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的身体, 实在太差了”
中国孩子的体质下滑已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了,目前他们的体质状况呈现出两个极端,一边是超重、肥胖,一边是消瘦。
由于肥胖,许多孩子容易产生嗜睡、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学业成绩也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身体素质差甚至还会影响到心理健康,在此情况下,家长和孩子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焦虑……
作者:陈光、左璐、王霜霜;编辑:沈佳音。嗨,这里是《vista看天下》旗下的教育团队:vista成长实验室。我们关注教育,更关注人,陪伴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最近,网上一直流传北京2024年中考体育改革方案,总分值将从现行的40分加至80分。
这80分包括四个部分:过程考核20分,健康测试10分,健康知识10分,现场考试40分,这四项共计80分。
目前还没有等到官宣,不过这也丝毫不奇怪,因为早在去年教育部就已宣布“中考体育将与语数外同等分值”。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就从视力不良这个问题来讲,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情况。另外就是体质健康,我们跑动的肺活量、肥胖等等这些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体质健康下滑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去进一步强化学校体制,来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
去年10月,云南省成为全国第一个把中考体育分值提升到100分的省份。其他地区跟进也是迟早的事。
“目前中国孩子的身体,实在太差了,甚至已经影响到心理健康,家长和孩子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焦虑,语数外本身很重要,但我们身体更重要,健康第一。”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尹小俭说,“中考体育加到一百分,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一、3400万学龄期肥胖儿童
中国孩子的体质下滑已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了。
早在2014年,就有人大代表指出中国青少年体能连续25年下降,速度、耐力、力量、爆发力等指标都全面下滑。
在对2万名7至18岁的中日孩子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后,尹小俭发现,与日本孩子相比,中国孩子更高、更重,但在心肺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方面都远不如人。
“中国孩子目前的体质状况呈现出两个极端,一边是超重、肥胖,一边是消瘦。但目前因营养不良造成的消瘦人数是逐渐减少的趋势,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超重、肥胖。”尹小俭说。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最近一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发现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人数达到3400万。
而肥胖又将带来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低龄化。
据IDF2015全球糖尿病地图,2015年,在0-14岁儿童中患1型糖尿病数量最多的10个国家中,中国位列第四。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2010年7~18岁男女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4.9%和3.5%,2014年分别增长到7.0%和5.7%。
除了三高现象之外,脂肪肝、性早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等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
由于肥胖,许多孩子容易产生嗜睡、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学业成绩也受到影响。
二、以毒攻毒
“按说用体育考试,用应试的方式来逼着学生走向操场,实际上这是不对的,我们当时的说法是‘以毒攻毒’。”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毛振明是体育中考的推动者之一,“一定得坚持下去,再有人反对也得考,这是为了孩子们好。”
北京第一次实行体育中考时,毛振明在现场看到学生跑完1500米哇哇地吐,“因为他们不上体育课,也没有体育锻炼,天天被按在那儿做题”。
1991年,浙江等9个省市开始试点体育中考,当时面临了不小的质疑。“你们能测好吗?你们光测,这叫体育吗?这么考试,不也是应试吗?”
浙江金华有一位学生家长是人大代表,曾在两会上,公开对此提出质疑。毛振明当时作为教育部官员,还特意去浙江“灭火”。
七年后,全国的中考才逐步都加入体育,体育终于名正言顺地成了中考的必考科目。
1000m跑(男)、800m跑(女)、50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掷实心球等是很多地区体育中考的测试内容。
在考分的指挥棒下,学校、学生、家长都在追逐考什么练什么的功利性。一些非考试项目在不少家长眼中性价比不高,“考试不考你为什么要教?”
刚开始体育中考时,为了预防针对体育中考的精准应试,有关部门也想了很多办法。
当时辽宁锦州直到考试前一段时间才由市长抽签决定体育考试的项目。
毛振明介绍说:“市长抽中哪个项目,哪个项目的器材肯定在当地畅销。有一次,抽中的是篮球,结果导致锦州全市没有篮球可卖,而篮球场上全是练习篮球的孩子。”
王登峰曾看到一些学校的体育课上,孩子在跑台阶,觉得很奇怪。对方解释说,这是体育健康测试的一个项目。“这个我是坚决反对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
毛振明也知道体育中考并不是完全科学的,但这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如果学校都开足、开齐体育课,让孩子进行锻炼,到时候不用你们说,我们自己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2015年7月,在郑州黄金时代青少年减肥夏令营里,小胖墩们正在努力甩掉身上多余的脂肪。
三、高考也要考体育?
前年,在尹小俭任教的一所上海高校里,体育课上因800米或1000米体测晕倒的学生有好几个,被120救护车直接接走。
王登峰发现取消了小升初的考试,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最近几年出现了明显提升。
到了初三和高一的时候,又达到一个高峰,这是中考体育带来的直接效果,因为到了那个时间他必须得去练。但是从高二开始到大学,学生的体质又一路下滑。
所以,考试的指挥棒还要继续延伸。王登峰透露,有关方面正在探索在高考录取时体育如何发挥作用。去年教育部出台了自主招生高校必须加考体育的政策。
毛振明曾公开呼吁现阶段高考增加体育已经是“比较急迫”的情形了,因为孩子们的体质太差了,必须要下猛药了。
“体育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是要治病于未病。如果在身体发育期间不注意体育锻炼,身体内核的部分会埋下隐患,就像温水煮青蛙,感觉不到危险,等有所感觉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
不过,毛振明也表示高考体育不能像中考这么多分。
“要不5分,要不10分。它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它是个信号。”他认为一直到现在没被加进去的原因是,相关方案研究还没有准备好。“考什么?多少分?为什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但是,即使高考也考体育了,运动的习惯就能培养起来了吗?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卢元镇的调查显示,中国16岁以上居民中有66.74%的人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对体育缺乏兴趣爱好、未掌握锻炼身体的技术方法等。
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中国人有14年的体育必修课,但很多人却一项运动技能都没有学会。
如今的体育改革也希望能突破这一点。
今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选择了毛泽东于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名篇《体育之研究》作为写作材料。
在这篇7000字的长文里,毛泽东洋洋洒洒论述了体育的重要性:“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正是长期坚持锻炼,毛泽东73岁高龄还能畅游长江,并写下名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这才是体育教育的真正意义:培养一个终身热爱体育的人。
在毛振明看来,这个人一定至少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有不断强身健体的能力,对体育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并将其带到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