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中國小劇場戲劇40周年 北京人藝推出新排劇目《長椅》

  

  話劇《長椅》主創亮相。李春光攝

  人民網北京9月8日電 (尹星雲)昨天,北京人藝宣布將於9月19日在新建的人藝小劇場推出新排話劇《長椅》,連演16場,向前輩藝術家致敬。該劇藝術指導馮遠征,導演楊佳音,演員於震、辛月等向媒體介紹了該劇的創排過程和藝術特點。

  作為國內小劇場戲劇創始之地,40年前北京人藝上演的《絕對信號》成為業界公認的中國第一部小劇場作品,由此為我國戲劇創作打開了一片嶄新的天地。

  《長椅》對於熟悉戲劇的觀眾來說並不陌生,“這部前蘇聯劇作家蓋利曼的名作,曾作為各大藝術院校的教學片斷被反復排演,其經典性毋庸置疑。”馮遠征介紹,此次北京人藝新排該劇,力爭通過經典文本觀照人與情感的復雜側面,同時更注重將其置換至當代語境,拉近名作與觀眾的距離,進而充分釋放小劇場的沉浸感受。

  一把長椅,一男一女兩個人物,一段一段的語言碰撞,《長椅》的故事情境簡單但極具戲劇性,“這種規定情境中的極致行動,非常考驗演員。”導演楊佳音介紹稱,在這樣的一把長椅上,其實恰恰展示了生活的各種可能。而這樣的解讀將重點放在了人的問題上,從人的角度出發。“這部作品揭示了人的困境,也許是生活的無趣,也許是現實的擠壓,生活有的時候是有些沒道理的。”導演楊佳音說道,真相到底是什麼?也許尋求生活的真相不是唯一目的,每個人都會在這個過程中去給出自己的解釋。

  為了讓這部作品減少時代和文化上的距離感,劇組花費大量時間對劇本進行深入開掘和“本土化”打磨,讓劇本的語言更符合中國觀眾的觀賞習慣。不僅重塑了語言序列,還從劇中人物的意圖出發,為人物增加語言的行動性。?“要讓觀眾看到的是外國戲,但不是外國事兒。”導演楊佳音表示,雖然將劇本語言做了重新調整,但這種改動又不是完全的本土化,要在保留原作味道的基礎上,有一種發生在身邊的親切感,能夠讓觀眾在看戲過程中將劇中的人和事自然帶入到現實的生活經驗和感受中。

  作為北京人藝又一部隻有兩個演員的作品,《長椅》中對手戲的表演無疑也是作品最大的看點。此次由北京人藝青年演員於震和辛月共同出演劇中兩個角色,兩人不僅是舞台上多年的合作伙伴,還是夫妻,生活中、舞台上的默契都將體現在這次的創作當中。劇中兩個人的表演將通過緊湊的節奏感,會讓人時而感到緊張,時而感到滑稽。

  此外,該劇在新落成的北京國際戲劇中心三層人藝小劇場演出,相比當年,新的人藝小劇場硬件條件更加優越,新戲的舞美效果也將給觀眾帶來驚喜。

  據悉,該劇將於9月8日開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