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十)

  中北大学共青团

  中北大学青年媒体中心

  红色实践在路上,青春激扬放光芒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梦之队暑期实践团第三天

  为提高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生干部的能力,引导学生干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人文梦之队在我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晓东老师和学生科李娜老师的带领下于2018年7月12日上午8.30前往汾阳市贾家庄镇进行了暑假社会实践。

  上午10点人文梦之队全体实践队员到达贾家庄中学,在当地领导和贾家庄镇初级中学孙校长的接应下,实践队员来到该中学的会议室,孙校长、王书记、李娜老师与全体实践队员开展了以发挥红色旅游资源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的途径和成效调研为主题的会议。通过校长讲解和队员提问两个环节,队员们领略到了贾家庄的传统文化和集体主义精神,红色旅游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对青少年进行宣传。

  下午3点实践队员到达贾家庄镇工业创意园,进行了有轨电车和电网两个素质拓展活动。电网活动中队员们团结一致,成功穿过电网;有轨电车活动中队员们齐心协力,在响亮的号声中一起拉动木筏,前进向前。素质拓展活动能使队员们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极大增强合作意识。

  时光匆匆,很快夜色降临,实践团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同时王晓东书记对今日的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回到住宿地,实践队召开会议对明日的日程做了详细的安排。

  文字作者:文心雨 李筱

  摄影作者:文心雨 李筱

  老有所依”不停歇,访老慰老永不息

  中北大学“老有所依”暑期社会实践团第一天

  2018年7月11日,汾阳的中雨不间断地下着,经过上午的休息调整,下午三点,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老有所依"暑期社会实践团准时集合乘坐公交来到了汾阳市南熏路与海洪西街交汇处的广场,我们随机采访了亭子里的老人,并分发了问卷进行团调查。

  在实践中,老有所依实践队队员询问了老人们的家庭情况,子女赡养情况以及他们对养老的看法。同时“老有所依"社会实践队的十五个同学们也和广场上的老人们亲切地唠起了家常。谈话中实践队向老人们了解了汾阳市养老政策的基本实施情况。老人们表示子女们孝顺他们,尽管平时他们工作繁忙也会经常看望他们。

  一部分老年人自己有退休金表示自己并不担心自己的生活,他们说自己不希望给孩子们添麻烦;另一部分老人们没有退休金,依靠儿女们的抚养费生活,老人们由子女轮流照管。对于市里的养老政策,大部分老人们表示老年证可以给他们带来便利,但对汾阳市的养老政策老人们持有不同的看法。

  老人们平时的娱乐生活也很简单: 饭后看看电视,平时听听戏、和老伴一起溜溜弯或者在广场里锻炼散散心。平时儿女们忙工作,谈话交流的对象几乎只有老伴,老人们说到。结束了广场上和老人们的谈话后,实践队来到了汾阳市老年公寓看望了养老院里的老人们,实践队到的时候一支高中的学生队伍刚刚结束养老院的志愿活动。

  养老院的管理人员说周末和节假日经常会有学生来看望老人们。养老院里的老人年龄不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偏多。实践队有幸采访到一位九十五岁的高龄老太太,老人对实践队的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老人表示虽然养老院也挺好的,可是心里还是更愿意和自己的儿女和孙子们生活在一起。实践队了解了其他几位老人,老人们也说还是自己家里更舒服:“孩子们是因为太忙了顾不上好好照顾我们,但是他们两三天就会来看我们一次,养老院也挺好的,给孩子们省点心。”

  老人们的想法令实践队动容,大部分老人虽然有一定的物质保障,社会和政府的养老政策也在不断改善,但是一些针对老人的措施和福利还是不够到位,老人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老有所依”实践队于7月11日下午六点结束了本天针对养老的调查,成功地迈出了实践的第一步。在之后几天的实践调查中,实践队的同学们将会延续今天积极的态度和精神,充分汲取经验教训,更好的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文字来源:“老有所依”暑期社会实践团

  图片来源:王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BOTTOM暑期实践团第三天

  七月九日,BOTTOM实践队分两路分别前往六合村和广济寺。部分成员乘车前往清徐县六合村,主要是为了提前了解中国内地最大的天主教徒聚居地——六合村的情况,为之后的行程探路,其他人前往广济寺对义工周妈进行深度访谈。

  在清徐公交站,成员遇到了一群热心的电动三轮司机,其中有位武师傅,不仅帮助联系清徐县宗教事务所,还告知成员有关清徐县的相关情况。成员在交谈中了解到他在02年时因为生活的苦闷开始信佛,并从中寻找了精神寄托。

  在武师傅的热心帮助下,成员顺利到达六合村,并找见村委会办公处和天主教堂。之后成员通过简单走访村民了解到六合村大约有8000到10000村民,其中85%都信仰天主教,而剩下的一般是外来人员。随后成员参观了六合村天主教堂,并见证村民做弥撒的全过程。在成员与神父简单沟通后发现当地村民信仰大多是因为家族传统、环境熏陶,信者原因较单一。

  其他实践成员继续前往广济寺,与住持不期而遇,对于队员访谈的邀约,住持表示不愿露面,但乐于为实践队员讲解佛教渊源。佛教分为南传、藏传、汉传……讲究三世因果:过去,现在,未来。对于修行,住持表明自己的见解。每个人的修行都在于修自己,把自己人生错误做法和想法修正。而对于来这烧香拜佛的人,无论信教与否,住持表示这都源于缘。

  在和住持进行了简短的访谈之后,队员们对有过一面之缘的周妈进行了深度的采访并拍摄了她在寺里的日常活动。拍摄前期,周妈穿上她平日里常穿的素衣,坐在专属于她的座位上,诉说她的佛教经历。十几年前的一场梦,她与佛祖结下不解之缘,久久难以忘怀,直至去年的腊月,与寺里师傅说想要在此住一住,这之后便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哪怕有其他的事情,也是马上处理完就回到寺里继续常住。每天的日常活动就是早上五点多的念经,再加上平时的打扫院子,之后便是师傅安排的小公课。从不觉得寺里的生活冗长无趣,反而从中学会规矩,改变良多。

  细说信教后的改变,不得不提的就是她的脾气收敛了很多,也说曾经的自己做不到不计较他人的口舌,而现在得到了内心的平静。进入佛门这么多年别人常问她为什么信教,为求什么?她都是摇摇头说从来不求,只是想要清净自己、不争吵,只是对于总犯错的自己,不断地去纠正。

  获取实践结果的过程就如同盖房子,只有每一步走稳了,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所以,我们的每一次出行,每一次采访都是在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之后的实践报告奠定基础。

  文字/仲刚强 樊露 章吉娣

  摄影/章吉娣 张梦圆

  问卷非遗真情颂,荫城古镇千年传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赤雀承遗暑期实践团第五天

  今天是赤雀承遗实践队在长治县的第五天,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队里成员开启了今日的非遗探索之旅。

  吃过了民宿主家准备的清淡可口的早餐,队员们兵分三路,拿上事先准备的纸质调查问卷,开始对长治县荫城镇村民关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程度进行一个调查。

  实践队准备了40份调查问卷,准备在这一上午时间调查分发完。起初,村民们对于这种形式的调查询问有些不自在的情绪,但渐渐的实践队成员的热情和那种刨根问底的精神打动了这里的村民。

  村民坐下来耐心的与小队成员讲述当地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调查的人员中老人居多,大多在五十到六十岁,他们了解非遗的渠道主要是听老一辈的人的讲述。说起荫城镇的非遗,闻名遐迩的就是铁器和猪汤。在调查“您最了解哪个非遗是?”,人们纷纷道出了这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它们是如此的深入人心。

  村民们听说这是中北大学暑期实践团来这个村子里进行调研工作,都格外的支持,就像他们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一样。还鼓励赤雀实践队要把这个工作努力做下去,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老人们的教诲队里成员铭记在心。

  赤雀承遗实践队还在路上,接下来的几日仍会努力前行!

  文/黄欣

  摄/王雅熊

  弘扬运动精神 认识体育文化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创社会暑期实践团第八天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创社会暑期实践团于7月12日来到了太原市体育活动中心和体育馆内。太原市体育活动中心旨在提高太原市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身体素质。实践团对前来进行体育活动的居民和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并亲身体验了场馆内的设施和运动带来的乐趣。

  上午实践团前往太原市体育活动中心,对前来进行体育活动的居民进行采访,询问其平时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对该体育活动中心的看法及意见。一位叔叔告诉采访者,运动员住的环境、场地建造、硬件设施都很不错,体育活动中心为运动员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训练场所,也为热爱运动的居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队员在跑道附近遇到了一位小女孩,采访人员对她进行了访问,来锻炼身体的小女孩对于体育场的设施非常满意,她说虽然家里离这里比较远,但还会偶尔来到体育场。采访人员问到为什么选择这里的时候,小女孩说这里什么运动设施都有,而且交通相对便利,过来并不麻烦。

  下午队员们自己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感受场馆的建设。实践团观察到体育中心的外观设计十分讲究,小到座椅,大到设备,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在观察体育场馆的过程中,队员还采访了一位物业工作人员,他告诉采访人员,体育场已经建成有七八年,平时来体育场的人流量一直比较大。问到人流量大是否会遇到很多不文明现象的时候,叔叔说,感觉来这儿的人综合素质都很不错,所以管理起来并非特别辛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体育活动中心时有演唱会举办,2017年张学友的经典世界巡回演唱会,2018张杰的演唱会,都丰富了太原市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太原的经济文化发展。

  晚上实践团对今天的所见所闻进行总结并且为明天的实践活动做好了准备。

  文字编辑:王同

  图片来源:王梦芩、郭佳钰

  探访城市社区 贴近百姓生活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创社会暑期实践团第三天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创社会暑期实践团于7月8日来到了太原市尖草坪区汇丰街道办事处西流社区,针对社区环境、文娱活动、社区设施等对社区的居民进行了采访,询问他们在社区内的日常生活、对于社区环境条件的评价或建议、对社区内设施的满意程度,并且深入了他们的视角。

  实践团来到社区后首先对社区的整体样貌进行了观赏,西流社区相对与新建的小区来说是一个比较古老,面积也比较小的社区,许多的设施已经明显有一些年头。在楼下打着毛线,聊着天的爷爷奶奶已经在西流社区住了十余年,与其说适不适应该社区,不如说是他们建设了这个古老朴素的社区。

  热情的居民说,很多人都是从村里搬到这个社区的,和以往的生活条件相比较,现在的社区有散步的场地,供他们日常的休闲和锻炼。社区周围有学校,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要;青少年文化生活丰富,许多孩子会报兴趣班,学校也不时会组织孩子们去图书馆等场馆;社区对外的交通便利。居民们的活动不多,晚间楼下偶尔有几个中老年妇女跳跳舞,大多数居民更愿意坐在楼下聊聊家常度过一天。

  对于社区内需要改善的,大家众口一词:“野狗,野狗太多了,需要赶一赶。”一是很容易吓到小孩,二是很容易弄乱老年人的植物。一位老奶奶向队员倾诉楼房内的楼梯台阶较高,对于老年人来说并不是特别方便,上个楼就累得够呛。另一位老爷爷说社区的座椅较少,很大一部分老年人需要自己带座椅、马扎下楼休息。在队员的观察下,社区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卫生条件较差。

  总体而言,西流社区就仿佛是每一个人住过的小区那样充满着亲切感,居民们的意见和看法对于更好地建设社区是最最关键的一环。如果能够针对社区内的老年人建设更多的便民设施,并且对于卫生环境有一定的改善,西流社区一定能够建设得更好。

  晚间实践团对今天的所见所闻进行总结并且为明天的实践活动做好了准备。

  文字编辑:王同

  图片来源:王梦芩、郭佳钰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暑期实践团第二天

  小暑过后,天空淅淅沥沥,又是个讨厌的阴雨天。汾阳已经好久没有看到太阳了,好像进入了南方的梅雨季节,啪啦啪啦,没有掠去闷热的心情,但重新敲响了队伍的前进号角。

  今天早餐就罢,各个小组按照昨天的计划,分组到杏花村镇进行走访。雄赳赳,气昂昂,青年之窗队员们踏上了向东的车程。早晨10点半,先头小分队到达西堡村村委会,和西堡村村委会的张书记进行了前期情况的了解。

  根据张书记所言,现如今的西堡村空心化严重,村里多为孤寡老人,当地青少年大多去教育资源更为丰富的汾阳市区学校就学。村中生源的流失导致西堡村的小学、中学经营困难,由原先的1000余人变成现在的100余人的规模。并且,当地学校都还没有进入假期,青少年稀少,给我们的走访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听取了张书记的建议,我们到杏花村酒厂走访青年厂工。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走访,青年厂工们亲切指出我们的调查问卷不成熟的地方,我们也初步了解到当地青、少年的新媒体使用情况。

  中午,杏花村镇政府热情招待我们,经过午间小憩,青年之窗实践队继续西堡村走访。炎炎夏日,加老师为队员带来了清凉,甜美的瓜,拂去了一丝浮躁,浸润了每个队员的心。

  下午4时30分,汾酒酒厂举行了一场青年足球赛。青年聚集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战场。青草旁,我们队员遇见了几位杏花村的快手主播。经过彼此的交流,领略了网红们的不一样世界,倾听了他们的心声。他们的故事和经历为我们的暑假社会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走访 完毕,在加老师的率领下,我们对今天的工作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这是青年之窗暑假实践队行动的第二天,吸取了第一天的教训,队员们在工作上进行了改进,收获满满。但是我们的工作依旧存在问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明天一定是个进步的一天!

  文字来源/王文浩

  图片来源/赵太红

  领略书中风采,共享精神文明

  中北大学文水县居民文化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第二天

  2018年7月10日,“中北大学文水县居民文化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访了文水县图书馆进一步了解了县图书馆的职能,对当地居民文化生活的影响和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计划。

  上午,队员们先参观了文水县图书馆。馆内的读者中,中老年人不多,以青少年为主。门内两侧设有在线阅读机和包含绘画、视频讲解等多种功能的机器。团队对读者们进行了随机采访,几位在门口使用阅读机的中学生表示,课余时间常来借阅,门口的多功能自助阅读机对学生们帮助很大。

  一位务农的老者今年已66岁,是图书馆的常客。他说道,相对于家中与书店的条件,冬暖夏凉、阅读氛围浓厚的图书馆为老年人提供了绝佳的场地。对于全民阅读的情况,老人还说,附近各个村落中村民们的文化生活较为匮乏,意识上的改变十分困难,这才是重中之重。

  图书馆办公室的负责人与志愿者向实践队介绍,馆内藏书共22类,达十余万册,分线上与线下两种形式。一楼的电子图书实时更新,均可免费下载。除常规书类,馆内的综合阅室与古籍室收藏了县内各类的地方文献、各类县志古籍、族谱等,均来自私人捐赠。该馆不定期在线上线下举办活动与居民积极互动。

  在2018年初,县图书馆举办了“同筑中国梦,共度书香年”为主题的线下线上活动,从视觉、听觉等各个方面与各年龄段的读者形成了互动,深受好评。每年图书馆还举办世界读书日讲座,在全县范围与一些村落设置流动图书点,定期为村庄中的学校、老人、留守儿童送书。在图书馆进校园方面,图书馆会定期聘请讲师前往各大中小学开设讲座。当下,图书馆正利用现有资源一步步拓展职能,通过各类活动探索多功能的发展道路。

  办公室的负责人表示,在2018年,县图书馆将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国家三级图书馆的建设,做好报刊到馆登记并将主要报刊装订成册以编目上架,强化高层次高技能的图书工作并培养骨干精英。线上方面,图书馆已开通线上借阅服务,碍于资金方面,自助借阅服务的开通仍待实现;微信后台关注用户目前共1100余人,约占城镇人口数的0.8%,覆盖较小,全县的互联网服务与图书馆新媒体宣传工作仍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每周末晚,县图书馆公众号推出面向孩子的“草莓姐姐讲故事”栏目,但每篇的阅读量偏低。

  随后,办公室负责人与志愿者带领队员们参观了用于存放过刊与旧书的老馆。老图书馆建于1978年,存放旧书与过刊,读者经申请后可进入查阅。一些未上架的旧书覆满尘土,残缺不齐,如《碧血鸳鸯》《金粉世家》《十二郎》等,多为几十年的旧小说。志愿者还展示了自1952年至2016年涵盖政治、法律、农业、经济、文学与历史等各类期刊。

  此次调研中团队收获颇多,对文水县图书馆的职能、发展现状、存在的困境与未来的发展均有了大致了解,期待文水县图书馆结合居民网络使用现状,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稳步发展。

  文字:刘畅 王天一

  图片:冯可欣

  文物遗万古 书法代代传

  中北大学文水县居民文化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第四天

  2018年7月12日,“中北大学文水县居民文化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访了文水县博物馆和县美术馆,期望通过这两处极具代表性的公共文化设施,了解居民文化的传播效果与民众的参与热情。

  上午9点,全体队员到达县博物馆。博物馆位于一个不起眼的巷口,是一座老旧的简易四合院,斑驳的木门与发白的石墙透着百年的沧桑,这儿也是博物馆负责人段老先生的家。院内砖墙贴满了文水名人的画像与简介,正对大门的厅堂外摆放着明清时代的碑文。

  段老先生说,大家错过了藏品丰富的自春秋至民国的钱币展。展品则主要来源于私人收藏,碍于资金支持与人流偏小等原因,平时有展品展出博物馆才会开放,若无策展计划便是闭馆的状态,这与队员们的期待大相径庭。博物馆的大型活动一般在五至六月,参与人群横跨各年龄段;每周日的下午则有面向中小学生的国学讲座。段老先生说,博物馆在今年六月举办了古琴会,吸引了一批县内外的古琴爱好者,每年都在坚持举办这个活动。仰头回望,一片红色的高楼紧邻博物馆外的小巷,单调与紧张压抑着四合院的古朴与宁静。

  下午,全队前往县美术馆。段馆长热情地接待了实践队并介绍了美术馆的概况。馆长介绍道,县美术馆在政府投资下于2017年开馆,属公益性艺术馆,供民众参观。近300平米的展厅中展出了文水籍艺术家们近年创作的书法、美术精品共170幅,彰显了本土书画大家的艺术精髓,让群众们开阔了眼界,滋润了心灵,更为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段馆长还介绍道,艺术馆开展了书法培训班,师资力量雄厚,学员多为10岁至30岁。美术馆活动的开展并未受资金的限制,因此正在稳步发展。大家还有幸见到了文水县政协第六届与第七届常委、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农民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文水县书法协会名誉副主席王海珠老师,王老师幼承家熏,酷爱书法,四十年来植根传统,博涉多优,以“二王”为宗。

  他说道,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精髓,需要深厚的古典文学作支撑。他将尽全力推进文水县“全民书法”的发展。令大家惊喜的是,王海珠老师为实践队提字“跋文涉水”一幅,鼓励大家厚积薄发。最后,队员们和文水县美术馆馆长、副馆长与王海珠老师合影,老师与领导们鼓励并期待大家的调研能深入挖掘、越做越好。

  文字:邢雅楠 施梦琪

  图片:冯可欣

  探索乡村新媒体 携手助力青少年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新媒体攻坚暑期实践团 第七天

  不知不觉,暑期实践团在新绛范围内的活动也接近尾声,与刚到河津的那种激动与兴奋,拘谨与尴尬不同,对于在新绛的活动,成员们在实践过程中的磨合也在不断地调整,各司其职。或许是有了河津3天活动的积累,在新绛的活动大家已经游刃有余。对专业相关人士的访问,再到亲身经历,与当地青少年沟通交流,实践团也算收获满满。

  上午,实践团做简单休整与总结。总结经验,完善计划与安排。在新绛的活动大家游刃有余,配合默契。而已经有了2个地方的经验与总结。大家信心满满。下午,乘火车到达万荣县。

  对于在万荣的活动暑期实践团也很期待。自此到达万荣,意味着新媒体攻坚暑期实践活动即将步入尾声。希望大家可以再接再厉。圆满完成活动

  文字 :杨玉英

  摄影 :王梦洁 薛倩

  知命之年忆过往 岁月迢迢寄厚望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寻访校友暑假实践团第二天

  2018年7月12日,天气凉爽,清风拂面,我“寻访校友暑期实践团”于王府井商业街集合,身着统一的红色T恤,举着鲜亮的队旗,展开了以了解优秀校友经历,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感悟拼搏与奋进精神为目的的实践活动。

  本日上午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毕业于1989年的王玉平学长,如今的他虽然已进入知命之年,却依然神采奕奕,与人对视时眼神明亮而沉稳,谈吐间礼貌得体却不失风趣,身穿简朴而整洁的衬衫西裤,体形修长。当初所学专业是锻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却给人一种舞文弄墨般的文人雅士之感。

  我们围坐在汾河边上,倾听王学长曾经的体验与现在的感受。第一,他讲到在中北大学的四年学习生涯让他深刻领悟到了待人做事的精髓,无论是面对自己或者他人,都要始终怀抱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人端庄,君子作为;第二,他强调了做事怀揣目的的重要性,有目的才会有规划,有规划自然便成了方向,有如大学毕业对于考研亦或者是就业的选择,考研方向与所学专业的交叉程度的选择,就业本地外地甚至于出国的选择,周全严密的规划自己未来的每一步,在思虑的基础上实践,在无数次的实践基础上总结与反思,从早做起,循序渐进,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

  短暂的交流带给我们的却是受益无穷的经验和道理,学长丰富而励志的经历让我们体会到岁月的积淀并不会带走他对于母校深厚的情感,漫长而艰辛的奋斗历程也没有消磨他在46岁时仍旧对于求取工程硕士的满腔热情。学海无涯,却是殷切期盼,砥砺前行。

  文字:郑洁

  摄影:薛旭伟 徐海

  用“忻”去做 用“忻”去爱

  中北大学爱之旅暑期实践团第八天

  2018年7月12日,是支教的第八天。伴随着温暖的阳光,一天的学习课程也随之开始。在第一节课上,老师为学生们布置了一篇以“我的老师”为题的小作文,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写作自由发挥想象,并以此提升孩子们的写作表达能力。紧接着是普通话、数学、英语、语文、手工课,孩子们都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地学习每一堂课的内容,并积极的完成了老师留给他们的任务。最后两节课是舞蹈课,舞蹈“叮咯咙咚呛”的学习不仅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锻炼,更让他们投入其中,享受其中的快乐。

  下午一部分没有课的支教队员继续为孩子们安装窗帘,还有一部分没课的支教队员去到了村长家里拜访,通过交流,了解到整个村子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下,于2016年基本实现脱贫。

  晚上,团队成员讨论了明天的课程安排,并开始为最后一天的闭幕晚会做准备安排。转眼间,支教活动就要结束,衷心希望孩子们能够心存至宝,苦行于荒野,一步一春天。

  文/曹馨月

  图/高兴帝

  中北大学理学院“山西唯一平川县”暑期实践团第二天

  2018年7月8日星期日,中北大学山西省“唯一平川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运城市临猗县城东村的实践调研,目的是实地考察城东村的具体情况,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情况,农村劳动力结构等。

  实践团于八点整出发,八点四十到达临猗县城东村,首先到达村支书家,与村支书进行了交谈,了解到村子里目前五保户极少,低保户有8,9家,贫困户也很少,整个村子已脱离温饱问题,村子以枣树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居民年均收入从2-3万到十几万不等,平均收入整体实现小康,村子里的轿车数量一定,小部分家庭已经由小康迈向中产阶层,村里的劳动力缺失,整个村子青壮年寥寥无几,劳动力的年龄普遍在50周岁以上,当地农民的收入主要靠种地及青壮年外出打工赚钱寄回来,村子里老人受过教育的人数极少,且一般都是小学,村民极少关心国家大事,对养老等诸多政策不了解,又了解到今年霜冻对果树的影响没有补贴,农民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95%的农民都是觉得自己靠天吃饭。

  并且经过村民的描述可知,当地的农产品价格很低,而城市的农产品价格过高,中间的利润存在过多的损失,农民获得的利润非常低,同时又对城东村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有了基本的了解。每家门口都放有垃圾箱,有人专门回收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整体垃圾处理情况良好。

  居民普遍认为村里的环境比较良好,对每年花费的水电费,医疗健康等生活层面的反馈呈基本满意,农村60岁老人每月获得85块钱的养老金,且普遍认为落实良好,极个别村民认为政策的落实还存在许多缺陷,如几年前的政策是养老金发放105元,现如今才发放85元,今年山西省上调的养老金并没有完全落实,根据省里的政策2017年12月31日前年满70周岁的老人应上调35元,但目前村子里的老人无论岁数都只是上调5元。调研结束,实践团再次拜访村支书,村支书对我们的活动成果表示了赞扬。

  作者:苏徐

  摄影师:贾玺洁,吕超峰

  运城临猗县城西村考察调研

  中北大学理学院“山西唯一平川县”暑期实践团队第六天

  2018年7月10日,中北大学山西省“唯一平川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运城市临猗县城西村的实践调研,目的是实地考察县城中村子的具体情况,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情况,农村劳动力结构等。

  早上八点钟,实践团队乘车来到村中,之后大家分组安排进行实地调研。其后二十分钟后,学校领导和县里领导到达我们的实践地点对实践队进行慰问。薛智书记对我们的实践持有赞同和支持态度并进行了慰问,亲切的和同学队员们交谈,期间对我们进行了遵遵教诲,叮嘱我们要了解当代的国情,开拓视野,学以致用。通过和薛智书记和其他学校领导的交谈,队员们受益匪浅,明白当代青年要立足于实际,纸上得来终觉浅,以实地考察形式,不要“我觉得”,要列数据,讲事实,切记空谈等。其后县领导对实践队存在的困难进行解决,以最大的限度来帮助实践队的实践。

  城西村,人口众多,且全村以种植枣树为主,其他果树为辅的混合型农业。村子的经济发展整体达到小康水平,且村里的整体环境良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村里的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只需要每户一年100元,从而改善了村里的卫生环境,村里的道路,大路是政府出资修建,小巷子里的道路是政府出资和村民集资修建,且村民对村里的道路呈满意程度,但是,小路的修建在7,8年前村民出资的钱,以8000元为例,其中4000元村民集资,且政府说是借用,以后财政好了会还,但至今村民们还未拿到以前出的钱,且村民们普遍认为上访没用,其一是小巷的路只是一部分人出钱,其二是村民们认为没有关系,上访也没用。

  村里的适龄但未婚的人数一定,原因在于彩礼过高,最低标准为40万元,一般情况为60万元。且很多家庭村子存在欠债给孩子结婚的情况,目前处于还债阶段,但这几年的收成普遍不好,地里的收成不够理想,且家里的开销大多都是对地里的投资,其中收成不好的原因有客商不够多的情况,销路被限制,也有全国水果产量对其的影响等,村民们普遍认为政府对农业没用补贴,受灾农作物也没有补贴,且村里的劳动力一般是50岁以上,少数儿媳妇和孙媳妇,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在城里务工,小孩和青少年一般都是在城里上学补课。

  且一部分村民认为,政治环境基本良好,但村里的五保户,低保户名额都是干部家属,以关系来获取,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村民们对生活呈现基本满意态度,且对未来的期望也越来越好。

  文字:苏徐

  摄影:贾玺洁,吕超峰

  拼搏开花结果 经验代代传承

  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京溯·太行印记暑期实践团第三天

  2018年7月12日下午一点,京溯·太行印记暑期实践团来到了北京市东城区新东街采访张超学长,张超学长是2008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现工作于证券市场红遇刊。

  在访问过程中,张超学长为实践团的成员们讲述了他在大学期间的一些经历以及毕业后求职的一些经历,他告诉我们学习会对之后的工作有影响,不会全部影响,但是专业知识扎实会是自己求职的一个优势。而对于他来说,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离开太原,来到了北京,甚至学习了很多新的东西,他现在从事的是证券方面的工作,在工作期间,考取了许多相关证。

  在采访的最后,张超学长为学校与学院送上了诚挚的祝愿,祝愿学校以后在招生方面越做越好,发展也越来越好;也为中北大学的学弟学妹们送上了美好的祝福,祝愿每一位中北学子在未来的求职路上一切顺利,期待与学弟学妹们在北京再次相遇。离别之时,张超学长亲自送我们离开,依依不舍的叮嘱实践团的成员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大家可能只是一面之交,但这份仪电的精神却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放大,成为我们共同的印记。

  文字:秦祚敏

  摄影: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