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娃就鸡娃?中产家长的教育焦虑:要求幼儿园加课,5岁娃活成中考生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邓宇晨 许志芸

  今年5岁的嫣然俨然已经过上了小学生的生活。

  在母亲黄莉的安排下,去年9月,嫣然从幼儿园退学,转入一家学前班机构,提前一年开启“小学生活”。该机构的课程表显示,每天8:30-8:50为早读/绘本;9:00-12:00则是四节时长为35分钟的课程,教授内容为阅读基础、数学思维、英语、国学等;14:00-14:35为电影蜜蜂专注力和记忆力训练;14:55-15:30为音乐、体能等课程。

  “竞争在幼儿园开始了。”黄莉就职于四川成都一家国企,是典型的中产家庭。她自认是身边众多朋友中对小孩教育最上心的那个。在黄莉看来,这样的课程安排能够保证嫣然很快地适应小学得节奏。

  黄莉的做法,司空见惯。一位幼儿园老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她所在的幼儿园,每年大约有1/4的大班儿童提前退园去上学前班。幼儿园出于生源考虑,不惜违规使用教材给大班孩子上课,“即便这样,依然有家长抱怨孩子学的太少,担心上学会跟不上”。

  “刚需”强烈的另一面是,监管紧箍咒正在步步趋紧。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并首次提出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减缓衔接坡度。

  同时,《指导意见》重申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培训,要求相关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教育部门对提前招生的打击力度前所未有。4月23日,北京市教委发布通报称,学而思网校、高途课堂、网易有道精品课、猿辅导等4家教育机构存在“提前招生收费”等问题。

  虽然成都目前尚未出台相关的具体规定,但黄莉观察到,嫣然所在的学前班机构不像去年那般大张旗鼓地进行招生宣传,“可能也是怕被当成典型抓出来吧”。

  “鸡娃”似乎没有回头路。对于政策的实施效果,包括黄莉在内的很多家长都有些不以为然,幼儿园“小学化”的趋势恐难在短期内被有效遏制。“肯定是没办法阻止家长的。”黄莉说,“如果所有幼小衔接机构都被取缔了,大不了我就自己买书教孩子呗。”

  5岁娃活成中考生

  2020年7月,在嫣然刚刚结束幼儿园中班的课程时,黄莉就已经开始搜寻家里附近的学前班机构。经过多方打探和实地走访,她最终选定了目前这家在当地颇有些知名度的机构。

  和知名度一致,这家机构费用不菲,两个学期里学费、餐食费等开销加在一起约2.5万元。

  除了给孩子报学前班,黄莉还额外给嫣然在晚上安排了某在线教育品牌的启蒙AI课,“主要是培养孩子的英语口语和数理思维。原本成都是有周末的线下课程,但现在只剩下一些小型机构在做了。所以我干脆报了线上的AI课,但效果肯定没有线下的好”。

  在黄莉看来,线上AI课是“鸡娃”的有益补充,但近期为了规避可能到来的监管风险,各大AI课品牌纷纷进行“更名”。其中,好未来旗下的小猴AI课更名为“小猴启蒙”,猿辅导旗下的斑马AI课更名为“斑马”,火花思维旗下的小火花AI课更名为“小火花启蒙”,作业帮旗下的鸭鸭AI课更名为“鸭鸭启蒙”。

  以小猴启蒙为例,三个科目分别为表达、思维和口语。“这不就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吗?换汤不换药而已。”黄莉说。

  “学前教育主要分为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更名主要是担心会被认定为学科教育,但启蒙课能不能做,到底怎么做才不违规,现在还没有更准确的政策出来。说实话,家长们肯定都是抱着提升孩子的学科能力来报班的。”5月24日,某头部AI启蒙教育品牌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校外培训机构也并未停止在社交媒体上继续向家长们输出焦虑。

  “数学为什么难学?因为数学思维它不是人的本能,只有通过后天刻意的培养才能习得。”5月24日,时代周报记者在微博上看到网易有道投放的短视频广告,目标受众正是幼儿群体,“2-6岁的宝宝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数学思维培养关键期,你做对了吗?”

  黄莉觉得,社交媒体上的教培机构广告,甚至是其他家长发的“鸡娃”内容,都在让她变得更加焦虑。

  在“小红书”App上,某家长分享了自己的“鸡娃”时间表,目前孩子五岁,上幼儿园中班,每日的规划从早上7:00-22:00,包括中英文阅读、外教、识字等。比如周一的晚饭后,孩子需要上一个半小时的英语课,半个小时的架子鼓和半个小时的英语作业,独立阅读一篇英文绘本,并在睡前阅读10分钟的成语故事、古诗或诗集。

  “感觉五岁娃的生活,快过成中考生的感觉。”该家长如此表示。

  “爱孩子就要适当‘鸡娃’”

  对于教育“内卷”,曾有一个生动的解释:在大剧院里,原本所有人都是坐着欣赏作品。然而,前排的一名观众突然站了起来,后排的观众无法看到,也被迫站了起来。于是到最后,所有人都被迫站着看完了作品。“坐票”就这样变成了“站票”。

  在像黄莉这样主动“鸡娃”的家长们的影响下,一部分原本“佛系”的家长被动参与到“鸡娃”的竞争中,尽管倍感无奈,但他们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场竞争中被早早淘汰。

  “我女儿就是不‘鸡’长大的,可是上了小学以后,带给她的是自卑和更多的辛苦。所以,我对儿子改变了想法,真的应该从幼儿园就开始学,适当‘鸡娃’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广州二孩妈妈廖彤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我身边有很多幼儿园就开始参加培训的小朋友。今年3月,我去报名的时候,那些机构基本上已经报满了,最后我们只能去上一对一的私教课。”廖彤说。

  尽管自认为不属于“鸡娃”的家长,但另一位广州妈妈唐霞也是从幼儿园就开始为女儿报班。“从女儿三岁半开始,我们就让她学了,现在主要给她报了英语还有(数学)思维的班。英语、数学和语文这些我们之前都有报过。”唐霞说。

  “报这么多班,就是想让她有一个过渡的阶段,也没有真的说让她学到很多东西,只是想让孩子能更好地进入小学的氛围。”唐霞感叹道:“这些班也真的很贵,我算了一下教育经费,一年下来在3万元左右,这还只是幼儿园中班而已。”

  周琦是广州一个“鸡娃”群的群主,群里共有290余名群成员,绝大部分是女性。时代周报记者以家长名义咨询周琦,她告诉记者,“5岁的孩子刚好是幼小衔接阶段,是鸡娃的重点期哈。”

  鸡娃群一直颇为活跃,各位家长会在群中分享课程资料、交流学习方法、报班心得等。最近,群里一直在讨论“鸡眼”(孩子的近视)和“鸡牙”(孩子的牙齿)的问题。

  “最近幼儿园体检,娃的远视储备已经没了,真是愁啊,有类似情况的吗?”家长们忧心忡忡地准备建立一个“鸡眼打卡群”,按时提醒娃们进行眼保健操或者户外运动。

  幼儿园“小学化”禁止难

  实际上,严禁幼儿园“小学化”已是“老生常谈”。早在教育部发布《指导意见》之前,部分地市的教育部门就已出台相关政策,但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石家庄市教育局曾发布管理办法,将校外培训机构举办涉及3—6岁学龄前儿童的学科知识类(主要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等)培训或学前班,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纳入问题清单。

  山东省东营市在2019年就已规定,对照负面清单,对幼儿园课程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小学化”行为进行彻底排查整改。同时,严禁培训机构面向学龄前儿童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

  5月25日,山东省东营市某公立幼儿园老师陈爽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为了减少幼儿园大班孩子的流失率,不少幼儿园会选择私下给孩子授课,“而且都是在家长的主动要求下进行的”。

  陈爽称,教材由各个班级家长组成的“家委会”统一订购,再跟老师进行沟通,为孩子授课,“基本没有(家长)是不同意的”。

  根据教育部于2012年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对5-6岁孩子的计算能力要求为“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陈爽表示,幼儿园大班的要求是会做20以内的加减法。而黄莉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还在学前班的嫣然已经掌握了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这个速度不算很快,嫣然班上有不少小朋友去年上学期就已经掌握了”。

  对于家长来说,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孩子在小学一年级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并对学习丧失信心。

  “现在的小学也不是很有耐心教小朋友,小朋友接受能力也有限,(幼儿园)没有跟小学的课堂教育衔接好,我们家长肯定会担心到了小学跟不上,老师把小朋友归为差生,那我们肯定也会想办法让他们去校外报班。”唐霞的语气中透露出了些许无奈。

  5月23日,广州某课后托管机构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他们会在幼儿园放学后给部分托管幼儿上课,“一般针对的是大班的孩子,不过也有一年级的学生过来上课。”该负责人表示。

  “说是幼小科学衔接,但人民的智慧无穷大,只要有需求,控制是控制不住的,就像当年的奥数一样。”周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她与幼儿园附近的托管机构签订了协议,两个小朋友在幼儿园放学后,“无缝对接到机构继续上课,这样的话,我们父母也可以晚点接他们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黄莉、廖彤、唐霞、周琦、陈爽均为化名)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