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诗歌鉴赏
任何一种植物为人所欣赏,必有其独特的美感。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竹”大都喜爱有加。苏东坡《於潜僧绿筠轩》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对“竹”的偏爱绝不是仅仅停留在物色观感上,人们对“物”的热爱往往因为其丰富的象征意义。人们托物言志,以物比德,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咏竹亦是如此。
竹子的植物特性如凌寒不凋、虚心有节、刚直坚韧等都在文学中形成了相应的象征内涵。而新竹之始的竹笋作为文学题材,广泛的出现在文学作品之应始于宋代,较竹的形象略晚。
全宋诗(42)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40购买《全宋诗》诗题含“笋”316首,诗歌正文含“笋”1939首。《全宋词》词序出现“笋”4次,词内容出现“笋”154次。笋成新竹是一种动态生长过程,也被附会上成材与凌云之志等象征意义。竹笋品类繁多,其中的“苦笋”因黄庭坚《苦笋赋》一文又开辟出了新的文化内涵。其赋云:“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所以苦笋如同谏臣。《新唐书魏征传》载:“帝(太宗)大笑曰: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也。”魏征以直言苦谏著名,故后人以魏征比喻苦笋,说它虽苦口而有利于身心黄庭坚说“苦而有味,如忠谏可治国”,为苦笋充实了“苦谏”的内涵,此后苦笋忠臣之喻成了常典。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诗歌鉴赏就选取了陆游的《苦笋》一诗。其诗如下: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食粗茶淡饭之时,被藜藿占据的盘中,剥开的苦笋若退去襁褓肤白如玉的婴儿,让诗人眼前为之一亮。面对盘中白而有节的苦笋,诗人不禁想到了性情耿介之人,笋之节与生俱来,人之耿介又何尝不是?南宋诗人陆游定然读过黄庭坚的《苦笋赋》,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耿介敢谏的魏征,魏征与苦笋确有诸多相似之处,二者品性相似,都正直清高:魏征刚正不阿,直言进谏,而竹笋如同白玉般高洁的品格也是与生俱来的。经历相似,都备受磨难而后成才:魏征命运多舛,先后侍奉过多个主君,最终才受到唐太宗的赏识,成为国之栋梁。竹笋自小在林间长成,历经风雨吹打,但是仍保持着坚韧的品格。价值相似,都各尽其功用。魏征辅佐君王,直言劝谏,奠定了唐朝盛世的基业。苦笋可做食材,被人食用,长成后还能制作成各种竹器为人使用。将苦笋与魏征类比,既贴切自然又相得益彰,既是对魏征刚直又充满智慧的才干的赞赏,也是对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的赞扬。无论是苦笋还是魏征,都与诗人自己有着相似之处。这位“位卑未敢忘忧国”,至死还在告诫儿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诗人在官场也是耿介敢谏的,只是生逢南宋,报国无门罢了。苦竹为失意文人所钟爱,成为贬谪文学中的典型意象之一。
同时苦竹还具有“苦节”等象征意蕴。对苦节的崇尚,让诗人发出了“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练。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把抱怨抛掷而去,努力修身,磨练自我,积极而为的陆游。
补充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
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
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徵殊媚妩,
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
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1 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2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队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重吃起来口感苦湿,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练。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C 2.①品性相似,都正直清高:魏征刚正不阿,直言进谏,而竹笋如同白玉般高洁的品格也是与生俱来的。
②经历相似,备受磨难而后成才:魏征命运多舛,先后侍奉过多个主君,最终才受到唐太宗的赏识,成为国之栋梁。竹笋自小在林间长成,历经风雨吹打,但是仍保持着坚韧的品格。
③价值相似,都各尽其功用。魏征辅佐君王,直言劝谏,奠定了唐朝盛世的基业。苦笋可做食材,被人食用,长成后还能制作成各种竹器为人使用。
④将苦笋与魏征类比,既贴切自然又相得益彰,既是对魏征刚直又充满智慧的才干的赞赏,也是对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的赞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