉察到学习与自身生活的联系[1]。
而主题整合则源于孩子们的兴趣,围绕数学中的知识方法,或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展开学习与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实现“穿越学科边界,打通学科与儿童现实生活、生命成长的连接点”[2]。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整体认知能力。因此,一年级数学学科组基于教材,经过多学科教师联合教研,进行整合与拓展的主题课程设计,使之具有新班级特色、多学科融合、
二、操作:基于“2+X”协同教学制度的主题整合教学实施
(一)教师协同式主题整合与教学的基本流程
在主题整合课程实施过程中,一般由2位两位教师协同教学。在整个主题活动中,两位老师都是组织者。活动前期,两位老师一起备课,充分了解整个主题拓展活动课的设计意图;课堂中,两位老师互相协作,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两位老师同时深入不同的学习小组,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评价[3]。
每一个课例我们都经历课前讨论,集体备课,实践反思,完善跟进。课程实施则分三种情况:一种是集体讨论定稿后由分班同时进行如《开学第一课》、数学游戏课等;学科内整合的常规课例我们采用在一个班级进行试教,同伴听课,找出可修改完善的意见,再由其他班老师各自进行教学。另一种研究课例,则由一位老师在不断修改、完善的基础上,进行走班教学,比如《数学绘本课《乱七八糟之魔女城》、数学实验课《变与不变》以及《七巧板》主题学习。
具体研究框架见下图。
在多学科教师联合教研的基础上,本年度一年级数学整合课程开发走过3个阶段:
1.基于教材,头脑风暴,确定方向
如何在落实四基的基础上,让数学变得有趣、好玩、有用?我们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头脑风暴,确立了本年级数学学科整合与拓展的主题课程设计。使之具有崇文新班级特色、多学科融合、重操作体验的教学方式。初定重点教研4节学科内整合课例、4节拓展课例,和一节别出心裁的开学第一课。
2.基于学情,调整完善,初步尝试
开学初我们对全体新生进行了前测,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对暑假备出的4节学科内的整合课例《1~9的认识》《十和十几的认识》《6~9数的分与合》以及《比长短比高矮》,进行了微调,通过进一步研究教材,《比长短与比高矮》融合观察、分析、比较等思维方法的渗透,加强学生体验,决定恢复成原来的两节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又不断尝试学科间各种可能的整合,进行了家常课和重点教研课的实践。家常课指的是由一位老师主备,其他老师分享修改在自己班级实施。在活动中认识数学,感受数学的好玩、有趣、有用。
在家常课的基础上,我们找出典型课例进行重点教研,并在公开课上展示,获得进一步推广。
3.拓宽视野,跨越学科,项目主题
受家长开放日主题式学习良好效果的启示,我们以跨学科整合为导向,进行跨学科项目主题式的教研。
(二)主题整合课程的基本样式
在课程实施过程我,我们探索出三种课程整合的样式。
1.学科内——压缩式整合
学科内整合强调学科的独特属性和学科价值,以主题优化整合学科内在的逻辑关联,形成系列课程群,整体发挥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功能[4]。
我们在把握一年级数学知识的本质基础上,提取能够实现数学学科内部整合设计。比如《1~5的认识》和《6~9的认识》基于前测,根据新班级实验班孩子现状,100%学生能认识20以内的数,会认会数,会写10以内的数,“认识6和7”与“认识8和9”结构相似,可以整合成一节课《认识6~9》进行教学。
采用板块式的设计,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详略得当,不面面俱到,非最重要概念问题,设计在练习中,以追问的形式来落实重难点。从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看,新班级实验班的学生这样的整合是完全可行的。
2.课内外——拓展式整合
经前测获悉有80%孩子以上的孩子在一上学期是学有余力的,我们设计拓展提高、培养思维的数学课,利用教材中的一个习题,智慧乐园,数学游戏,数学绘本等开发了系列拓展课例:以游戏、视频、谜语、数学童话故事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美的《数学第一课》;拓宽学生数学视野,加强对数学感知和思考的数学绘本课《找规律——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以及一年级上“倍数和因数”。经多次尝试与对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分析,我们认为通过直观认识、动手操作与观察,自主实验小正方形可否摆成长方形,可以让学生积累直观与操作的可视性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这节课在浙派名师“三名活动”中展示,孩子们展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3. 跨学科——相融式整合
跨学科整合是目前国际课程改革的热点,它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以统一的主题、问题、概念、基本学习内容来连接不同学科,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体验知识间的联系[5]。
如在数学与科学领域中,科学课和数学课都有一定的重复性内容,分科教学不仅加重学生的负担,也割裂了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为此,两门学科的教师一起教研,共同研究两门课中的整合点,联合设计教学内容。如一下年级数学课学习“米与厘米”,科学中也有测量,科学与数学整合,科学课重在实践各种标准、物品的测量活动,进行试验记录。数学课则在数学概括与数学思维上提升,统一测量标准,学习标准间的进率等等。
立足数学学科的跨学科整合,以主题单元设计课程,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与儿童生命成长相连接,生发其教育价值[6]
(二)主题整合课程的基本样式
在课程实施过程我,我们探索出三种课程整合的样式。
1.学科内——压缩式整合
学科内整合强调学科的独特属性和学科价值,以主题优化整合学科内在的逻辑关联,形成系列课程群,整体发挥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功能[4]。
我们在把握一年级数学知识的本质基础上,提取能够实现数学学科内部整合设计。比如《1~5的认识》和《6~9的认识》基于前测,根据新班级实验班孩子现状,100%学生能认识20以内的数,会认会数,会写10以内的数,“认识6和7”与“认识8和9”结构相似,可以整合成一节课《认识6~9》进行教学。
采用板块式的设计,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详略得当,不面面俱到,非最重要概念问题,设计在练习中,以追问的形式来落实重难点。从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看,新班级实验班的学生这样的整合是完全可行的。
2.课内外——拓展式整合
经前测获悉有80%孩子以上的孩子在一上学期是学有余力的,我们设计拓展提高、培养思维的数学课,利用教材中的一个习题,智慧乐园,数学游戏,数学绘本等开发了系列拓展课例:以游戏、视频、谜语、数学童话故事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美的《数学第一课》;拓宽学生数学视野,加强对数学感知和思考的数学绘本课《找规律——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以及一年级上“倍数和因数”。经多次尝试与对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分析,我们认为通过直观认识、动手操作与观察,自主实验小正方形可否摆成长方形,可以让学生积累直观与操作的可视性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这节课在浙派名师“三名活动”中展示,孩子们展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3. 跨学科——相融式整合
跨学科整合是目前国际课程改革的热点,它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以统一的主题、问题、概念、基本学习内容来连接不同学科,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体验知识间的联系[5]。
如在数学与科学领域中,科学课和数学课都有一定的重复性内容,分科教学不仅加重学生的负担,也割裂了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为此,两门学科的教师一起教研,共同研究两门课中的整合点,联合设计教学内容。如一下年级数学课学习“米与厘米”,科学中也有测量,科学与数学整合,科学课重在实践各种标准、物品的测量活动,进行试验记录。数学课则在数学概括与数学思维上提升,统一测量标准,学习标准间的进率等等。
立足数学学科的跨学科整合,以主题单元设计课程,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与儿童生命成长相连接,生发其教育价值[6]。
三、成效:数学深度学习悄然发生
“课程整合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7]。”在课程整合过程中,通过改造课堂,减少重复,增加实践使教学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学生能够快乐、自由、主动地发现自我、发展个性,使学生负担得以真正减轻。
(一)形成多种形式系列整合课例
我们在把握一年级数学知识的本质基础上,提取能够实现数学学科内部整合设计,根据学科间内容的联系,进行跨学科整合,比如数学与绘本,数学与科学,数学与美术,数学与体育,数学与国际理解等等。共设计并实施学科内整合课例3节,游戏拓展类课例4节,跨学科整合课例5节,项目主题式课例7节四类共19节,形成完整案例反思7节。在一年级执教拓展课《倍数与因数》,数学协同实验课《泡奶茶》,分别在浙派名师“三名”活动中展示,《倍数与因数》应邀在90学时培训展示。家长会主题协同课《乱七八糟之魔女之城~找规律》,由语文、数学、外教美术3位老师执教2节长短课,在年级家长开放日中推广。组长代表年级组在全校年度德育会议中做《关于家长开放日主题教学设计》观点报告。
(二)让学生深度学习成为现实
我们根据学生学习整合拓展课的兴趣、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整合拓展的认可度以及主动提问等四个维度情况编制了调查问卷[8],对参与实验的二年级6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以抽样调查的形式了解本年级学生对“主题整合课程”的实施效果。通过对问卷的分析表明,课程整合深受孩子们欢迎,提高了学好数学的兴趣与信心,增强了主动提问的习惯,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26位学生在一课研究微信平台推出的《孩子眼中的数学》,分别表达了:喜欢数学美术课,数学科学课,数学游戏课等;过年有数学,画画、玩玩中都有数学,数学有意思,数学很好玩等等。
受数学绘本课影响,同学之间形成主动聊自己看的数学科普读物,并把其中有趣的数学问题,做成数学阅读卡向报刊投稿,孩子们关于数学阅读的作品已在《小学生学习报》整版刊登。156位学生,写了数学日记数学故事,我们整理出25篇优秀作品向《小学生学习报》投稿,实现了从读者到作者的角色转变,主题整合实现了深度学习。
(三)提升老师设计课程能力、专业素养与教学研究水平
一年来,我们组取得丰富的可验证的成果,这个课题也获得区“白杨奖”资助项目。八位老师在设计整合课程方案的过程中,由“教书匠”到“课程设计者”的转变,实现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融合的大学科观,形成了良好的研究、学习氛围。本学期共有5位老师申请课题立项,较之去年本课题开始之前增加了150%,用行动表达了研究乐趣。本课题研究在培养孩子数学兴趣和能力的同时,对老师设计课程能力,提升老师专业素养与教学研究水平提高也大有帮助。
四、展望:主题整合学习更有利于孩子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时间分配与整合的可持续性有待深化研究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和数据分析,我们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下面就笔者实施过程中体现出的一些不足进行分析,以帮助主题整合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1.学科内的整合,时间不够。
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个问题,学科内整合由于单位时间内知识点增加,落实四基出现时间不够,有时会有顾此失彼的情况发生;最大的问题是作业怎么办?本在课内完成的配套作业,没有时间保证。因此,学科内整合的教学模式,课内作业设计、优化,仍是我们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多学科间的协调,比如数学中的有些内容可以整合到其他课上进行,那么数学就可以节省下相应的课时数进行巩固和拓展。
2.学科间整合的可持续性问题。
一年级数学学科知识相对浅显,基于我们学校学生整体处于较高的学前水平,的确我们可以更加自如自由地寻找进行学科间的结合点,进行很多的尝试,但进入二年级之后,学生需要训练的技能,需要渗透的思想方法更深更难,发现能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点变少,学科内能整合的知识点更少,以一年级时的整合思路在二年级有局限。
(二)主题整合学习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课程整合需要我们继续拓宽思路,一、从拓展与整合转向主题项目式转变,可以跨学科整合为导向,进行跨学科项目主题式的教研;二、打破以往只使用一个版本教材的局限,借鉴其他版本教材,进行整合、优化,发挥各版本教材的优势,使课程实施更富成效;三、打破教材编排结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重新融合,二度转化,形成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更科学合理的课堂结构及实施方案[9]。
“整合”是基于“意义”的建构,以主题统领的方式实现数学学科内外相关知识、能力的有机融合,实现更高层次的意义创生的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习变得有意义,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完整的人,主题整合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5
画一画
新课程标准思维导图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扫描二维码
获取优质学习资源
审核:陈菲 陈昱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