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修复黑土地 促进黑土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作者:储诚山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晓娜(北京市发展改革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我国东北黑土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109万平方公里。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被誉为国家粮食安全的“稳压器”和“压舱石”,同时也是黑土区内广大农民生存生活的物质基础,是黑土区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和粮食需求的增长,过度开垦及采石采土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加剧,具有拦蓄涵养水源作用的林地面积减少,加上水蚀、风蚀和冰蚀等自然力的作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加剧,成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尤其是范围广、数量多、发展快的侵蚀沟(东北黑土区长度百米以上的侵蚀沟数量达29.17万条,累计损毁耕地33.3万公顷),将大面积耕地切割得支离破碎、耕地道路和耕地灌溉设施受损、耕地机械化作业受限;侵蚀沟还造成沃土流失,促发暴雨洪水地质灾害、危及村屯道路和农民住宅安全、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而不合理的垦殖和耕作方式,尤其是化肥、除草剂、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增多、土壤酸化和盐渍化加剧、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养分失衡、黑土耕作层变浅、农田生态功能退化,威胁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危及农村生态环境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对黑土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亦做出明确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对我们保护修复黑土地和促进黑土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遵循。

  保护黑土资源,夯实农民致富的物质基础。侵蚀沟作为黑土区水土流失的集中表现形式,综合防治侵蚀沟,阻止侵蚀沟发展,可保护黑土地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有效控制黑土地流失面积和流失量,遏制黑土层变薄和土壤养分流失,保护黑土地资源。通过实施黑土区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粮豆杂轮作、保护性耕作、种植青贮绿肥作物等耕地改良技术,可有效恢复和培育土壤微生物群落、促进农业废弃物和环境有机物分解、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改善黑土地质量。典型黑土区齐齐哈尔市每年综合配套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粮豆轮作、保护性耕作、施用有机肥、水土流失治理等技术措施2000万亩次以上,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粮食综合产能,全市粮食产量由2016年的238亿斤提高到2021年的247.3亿斤,增产9.3亿斤。

  改善生产和耕作条件,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东北黑土区地形开阔、广袤,适合机械化作业。但侵蚀沟的形成,将完整连片的耕地切割得支离破碎、损毁田间道路,造成大型农机无法靠近,影响农机械生产效率。而且,侵沟蚀造成耕地破碎后,侵蚀沟周围作业安全性差,使得可耕作的土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影响粮食产量。必须及早开展侵蚀沟综合防治,阻止侵蚀沟发展和耕地破坏,调整现有地块布局达到渠相通、路相连、灌得进、排得出的高标准农田要求,有效提升农田生态环境功能和机械化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确保在干旱、洪涝和虫灾等不利条件下仍能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保护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黑土区侵蚀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土流失,极易引发泥石流和山洪等地质灾害,损毁村屯桥涵道路和村屯绿化,危及村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水土流失还会淤塞河道,增加河流泥沙量,破坏水利工程、影响河道和库塘正常行洪,促发下游雨洪灾害,损毁下游基础设施,影响村民日常出行和正常生活,威胁村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开展侵蚀沟综合治理,营造侵蚀沟防护林、完善村屯四旁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可减轻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止河道淤积,消除或减少山洪地质灾害发生频次及危害程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展农民增收渠道。黑土地综合保护修复,有利于建设高标准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帮助农民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安全意识,推进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和销售,实现农民增收由“量”向“质”的延伸。黑土地保护修复过程中落实“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推行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黑土区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黑土地保护修复和乡村生态环境改善,将推动现代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促进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此外,黑土地保护修复和后期运行维护,还将为农民创造一定的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

  深化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不是单纯的物质富裕,还包括精神富足、生态美丽,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黑土地保护修复,农民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为确保黑土地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需要系统地对农民进行黑土地保护修复和运维技术、黑土地耕作技能、黑土地保护政策和粮食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对黑土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农民调整黑土地耕作方式和利用模式。通过黑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进一步引导农民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完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和乡村治理体系,满足农民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乡村文明程度,推进黑土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