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民祖传乾隆御笔画,被专家17万买走,转手卖8736万

  2011年6月,北京保利公司拍卖会上拍出了一幅价值高达8736万元的乾隆皇帝御笔画——《嵩阳汉柏图》。

  普通人看到这则消息一般会“哇”一声,感叹一下,或是酸溜溜地说一句“怎么我们家就没有这样之前的传家宝”。但河南一位名叫朱云的老农民,他的反应则有别于其他人。

  尽管电视机里那幅古画仅仅出现了几秒,朱云却像母亲一眼认出孩子那样尖叫道:“我的,那幅画是我的,我们家的。”

  咦,如此天价藏品竟是他的,可他作为画的主人怎么会隔着电视机看画被拍卖呢?

  

  原来,2009年,在一位叫刘岩的鉴宝专家介绍下,他将这幅《嵩阳汉柏图》以17万元的“高价”卖给了别人。

  两年前,朱云以17万元卖出这幅画,两年一转手,这幅画竟被拍卖出8700多万元的天价。

  短短两年,画的价值竟相差500多倍这么多,真是有点难以置信。对朱云来说,震惊是其次,更多的是愤怒。

  “圈套,绝对是个圈套。故意骗我画是赝品,他(刘岩)就是个大骗子。”

  当朱云挥起法律之剑向刘岩讨个说法时,刘岩却斩钉截铁地说:“我肯定没有说过这个东西是假的。”

  

  是刘岩故意看走眼,低价骗走这幅古画再天价卖出?还是朱云不满古画身价前后相差500多倍,心理不平衡而误解刘岩?这件涉及8700多万元的案件,结局又是怎样呢?

  一切还得从2009年朱云参加《华豫之门》这档鉴宝节目说起。

  传家之宝是赝品?

  朱云祖上世代务农,从没出过什么显赫的大官。但家里一直流传着一幅古画,朱家人一直拿它当传家之宝。

  虽然画上落款有“乾隆”二字,但朱家似乎没人相信这是乾隆的真迹,只当是寻常的古画看待,也从未对后代说过“这画很值钱”的话。

  因为不相信自己家有什么值钱的宝贝,自懂事起,朱云就没仔细打量过这幅被放在橱柜顶上的古画,更不关心它值多少钱。

  

  直到他无意中留意到河南卫视的一档寻宝节目——《华豫之门》。

  当年全国掀起一场鉴宝热,很多电视台包括央视都推出过类似的鉴宝节目,由于该类节目既能让普通老百姓在节目中免费请权威专家鉴定家中藏品,又能给电视机前的观众科普收藏鉴赏知识,因此那时候鉴宝节目十分热播。

  看着《华豫之门》中一件件藏品被估出几十万、几百万的高价,朱云对家里那幅古画产生了兴趣。

  如果画不值钱,权当过个上节目的瘾,也没损失;可万一这画值个几十万,那不就赚大了?

  纠结再三,朱云将橱柜上方已经落满了灰的匣子取了下来,叫上兄弟一起去了郑州。

  那天,朱云兄弟俩在《华豫之门》节目组的海选现场排了好久的队,被工作人员引到一位鉴宝专家跟前。

  “呀!这不是大名鼎鼎的刘岩刘老师吗?他可是鉴宝节目中的权威,曾经鉴定过上百万的藏品。”

  

  一看到分配到的专家是电视上看过的刘岩,兄弟俩忍不住说起了悄悄话,他们认为有这样的大咖给自己的传家宝过过眼,一定错不了。

  “刘老师,这是我们家传了很多代的古画,您给看看是不是真的,大概能值多少钱。”

  朱云小心翼翼地将匣子呈上,满眼期待地盯着刘岩和画,大气不敢出。

  刘岩没有回应朱云,只是自顾自地鉴赏那幅古画。一开始,他的惊讶之情溢于言表,慢慢地又皱起了眉头,还摘下了眼镜,凑近了瞧画,那叫一个仔细。

  好长一段时间,刘岩既不说话,也没将画放下。朱云这下心里担不到底了,他环顾了一下旁边,想着:“看这么久也不说话,难不成画有问题?或者这画太有价值了,需要仔细鉴定?”

  尽管满腹疑惑,他和兄弟却不敢问,只好默默等着。

  又过了一会儿,刘岩放下画,戴上了眼镜,以后面排队的人还很多为由对朱云说:“这画的情况,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你如果想详细了解,晚上可以来我住的地方找我。”

  说着,刘岩还给朱云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他的手机号和酒店房间号。

  

  恐怕没人会不好奇自己的传家宝到底值多少钱,因此,当天晚上,朱云兄弟就到酒店找了刘岩。

  “这画是个老东西,但它并不是乾隆的真迹。乾隆的字很流畅、连贯,这里的字却有些拘谨。”

  “乾隆的画也不出众,模仿他的画就更不值钱了。”

  为了让朱云兄弟俩相信自己的说辞,刘岩还拿出一本拍卖会记录的书,翻开其中标有乾隆作品的一页,解释说:“这幅乾隆的真迹,比你们的大不少,也才拍了不到8万块。”

  看到大一圈的真迹才卖8万块,朱云失望不已,他小声问刘岩:“那您看我这幅古画,能卖多少钱?好歹是个‘老东西’,应该能卖点钱?”

  刘岩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了转,同兄弟二人说:“没什么收藏价值,估计也就值个三万。”

  

  听到传了好多代的古画就只值3万块,朱云瞬间蔫了,可刘岩一句话又让他精神起来。

  “虽说是赝品,但我知道有人喜欢这些,我可以帮你联系买家,帮你卖出去,你还能多要个三万五万的。”

  一幅赝品放在家里除了落灰就是落灰,眼下专家拉线帮忙卖个好价钱,朱云自然求之不得,便连连点头,满心欢喜地回去等刘岩的好消息。

  朱云以为自己出门遇贵人,殊不知“贵人”给他挖了一个天坑。

  专家变仇家

  2009年10月21日,刘岩给朱云打电话,称找到了买主,让他来郑州交易。朱云一刻不敢耽误,立马叫上兄弟赶过去。

  买主是个年轻人,叫程功,他将画仔细打量一番后,问朱云打算卖多少。朱云报出了自己和兄弟商量好的价格:“18万”。

  程功一开始嫌要价太高,不同意,刘岩“好心”帮忙,劝道:“大家都是朋友,通融点,17万,怎么样?”

  “行,就17万。”

  当初估价只有3万多,如今却卖到了17万,朱云兄弟俩难免有点受宠若惊,临走时,他俩握着刘岩的手千恩万谢,“多亏了您啊。”

  可2011年6月北京保利公司的一场拍卖会,让朱云彻底懵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画竟然被拍出8736万元的天价。

  直到看到拍卖会的报道,他才知道那幅画是乾隆皇帝的真迹,名叫《嵩阳汉柏图》。

  朱云了解到画中的树是嵩阳书院的“二将军”,据说汉武帝巡猎嵩山时,看到嵩阳书院的门口巨大的柏树,赞叹不已,封其为“大将军”,可当他往里一走,竟碰见一株比刚刚那株还大的柏树,由于皇帝金口玉言不能改,只好封它为“二将军”。

  

  至于这幅《嵩阳汉柏图》,则是乾隆皇帝所画的“素描”,因此尺寸较小,回到宫中又将其放大,又临摹了两幅,此画便由一幅变成了四幅。

  更令朱云感到震惊的是,四幅画中有两幅现藏于故宫博物馆,属国宝级别。

  想想看,临摹出来的画都是国宝级别,朱云的传家宝可是那两幅画的“母亲”,其价值可见一斑。

  对这幅画了解得越多,朱云的心里头就越是堵得慌。他想不通以刘岩的经验和专业度,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这幅画的价值?怎么就将这幅画当成了一幅赝品?

  “不可能是看错,肯定是个阴谋。”

  “叫到住处单独谈,殷勤地介绍买家,实际上都是算计好的。”

  想到这里,朱云兄弟俩开始在网上搜集刘岩的信息,很快就在北京一家知名文物公司的网站上找到了相关信息。

  

  刘岩,又名刘忠红,汉族,1960年2月9日生……拿着这些资料,朱云就跑到派出所报案,想为自己讨个公道。

  谁知民警对他说:“老先生您这不对,刘岩的身份有问题。”

  朱云就纳了闷了,抬高音量问民警:“什么问题?刘岩呀,电视上经常看见的那个鉴宝专家,网站上写得清清楚楚,能有什么问题?”

  可民警说:“是有这么一个刘岩,原名刘忠红,也是搞文物的,可这个人在东莞不在北京,看照片也不是你所说的那个人。”

  朱云凑过去一瞧,怪了,照片上的刘岩竟比他认识的刘岩瘦了一大圈,怎么看都是两个人。

  “怎么冒出来两个刘岩?还都是搞文物的!”朱云顿时就觉得自己脑子好像不够用了。

  民警告诉朱云,网站上的资料信息全是“瘦刘岩”的,不是他要找的“胖刘岩”的。

  朱云可就有点懵了,如果说瘦的是刘岩,那么胖的又是谁?上了那么多次节目,难道他是假的?电视台不知道他是假的吗?

  真是蹊跷,一桩古画纠纷竟然又牵出个真假专家的谜团出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到如今,朱云只能从“瘦刘岩”入手,看看他知不知道自己被“胖刘岩”顶替了身份。

  

  “我也一直为这个事头疼,但我拿他没办法。”

  据“瘦刘岩”所说,从2009年开始,“胖刘岩”就已经开始用他的身份,由于他的曝光度、知名度更高,冒着冒着竟然变成了真假难分的局面。

  “曾经联系过他停止侵权行为,但他说是网站搞错了,我联系网站,网站又说是他本人提供的信息。”

  “他的确也叫刘岩,也搞文物,我总不能让他改名,让他不搞文物吧?”

  因为“胖刘岩”和网站两边一直互相推诿,侵权一事拖着拖着便没了下文,“瘦刘岩”只好吃了哑巴亏。

  因为没造成什么实质性损失,“瘦刘岩”可以不计较,但朱云却因此损失了8700多万,这口气说什么也咽不下去。

  在他看来,刘岩之所以要盗用别人的身份,除了沽名钓誉之外,还有可能是没安好心,想用专家的身份来招摇撞骗,而自己就是受骗者。

  当记者和警方找到刘岩时,他却斩钉截铁地说:“我肯定没有说过这张东西是假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我如果跟他说3万到5万,他怎么可能卖到17万,价格完全是他们自己谈的。”

  这话乍一看是合理,但仔细一想就不对了。如果这幅画只值3万块钱,哪个冤大头愿意多花14万去买?除非他确认这幅画绝对不止17万,甚至远远超过17万的价值,才肯当这个“冤大头”。

  由于私了无果,同年秋天,朱云来到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起诉刘岩和程功二人。

  索赔?没那么简单

  当朱云试图用法律之剑捍卫自己的利益时,法官调查笔录里的一张身份证复印件,让他发现自己原来低估了事情的复杂程度。

  原来,刘岩已经移居香港,现在是香港户籍。巧的是,他办香港身份证的时间,竟然是在买下那幅画后的半年左右。

  身份证办下来后,仅过了3个月,那场轰动一时的天价拍卖会就开始了。

  

  时间卡得如此合适,很难让人怀疑这不是一场计划好的局。

  内地居民想要移居香港,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加上刘岩一直披着专家的外衣,在内地混得风生水起,为何突然跑到香港去?显然是知道拍卖会后自己会出事。

  刘岩已经移居香港,这场官司还能往下打吗?打下去又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

  2012年的8月份,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个案子,不过由于案情过于复杂,法院暂时驳回了朱云的起诉,将案件移交给了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警方调查后发现,在交易时双方签订了完善的合同,就从法律角度而言,刘岩没有诈骗,至于当时那些话,也缺乏录音等实质证据。因此,朱云没有得到任何赔偿。

  “如果说你的东西你不想卖,别人说破了天,也买不走你这幅画。如果你不想卖,你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找别人买。”

  虽然刘岩的做法极为恶劣,令人不齿,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即千万不能迷信专家,不能无脑轻信各种“专家说”。

  同时,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利而不见钩。对于送上门的好事,还是得留个心眼,毕竟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对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