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册、3400余万字、2万余幅彩图……《中国中药资源大典·地方卷》第二辑

  □本报记者 张君成

  

  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中药资源大典·地方卷》计划出版韩国剧31卷,以参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31个省(区、市)为卷名,预计历时10年完成。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已于2020年出版了《中国中药资源大典·地方卷》第一辑,近日又完成了《中国中药资源大典·地方卷》第二辑(以下简称《地方卷》第二辑)的出版工作。

  北京科技社中医药图书事业部主任侍伟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让该书成为我国汇集丰富民族药资源的中药资源典范著作,该社集全社之力攻难点、抠细节,让整套图书的出版过程成为全社精品业务大练兵。

  突出民族药资源优势

  2012年,我国开展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这是时隔30年后又一次全国范围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的关心、指导下,北京科技社认真组织、反复论证,最终承担了《中国中药资源大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卷》系列著作的出版任务。

  《地方卷》第二辑包括吉林、内蒙古、宁夏、广西四省(区),全书共37册、3400余万字、2万余幅高清彩色图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组织编撰的全面反映这四省(区)中药资源的大型学术专著,体量庞大,编撰难度可想而知。对此,相关团队能否找到突破难点成为关键。

  “我们十分清楚,编辑出版地域类中药资源著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相邻省份物种重合率较高,如何让各个省份卷具有独特的编撰风格,如何使本书承担起传承四省(区)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任,如何让图书有特色、有水平、有亮点,如何做到‘千篇不一律’,是我们编辑考虑的当务之急。”侍伟说。

  在编撰之初,编辑团队与各省(区)主要编撰人员多次召开出版研讨会和编写论证会,认真考虑各省(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实际进展、编撰进度及资源共性等要素,进而编写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卷》第二辑编撰体例,以图文并茂,注重写实性内容编撰要求,形成了《地方卷》第二辑“突出当地中药资源特点”“突出民族药资源优势”的整体编写特色。

  “吉林、内蒙古、宁夏、广西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朝药、蒙药、回药、壮药等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四省(区)普查队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除完成了常规中药资源的普查工作外,在我们编辑的提点下还重点加强了对区域内中药特色资源和民族药资源的物种、分布、应用的广泛细致调查,最终编撰成本套图书。”侍伟表示。

  装帧设计彰显国之大典

  纸质图书不但承载着相关学术内容,其装帧设计也体现着图书的风格和时代的风貌。

  侍伟告诉记者,北京科技社非常重视《地方卷》第二辑的装帧设计工作,项目之初就邀请了国内多家知名图书设计工作室参与整体装帧设计工作,部分参与北京奥运会会标设计的专家也提供了许多建设性意见。然而在各家上报的30余份设计方案中,始终没有找到一致认可的方案。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位设计师偶尔从中国印中获得灵感,提交了一份全新设计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肯定,然后经过多轮专家研讨和改进审议,形成了综合性设计方案。

  从封面的总体构图上看,以简洁明了为主体,以四省(区)行政区域简称汉字为封面主体结构,同时在字体中嵌入其省(区)地图,以大气度、体量感为封面核心要求。经过不同字体的反复调换、比对,最终选择了“古印宋体”字体,其雄迈的骨架结构、厚重的笔道宽度,与嵌入其中的省(区)地图一起精妙地反映出中医药千年传承的历史沧桑。在字体笔道的内部,团队还用剪影的方式,将各省(区)几十种道地药材和民族特色药材加入其中,体现出中医药学术特色和各省(区)中药资源优势。

  封面设计方案基本完成后,团队又专门打样,邀请相关作者代表、专家学者、媒体代表进行征求意见。与会专家认为本套图书封面设计感气度恢宏,融合中医药特色充分,颜色遴选把握适当,将中华文化元素、传统医药(民族医药)元素、地域文化元素进行有机融合,是图书封面装帧设计的典范之作。

  “此外,我们还在设计中为其他省份卷的陆续出版预留了设计空间,等到全国31个省(区、市)《地方卷》全部出版完成后,整体排列的图书书脊会形成一幅完整的全国地图,彰显出国之大典的磅礴气势。”侍伟说道。

  侍伟告诉记者,在《地方卷》第二辑出版工作中,他们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编辑团队,由具有中医药硕士以上学历的8位专业编辑组成,按照项目书稿合理安排三审工作。

  编辑过程中,侍伟和一位中药资源资深编辑负责联系作者协调书稿工作。在既往项目工作中,作者协调不是他们的工作重点,但是这次由于书稿涉及参编单位众多,相关上下级关系复杂,他们经常从北京临时飞往各省(区),协助相关主编解决编务问题。“虽然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但有效推进了图书出版进程。”侍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