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丁晨:仅靠“男子汉课”救不了“男孩危机”

  《新京报》报道称,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为了从小培养有阳刚之气的“纯爷们儿”,特别为男生增设了足球、攀岩等7门“男子汉”课。之所以会开设这样的课程,正是源于学校对于“男孩危机”的担忧。在学校里,种种现象表明,男孩子变得越来越“面”,开设“男子汉”课程就是为了对男孩进行特殊的锻炼与培养。但是事实上,这种现象是家庭、社会、学校等方方面面共同影响下产生的结果。仅靠一门“男子汉课”,可能能够起到一时的效果,但是长远地看,还是救不了“男孩危机”。

  近日热播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广受好评,其中田亮的女儿田雨橙因为主动帮男孩拎篮子、跑起来体力男孩子都比不上、钻山洞也大胆地走在前面而被称作“女汉子”,相比之下与她同龄的男孩天天,还有较小的Kimi就娇弱了许多。这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在学校里,学习排名靠前的大多都是女孩子,更不要提有的男孩子上课不敢大声回答问题、受点小伤便会大惊小怪、受点欺负就抹眼泪告状……我们不由得要问,我们的男孩子怎么了?

  男孩危机是指男生在学业、体质、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都落后于同龄女生的现象。产生男孩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排除在同龄的孩子当中,男孩比女孩发育较晚这一客观因素。但是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却忽略了个体差异性的问题。对男孩、女孩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从小教育他们听管教、读书本,这恰恰限制了男孩天性的发展。在教育体系里,尤其是幼儿园、中小学的教育,男性教师的缺乏让男孩子生活在女性教育的氛围之中。更不要提家庭中父亲更多地忙于工作,家里管教孩子较多的是母亲,男性示范者的缺乏让男孩子只能更加依赖母亲,在《爸爸去哪儿》里也能看出父亲与孩子之间接触的缺乏,这对男孩子的发展是尤其不利的。

  家庭生活过度的溺爱也让男孩子变成了“爱哭鬼”、“娇气包”,独生子女政策与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让男孩子成为了整个家庭里最受宠爱的核心。任何事情都有人替孩子打理妥当,有点身体上的磕碰或者病症更会闹得全家不宁。当然也不能一味指责家庭教育,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针对孩子的暴力犯罪增加,也因此让家庭对孩子进行了更加严密的保护。说到底,并不是男孩子越来越娇弱,而是小苗经过太少的风雨,没有恶劣环境的锻炼,也不敢放他去自我体验,哪能经受住一点打击?

  这些问题非一朝一夕能够更改,因此开设一门“男子汉课”,也许能让孩子得到一时的身体素质训练,但是心理上的问题,却是远非“男子汉课”能够解决的。唯有我们的社会真正地重视孩子、保护孩子;我们的家庭在对孩子尤其是男孩子进行适度保护的同时放弃溺爱、给他更多锻炼的机会;我们的教育更多地考虑到男孩与女孩的不同、适当采取差异教学的方式,才能真正地扭转“男孩危机”的局面。

  稿源:荆楚网

  作者:鲁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