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孟子》里读绝学

  浮华盛世月满 空,

  不及帝王 享华荣 。

  星斗小民且营役 ,

  听取 仁政 报一通。

  只要有人上人,仁政就达不到仁,政又何苦呢?

  孟子是说“仁政”最多的一个思想家。所以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是对也不对。

  在我们的小说中也常常提及“仁政”这个概念,反倒在一些儒家学者的书中鲜有提及。我们也看看小说中的仁政。“西川孟昶,金陵李煜,南汉刘鋹,吴越钱俶,彼各仁政不施,百姓怨望。今当选将练兵,分道南伐,无不成功者。”

  “仁政”一共在《孟子》中出现8次。排191名。“仁政”,仁政是一种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代表孟子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是孟子学说中的“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等政治理想之一。

  “仁政”成为绝学有他的原因。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在孟子,孟子是一个不维护皇权的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这个思想实际上很多的皇帝都是相当抵制的。同时在孟子书中大量批评王的存在。这种存在成为了一部分士大夫的风骨,但是始终成为不料主流。

  同时,“仁政”的本质是什么?只是减轻赋税吗?这个问题没有谈透,也没有办法提出一个真正的方案,这就是《孟子》一书的一个遗憾。

  经书中谈到“仁政”,我们拿出来分享。

  1.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孟子》

  2. 宫曰:“吾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请即就戮,并无挂念。”《三国演义》

  3. 西川孟昶,金陵李煜,南汉刘鋹,吴越钱俶,彼各仁政不施,百姓怨望。今当选将练兵,分道南伐,无不成功者。《全元曲》

  4. 鱼鳖乐仁政,浮沉亦至哉。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全唐诗 安宜园林献高使君》储光羲

  5. 此日武帐贤侯,六年仁政,浃长淮千里。欲入鹓行仍缓带,聊抚竹西歌吹。《全宋词 酹江月 扬州菊坡席上作》

  6. 王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孟子》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来源于:《孟子》。全文如下:“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我的解读如下:

  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

  我有我的看法:

  孟子直截了当的提出了他的仁政主张。如上所述,这只是一个大方向,而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不如法家、墨家这种这么直接的手法。所以这个还只能算是一个思想哲学范畴。当然这也是有好处的,给后人更多的操作空间。

  仁,二人。也就是两个人能够相处才能比作是人。仁字出现很早,在甲骨文已经有了。就是说人的本意就是人与人相处之道。仁就是人可以相处下去,不会离析,一视同仁就是仁的本意。当然仁中的“亻”,在古文中也会写作“尸、千、心”,无论怎么表示都是代表人这个本体。

  我个人对孟子还是有非常大的尊敬,毕竟走出了王这一步。虽然后世部分士大夫对孟子多有批判,认为孟子之所以为亚圣,就是亚在了“君为轻”上。当不实施仁政,王不合适为王的时候,这个就是一个可以改变的时代。也为很多的抗争给了思想基础。

  “仁政”在孟子中有其历史背景,给出了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但是思想确实开拓了一条道路。也为朝代更替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明天谈:“岁月”到不负青春,我读《全唐诗》

  只有订阅,不再错过。只有点赞,给予动力。只有回复,方有目标。

  你的需求是,就是作者研究的方向。

  作者“寂寞寒窗空守”诗云:

  寂寞寒窗,空守安宁。

  专注经典,另辟蹊径。

  金刚智慧,砥砺前行。

  抛砖引玉,同为精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