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期末复习攻略: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图表解读(二)

  原标题:?初中期末复习攻略: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图表解读(二)

  

  【图1.7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

  

  【分析1】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多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

  (1)有的与山脉、河流、湖泊的位置有关。如河南、河北分别在黄河南北而得名。

  (2)有的与重要地物或地名有关。如浙江境内有浙江(现钱塘江)而得名。

  (3)有的是重要地名的简称。如广东、广西分别是历史上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的简称。

  (4)有的是取自重要地名中各取一字组合而成。如江苏取江宁、苏州的首字组合而成。

  (5)有的表示祈福。如辽宁取辽河流域永久安宁之意。

  【分析2】按地理方位分七大片学习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

  (1)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

  (2)北部边疆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3)黄河中下游六个省、直辖市: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

  (4)长江中下游七个省、直辖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

  (5)南部沿海七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台湾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6)西南五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

  (7)西北五个省、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分析3】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把某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想象成现实中真实可靠的事物,来帮助记忆。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像牛头,云南似孔雀,黑龙江似天鹅,广东省似大象头,湖南、江西形似兄妹头像等。

  【分析4】省区之最:

  (1)位置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省级行政区域分别是: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南省、黑龙江省。

  (2)跨经度最广、纬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域:内蒙古自治区、海南省。

  (3)面积最大、最小的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4)人口最多、最少的省区:广东省、澳门特别行政区。

  (5)邻国最多的省区、邻省最多的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总结】本图为重点图,教学时要多用一些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加以巩固。

  【表1.2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分析1】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命名

  (1)用河、湖、山的名字作简称。如粤(广东省最大的河流是珠江,又名粤江)、皖(安徽省的霍山旧名皖山)

  (2)用本省的历史名称作简称。如晋(山西省,古代晋国)、鲁(山东省,春秋时鲁国)

  【分析2】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区域(5个):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甘肃省简称甘或陇,云南省简称云或滇,贵州省简称贵或黔,四川省简称川或蜀。

  【分析3】部分省级行政区域简称的读音和写法。

  课本上已标注了12个省级行政区域简称的拼音,要使学生读音正确,书写规范,务必落实。

  【分析四】由3个汉字和4个汉字组成的省级行政中心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黑龙江—哈尔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

  【图1.10中国人口增长示意】

  

  【分析1】我国人口增长的两个阶段。

  (1)1949年以前,由于旧中国经济落后,加上战争、灾荒、疾病,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逐步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人口增长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很快。

  【分析2】人口基数的概念。

  在人口增长率相同的条件下,人口基数大可导致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很大,虽然我国已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每年新增的人口还是比较多。

  【总结】此图为折线图,是地理统计上常用的图形。它反映了某一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本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对应的人口数量,括号内标注的为年份。2010年,我国的人口数量为13.4亿人。

  【总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为: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图1.11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分析】晚婚晚育会缓解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图中的两个数据可以看出,20岁结婚生孩子,100年就有5代人,而到25岁结婚生孩子,100年只有4代人。可以知道,晚婚5年,100年就少生1代人,从而缓解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

  【总结】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图1.13中国人口的分布】

  

  【知识链接】人口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一个国家和地区内每平方千米的平均人口数。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人)/面积(平方千米)

  【分析1】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是:东多西少。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超过400人/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于1人/平方千米。

  【分析2】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的连线,是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由胡焕庸先生提出并研究,又称“胡焕庸线”。

  【分析3】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湿润,河湖众多,农业发展条件好,生产的粮食多,能养活的人口多;而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干旱,人口分布稀少。

  (2)社会经济因素:东部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城镇多,聚集了大量人口,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地区近现代交通发展缓慢,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人口分布稀少。

  (3)开发历史因素:东部开发早,西部开发较晚。

  【分析4】人口地理分界线东南部与西北部面积和人口比例数据的图示。

  【分析5】在我国人口分布图上,人口密度在400人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域有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四川省、河北省、北京市和上海市等。

  【图1.18中国几个民族的节庆活动】

  

  【分析】仔细观察教材中6幅民族图片,从各民族举行节庆活动中人物的动作、服饰,活动的季节及场面入手,抓住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找准关键词后进行连线。

  图中字母 代表民族 节庆活动 关键词

  a 傣族 泼水节 人们互相泼水

  b 藏族 雪顿节 马术表演

  c 回族 开斋节 在清真寺前礼拜

  d 蒙古族 那达慕节 聚集在草原喜庆丰收

  e 高山族 丰收节 身穿民族服装庆贺丰收

  f 汉族 元宵节 家家挂花灯

  【图1.19中国民族的分布】

  

  【分析1】各民族的分布状况

  (1)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因为东部自然条件好,地形平坦,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汉族首先掌握了种植技术,发展了农耕业,活动范围扩展到整个东部地区,汉族人口多,居住区域扩大,成为民族中的主体。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分析2】中国主要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

  (1)壮族: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等西南地区。

  (2)满族: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华北地区的北京和河北等地。

  (3)回族:分布最为普遍,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甘肃、宁夏、新疆、青海、陕西和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

  (4)苗族:分布于西南地区的云南、广西、贵州、四川以及湖南等地。

  (5)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等地。

  (6)维吾尔族:主要分布于新疆、湖南等地。

  (7)傣族:主要分布于云南。

  (8)蒙古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和东北的黑龙江、辽宁、吉林和新疆、青海等地。

  (9)藏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青海、甘肃和西南地区的西藏、四川、云南等地。

  【总结】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民族,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被称为“民族缩影”。

  【分析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这种分布格局为各民族相互交往、相互合作,共同繁荣提供了可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