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上,蒙曼因误解1首诗引发质疑,她的文化水平有多高?

  这年头,国学大行其道,大师招摇过市,“国学大师”更是层出不穷。

  蒙曼,是一个优雅美好的名字,吐露着一股清新美女的气息。虽然现实总是差强人意,但老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嘛!

  

  蒙曼是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更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学者。她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硕导组长,主要研究领域是隋唐五代史及中国古代女性史。我后来才发现,研究诗词只是她的个人爱好。

  通常情况下,爱好最容易成就一个人。蒙曼虽然在历史文化方面享誉盛名,但她却是随着这几年央视的《中华诗词大会》而红起来的,她给人以别样的新鲜感,让大众发现,原来诗词比历史更讨喜。

  然而,人生充满着诙谐与戏剧性,对于蒙老师只能说“成也诗词,败也诗词”。

  

  前些时候,被冠以“国学大师”头衔的蒙曼,因为一首“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背诵的小诗”招来大众质疑与声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国学大师”蒙曼水平究竟如何,到底是不是浪得虚名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在第5季《中国诗词大会》上,蒙曼继续担任现场导师。当天,有一个美女选手叫姜怡伶,她来自上海戏剧学院,才情温婉,气质优雅,她深得在场观众青睐与看好。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有一道图片线索题,从图片和对应的三个选项看,特别简单,就连我家隔壁小学三年级的小明同学一眼都猜出了答案,但才女姜怡伶却选错了丢了分,这让在场的很多选手感到诧异,嘉宾导师们更是感到震惊与惋惜。

  

  记得当时图片上看到的是一个壮汉在秋收,他老婆带着孩子在旁边喂鸡,一个老人拄着拐杖在身后指导他们,这画面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副很温馨的农家秋收的景象。毫无疑义,正确答案是A:“欲羡农家子,秋新看刈禾”。

  但是,姜怡伶在思考了片刻之后,果断的选择了C:“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面对如此错误,作为满腹经纶的才女评委,蒙曼老师稳不住了,她直接问姜怡伶:你是城里的孩子吗?

  姜怡伶很自豪地回到道:是啊!蒙曼老师潜意识里突然想到:这样啊!看来是城市限制了你对农村农民生活的想象啊!虽然唐诗读得多、读得熟,却并不知道诗词里描写的画面是怎么样的。

  

  紧接着,蒙曼老师对C选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诗进行了解释。这句诗,上过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背过,但是在没看蒙老师解释前,大家知道诗中的“锄禾”是什么意思吗?难道是锄掉禾苗?显然不对啊!

  我们往下看,看看蒙曼老师是怎么解释这句诗的。

  蒙老师说,“锄禾日当午”就是指农民播种庄稼的过程,所以蒙老师认为“锄禾”是播种。

  正是因为蒙老师这一谬误的解释,让她备受质疑,跌下神坛。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很明显,“锄禾日当午”描写的应该是“夏耘”而不是“春耕”。

  

  我认为“锄禾日当午”中的锄禾是一个省略句,其省略的意思是锄草于禾苗田,禾,在此泛指一切粮食作物。所以这句诗描写的应该是正午时分,农民夏耘锄掉农作物里杂草的场景。古代没有除草药,正午时候太阳刚猛,锄起来的杂草或弃苗,容易被晒死,不易复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是这么简单的耕耘锄草的场景,蒙曼老师却将它错误地认作是春天播种,连聪明一点的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夏天的景象。如此简单的错位居然出现在了蒙曼身上,真的很让人失望和难以置信。

  

  大家不理解这位才华横溢的“国学大师”为何会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是一时失误,还是现了原形?是没备好课还是水平有限?一时间,网络上众说纷纭,有不少好事者抓住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对蒙曼进行大肆讽刺与诋毁。

  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全面分析,不能受好事者干扰。首先我们知道人都是会犯错的,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们不能因为一件事而否定一个人。

  蒙曼老师参与了众多的文艺类节目,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鲜有趣的知识,她的才学是值得肯定的。我认为“锄禾日当午”的失误,只是因为她太大意了,她觉得这首诗太小儿科了,提前没备好课,当场根据自己潜意识里的理解直接说了。当然,蒙曼老师可能跟那个叫姜怡伶的选手一样,都不是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根本不理解农民的辛苦。

  

  术业有专攻,蒙曼老师并不是专业研究诗词的,前面讲过,她的专业方向是“隋唐五代史和中国古代女性史”,诗词对她来说只是一项副业,她讲的大都是可以提前备课准备资料的常识性知识,如果提前没备好课就很容易出错出洋相。

  大师还是那个大师,有时候也并不是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