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工商大学学科博士点和研究方向简介
学科博士点和研究方向简介
一、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和会计学四个二级学科。
(一)企业管理
本博士点设在工商管理学院,下设四个研究方向:
1.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本研究方向侧重于在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问题。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公司治理;企业战略管理;国有资本经营与国有企业治理;企业社会责任;转型经济中的企业家成长和浙商战略转型;企业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企业社交媒体;互联网与管理变革。
2.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本研究方向侧重于中国情景下组织行为、人力资源和创业管理研究。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公司创业与企业家理论;基于社会交换的员工关系管理及组织公正;商业环境中的组织伦理决策及影响因素;团队行为及知识管理理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3.营销与商务管理:本研究方向侧重于服务和制造企业的营销理论、商务管理及营销与商务模式创新。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服务营销与服务创新、基于社会责任的营销创新、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大数据的营销转型、顾客参与和知识管理、网络营销与消费者行为、中小企业营销与管理等。
4.电子商务与物流优化:本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和虚拟企业建设,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的理论和实现技术;二是企业决策优化理论和实现技术,包括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和实现、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互联网信息抽取和分析等;三是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
(二)技术经济及管理
本二级学科的三个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全球价值链、服务创新及政策、知识创新与管理)是以技术管理或创新管理为基础设置的,并沿着服务业应用和知识资源观理论两个方向展开。
1.技术创新与全球价值链:本方向研究既涉及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转型升级,又涉及产业和宏观层面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以及基于技术创新的全球价值链升级等命题。研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出发,通过规范的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最终上升到战略和政策含义。目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两块:一是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技术创新管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社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二是基于全球价值链乃至全球创新链治理的中国制造企业升级等。
2.服务创新及政策:本方向研究服务企业的研发与创新活动、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以及促进企业服务创新及其扩散的地区和产业政策。研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侧重案例研究、比较研究、演化研究。目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服务企业研发组织、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制造服务化转型、服务创新政策等。涉及的行业大类主要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等。研究主要结合浙江省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的实际背景,提炼企业前沿实践并进行理论探索。
3.知识创新与管理:本研究方向以经济全球化为时代背景,研究中国企业如何综合运用知识创新和管理,借助“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突破现有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的研究视角局限及方法论局限,有机整合知识创新、管理理论与知识产权理论,从多层面、多学科、多情景的视角对主流知识创新和管理理论进行原发性、突破性的理论拓展和实证检验。在深入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的实践,提出有针对性和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三) 会计学
本博士点设在财务与会计学院。
本博士点目前有博导4人,教授13人,副教授28人,有博士(后)学位的教师35人。现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1名;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才4名,财政部青年领军人才2名,省级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2名。
近三年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经济学家》、《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10多部;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一些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本博士点是学校百年历史演进中最老的学科之一,依托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会计学,全国首批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专业等学科平台。
本博士点设在财务与会计学院,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本研究方向以中国资本市场为背景,从公司治理视角研究现代公司的财务与会计问题。包括: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公司资本结构理论、公司并购与资产重组理论等。目前主要研究家族上市公司代际传承、控制权配置等方面的财务与会计问题。
2.资本市场与财务管理: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资本市场的会计与财务管理问题。包括两个子方向:(1)资本市场与行为财务,目前主要研究基于行为者有限理性的企业决策;(2)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目前主要研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财务会计行为、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财务战略。
3.业绩评价与管理审计。本研究方向从委托—代理关系出发,研究经济活动中受托管理责任履行的审计控制与绩效评价问题。包括:现代审计理论;审计评价方法;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目前主要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会计、审计问题。
(四) 旅游管理
本博士点设在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近年来,在《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Social Science Research》、《管理世界》、《经济地理》、《地理科学》、《农业经济问题》、《旅游管理》、《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社科基金等30余项,地方委托项目100余项。
本博士点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旅游管理学、浙江省人文社科基地、省部共建现代旅游实验基地等学科平台,形成了十分鲜明的特色与独特的优势。主要方向:
1.旅游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研究旅游业态创新与营销变革;旅游产业转型与发展战略;旅游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该方向将世界前沿的转型升级理论与中国本土的旅游转型实践相结合,重点研究中观层面的旅游业转型升级理论与路径、微观层面的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模式与对策,应用多学科、现代化、科学化的研究方法,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转型升级贡献理论、经验和方案。
2.旅游经济与管理:该方向以现代旅游经济与管理理论为基础,依托于浙江工商大学20余年旅游研究的丰富成果和深厚积累,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致力于休闲经济、旅游服务产品与设计管理以及饭店管理的研究。该方向主持完成了省部级课题10项,对促进旅游经济的集群化、融合发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3.旅游开发管理与信息技术:该方向侧重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致力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智慧旅游建设及旅游目的地发展机理的研究。依托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优势,致力于乡村旅游、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旅游服务产品、游客消费行为和智慧旅游的前瞻性研究。该方向主持完成了省部级以上课题15项,在国际顶级旅游期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为乡村振兴、传统村落发展、旅游消费行为及大数据旅游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金融学四个二级学科。
(一)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统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等),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本博士点设在经济学院,下设一个研究方向:
城市经济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领域:(1)城市经济理论与城市问题研究。本领域通过运用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理论,解决城市产业和人力资本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提升城市生产率和竞争力水平。(2)房地产经济与住房政策。本领域主要研究城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以及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和提供住房保障的基本规则。本研究方向注重多学科交叉性和现实问题的针对性。
(二)产业经济学:本博士点设在经济学院,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产业组织与行为决策理论:本方向主要侧重于以制度和组织为分析主体,力图解析制度和组织行为决策的理性基础;同时,也将这些理论研究基础拓展到政府产业规制、投资决策和商贸流通等应用性领域上。本研究方向已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国内权威专业期刊发表大量相关论文,出版专著多本,并多次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2.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本方向主要运用博弈论、契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等新产业组织理论,重点探讨现实产业发展过程的各种组织、行为以及现实政策等理论与应用问题。本研究方向已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Social Science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s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相关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SSCI、EI、《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收录或全文转载,同时已出版专著多本,并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行为产业组织理论与实验:本方向主要运用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方法,从现实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角度,而不是从一般理性假定前提角度,对产业组织的行为进行分析,侧重点在于有限理性及不确定条件下的产业组织决策。本研究方向已经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 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2篇文章,并在其他SSCI或SCI杂志发表论文多篇,成果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省社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次。
(三)国际贸易学:是浙江省设置最早的学科之一,是我校应用经济学一级博士点下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依托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经30余年持续研究,形成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团队优势。
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善于创新、基础宽厚、专业扎实、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或教学的能力,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中力争做出有一定独特见解的科研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博士点设在经济学院,下设二个研究方向:
1. 国际金融与投资:本研究方向运用国际经济学理论、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侧重研究在贸易投资一体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资本运作原理,力图解析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与投资的体系和运作模式,深入探讨中国金融、贸易与投资的运作机制与策略。注重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应用性研究。
2.国际区域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本研究方向侧重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与冲突、地缘政治经济学、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国家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国际主权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机制、合作模式等问题。本研究方向还注重对制度机制的设计、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贸关系等方面问题的研究。
(四)金融学:本博士点设在金融学院,金融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具有商科特色的骨干学院,金融学专业是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所属一级学科是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学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科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1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人。金融学院拥有独立的金融资料室和设施一流的实验室,金融实验分中心获得3项中央和省财政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资助,总投资600余万元,可获取全球金融即时信息,20余门课程实现软件支持的工程化教学。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多篇,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的学术奖励10余项,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近3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承担并且完成了大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学会委托的横向课题,得到了学术界和业界的好评。科研项目经费累积到款达800多万,已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金融学博士点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独立进行金融学领域创新性研究,致力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金融学博士毕业生择业面较宽,主要面向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高等院校等众多用人单位,学生就业前景良好。
本博士点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区域金融理论与政策: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将区域经济理论与金融理论相结合,拓展中观层次的区域经济金融理论,在区域经济和金融互动基础上提炼出金融对经济的多维度影响机理;二是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角度研究区域金融特性差异与经济表现的关联效果,如区域金融与产业集聚互动机制、区域金融与技术创新、区域金融与产业升级、非正规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等;三是融合区域经济学和发展金融学解释针对地区特点制定区域金融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公司金融: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公司融资结构研究,关注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面对多种融资渠道和日益健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如何选择企业的融资结构,如何提升企业价值;二是公司融资决策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企业剩余控制权、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以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3.金融风险管理: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金融风险测度研究,包括信用风险度量、市场风险度量、操作风险度量、系统性风险度量、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等方面研究;二是金融监管新模式研究,包括“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下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结合、互联网金融监管、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等方面研究。
(五)数量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为基础,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数量经济学使经济现象从定性分析,进入到定量研究的时代。浙江工商大学是浙江省最早招收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校,数量经济学是浙江省重点学科。本学科拥有多名海外博士,具有国际化的研究团队。
本博士点设在统计学院,下设一个研究方向,授经济学学位。
量化经济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经济决策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非基于经验和直觉。网络时代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本研究方向主要探索大数据的识别路径和管理创新,服务于经济系统的量化决策支持和监管设计。非参数计量方法和应用研究是本方向的特色。
三、统计学(一级学科)
统计学科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国家教学团队、省重点专业、省优势专业和省教学团队等一系列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平台,以及省重点学科、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省一流建设学科(A类)等一系列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科现有教师4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2人,拥有博士学位33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3人,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占比近40%,形成了以中青年博士学位教师为骨干的学术团队。成员中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为原国内贸易部有突出贡献专家,9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3人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人为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统计学科还拥有校内统计学目录外二级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9人。
统计学博士点设立于2003年,2011年获准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2012年获批统计学博士后流动站。本一级学科博士点设在统计学院,下设四个研究方向:
(一)经济统计学(授经济学学位):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展示、分析和解释经济数据的学科。其中,经济数据收集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调查的理论方法,它们直接关系到数据的产生与质量,是经济统计学的基础和核心之一;数据整理和展示方法属于描述统计方法,是经济统计学最基础的分析方法;经济数据分析方法是经济统计学的重要内容,包括统计指标、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与综合评价等;经济数据的解释方法则更多地从准确理解经济运行规律的角度展开,体现了经济统计学的应用属性。因此,经济统计学立足于统计方法的创新与应用,着眼于经济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是具有交叉性和应用性的方法论学科。
本研究方向下再细分为政府统计与数据质量评估、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与应用、经济增长统计测度与空间统计分析三个研究方向,授经济学学位。
1. 政府统计与数据质量评估方向:重点关注统计理论、方法与应用,统计调查和统计推断,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政府统计改革,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等研究。
2.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与应用方向:重点关注资源环境核算、新经济统计测度、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改革、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方面研究。
3. 经济增长统计测度与空间统计分析方向:重点关注经济发展测度、空间统计方法与应用、城市化测度及其效应、区域均衡增长测度等方面研究。
(二)应用统计学(授经济学学位):是将一般统计理论知识与具体社会经济实务相结合,研究如何进行相应领域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与解释的科学知识体系,是一个融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一体,以信息技术为重要工具的交叉学科体系。
本研究方向下再细分为统计评价与决策、商务与科技统计两个研究方向,授经济学学位。
1. 统计评价与决策方向:重点研究统计综合评价方法与多目标决策方法的理论研究,以及社会发展、经济效益、民生发展、管理绩效等领域的统计监测和评价。
2. 商务与科技统计方向:重点研究商贸流通、专业市场发展的统计测量、企业创新行为调查及统计、R&D资本存量测算、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等。
(三)数理统计学(授理学学位):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是研究如何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受随机影响的数据,并对所考虑的问题作出推断或预测,直至为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的一门学科。它是统计学与其它相关学科交叉的重要基础学科,主要涉及概率统计方法及应用,统计建模和模型的统计推断方法,内容包括:抽样调查,试验设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多元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非参数统计,Bayes统计,统计计算,统计模拟等。
本研究方向下再细分为随机过程与风险管理方法、金融时间序列与风险管理方法、可靠性与质量管理、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复杂数据统计分析五个研究方向,授理学学位。
1. 随机过程与风险管理方法方向:重点研究随机过程、随机分析和随机分形的理论与方法,强调应用概率在风险模型和风险管理上的理论与应用,随机分形在金融市场的非线性结构中的应用。研究风险管理中的破产概率、大偏差、重尾分布、再保险,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本质,针对银行、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风险监管、金融衍生品研发和风险度量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金融风险的统计特性、数据分析、统计建模、模型的统计推断和风险评估等。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
2. 金融时间序列与风险管理方法方向:重点研究金融时间序列的理论与方法,强调金融时间序列在风险模型和风险管理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风险管理中的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问题,针对银行、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风险监管、金融衍生品研发和风险度量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金融风险的统计特性、数据分析、统计建模、模型的统计推断和风险评估等。
3. 可靠性与质量管理方向:重点研究可靠性统计和控制图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可靠性模型及在各种数据结构下的统计推断方法。质量管理主要研究现代控制图的设计方法、控制图的性质等。
4. 复杂数据统计分析方向:重点研究缺失数据、随机删失数据及高维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理论与应用。
(四)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授理学学位):是适应国家经济管理和金融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国家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金融信息、金融分析与政策咨询于一体,以货币信贷及金融运行的各种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金融与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托,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判断、预测国民经济运行及金融的发展情况,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支持系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方向下再细分为金融统计分析与风险管理、保险精算两个研究方向,授理学学位。
1. 金融统计分析与风险管理方向:重点研究反映区域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类指标,并纳入微观审慎指标和宏观审慎指标,全面设计区域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采用统计模型、金融工程与金融量化技术,提出区域金融风险监测、风险识别、风险诊断的预警体系。
2. 保险精算方向:主要从理论层面对精算风险模型进行高水平的创新性研究,并从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角度,运用金融工程和保险精算前沿技术,对巨灾风险的风险管理与转移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等进行系列研究。
四、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博士点设在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中一个以大商科为背景,具有鲜明工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建设学科(A类),以食品学科贡献率为99.3%的ESI排名已进入全球前1%。学院分别与美国蒙内尔感官化学中心、英国利兹大学及新西兰梅西大学联合成立了“食品感官联合实验室”、“食品口腔加工联合实验室”和“食品消化与营养联合实验室”;同时拥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浙江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平台水产品加工等科研平台。拥有浙江省水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创新团队、浙江省植物食品加工技术重点创新团队和浙江省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等。浙江省食品学会挂靠本院。
学院共有教职工121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 50人,正高职称30人,副高职称4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67人,1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51人。聘请朱蓓薇院士为我院双聘院士、英国利兹大学食品学院院长Professor Mike Morgan和新西兰梅西大学食品学院院长Professor Harjinder Singh为外籍客座教授。同时聘有兼职特聘教授3人,外籍教师3人,海外博士后研究员7人。学院现有实验室总面积240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已建成了先进的教学与科研实验室。
学院多年来致力于科研文化建设,强化科研氛围,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近三年来,学院科研成果显著,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其它各类计划项目和各类横向合作项目共300多项,项目经费约5000万元;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600多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年均30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23项。
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点设五个研究方向:
1. 食品营养(食品科学与营养):本方向瞄准“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是多学科交叉融合与面向前沿的学科重点建设新兴方向。以食品与人的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围绕食物成份及微结构在消化道过程中演变规律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为研究核心,探索食品营养的现代科学问题。特色与优势是,拓展并引领了国内在食物微结构物理化学及生理效应、消化道黏膜介导的食品抗氧化靶向递送与功能、食物口腔加工与特殊人群膳食营养、人工胃肠实验系统研制等领域的研究,相关研究与国际前沿同步。
2. 食品安全(食品质量与安全):本方向是学科传统的特色优势方向,长期聚焦食品感官科学理论技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及食品品质控制的科学基础研究,近年来积极开展过敏源及相关污染物内暴露评估研究。开拓引领食品感官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在食品感官分析方法、味觉分子生物学、智能感官技术(电子舌、电子鼻)等方面研究居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针对食物供应链中各类危害因子的快速检测方法及仪器研发,食品品质控制的物理化学基础及关键技术等也取得系列成果。
3.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水产品加工与贮藏;(2)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控制;(3)水产品营养和功能食品。重点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
本方向是立足浙江大海洋经济区域的传统特色方向。围绕水产品的加工、质量安全、营养及功能研究,解决水产品加工与贮藏的系列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主要特色与优势:在养殖鱼类、大洋性金枪鱼、超市海洋食品开发及鱼油等功能食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突出的产业化成果,主持和完成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海洋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部级重大攻关和重点科研项目等几十项;“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养殖大黄鱼保鲜、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获201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低组胺冷冻海水鱼片的加工方法”荣获首届浙江省专利金奖等;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发表高水平SCI论文60余篇。本方向建有4个省部级研究平台,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杭州)、浙江省渔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水产品加工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浙江省水产品加工产业创新团队及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已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现代水产品加工研发中心。
4.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本方向围绕浙江特色农产品资源,重点开展农产品产后生物学基础、农产品加工和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此外,针对浙江特色传统食品,在现代产业加工、品质控制、农产品活性物质开发、天然防腐剂和稳定剂等方面研究也取得了系列成果,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农产品保鲜原理和技术——研究农产品产前、产后的生物学问题及其保鲜原理和技术。(2)食品高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生物技术、超高压等食品高新技术在食品保鲜和加工中的应用。(3)食品产业安全技术——研究各类食品的贮藏加工技术及其安全控制,尤其是农产品、畜产品的原料、加工、贮运到消费过程中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控制。
本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部分研究位于国内本领域的前列,获得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如“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5.食品生物技术:本方向立足浙江省食品生物技术相关产业。该方向通过生物技术、化学分离技术、生物转化技术等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在发酵食品与微生物特性、安全食品添加剂或强化剂等生物制造、食品活性及功能因子生物学解析、食品酶学等方面的研究有长期积累。承担完成了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一大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在Food Chem.,JAFC,AMB等杂志发表系列高水平SCI论文,多篇ESI高被引。解决了生产实际中的许多重大技术与工程难题,尤其在益生菌活性因子及功能、新型益生元的肠道调节作用、食品腐败和食物过敏的生物防控、传统发酵食品的菌种优选及特性等系统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极大地支撑并积极推进浙江省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建有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五、法学(一级学科),下设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五个二级学科。
(一)法学理论
博士点设在法学院,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 法伦理学:本研究方向注重对法律伦理现象以及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道德伦理与法哲学、法律的伦理取向、人之尊严的法律保护、传统文化伦理等。
2. 法律方法与司法决策:本研究方向关注对法律思维、技能以及司法裁判活动的一般原理进行研究。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法律适用方法、法官决策行为、司法过程的认知科学研究等。
3. 法治原理:本研究方向注重对法治的基本学理、实现方式以及本土化实践进行研究。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法治模式建构、法治道路的价值指引、全面依法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等。
(二)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本博士点设在法学院,下设两个研究方向:
1. 宪法学:本研究方向侧重于对宪法学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宪政伦理研究、宪法基本权利研究、宪法监督制度研究等。
2. 行政法学:本研究方向侧重于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进行研究。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行政法与政府规制、行政许可法、部门行政法、行政争端解决机制等。
(三)刑法学
本博士点设在法学院,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 刑法学原理:主要侧重对刑法基本理论、比较刑法理论等进行研究。
2. 国际刑法学:主要侧重对国际刑法学基本理论、国际人道法、武装冲突法等进行研究。
3. 刑法解释学:主要侧重从解释学的角度研究刑法规则和刑法理论。
(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本博士点设在法学院,下设三个研究方向:
1. 环境法学理论:主要侧重对环境法基础理论进行研究。
2. 海洋环境保护法:主要侧重对海洋环境保护相关问题进行法理和实践研究。
3. 自然资源与农地资源管理法:主要侧重对农业产业、农业经济等进行法理研究。
(五)国际法学
本博士点设在法学院,下设两个研究方向:
1. 国际法基础理论:本研究方向侧重于对国际法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国际法哲学、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间的关系、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中国对外关系法等。
2.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本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对现行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运行与法理进行研究。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国际法院与国际争端的解决、WTO争端解决机制、国际仲裁程序等。
六、外国语言文学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拥有教育部教改示范点、财政部人文教育研创中心、省优势专业、省特色专业、省教学创新团队等一系列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平台,以及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日本政府海外日本研究重点基地、省重点学科和省一流学科(A类)等高层次科学研究平台。
本学科拥有教授33名、博士63名、博导8名。有“马工程”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省特级专家和“五个一批”人才;有教育部教指委委员3名,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会、中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全国商务英语研究会等学会会长、副会长共5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名、11人入选浙江省“钱江学者”和“151人才工程”。
本学科研究实力强,目前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项,“马工程”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国家级一般项目23项;省社科重大项目1项,省社科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共40项。相关成果曾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相关研究报告获国家领导人批示。
本学科设立于2003年,2011年获批一级硕士点,2018年获准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本学科下设西方文学与比较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日本及东亚研究四个研究方向。
(一)西方文学与比较文学
本方向整合校内外国语学院、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及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相关学术力量,研究人员20余人,其中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10人,讲师3人,学术氛围浓厚,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近年来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目前承担国家重大社科项目1项,浙江省重大社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以上社科项目10余项。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院是“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会”秘书处所在地。
本方向下设两个重点研究领域:
1.西方文学思潮研究:现代化历史进程启动之后,与此前相比明显加速的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发展,愈来愈呈现为思潮递进的形态。文学思潮研究不同于一般的作家研究、作品研究、文论研究和文化研究,它同时又包含着以上诸“研究”,宏观性和综合性乃其突出特点。与作为个案的作家、作品研究相比,文学思潮研究的综合性决定了其在文学史研究中的中枢地位。
2.中外文学比较及外国经典作家作品研究:新文化运动正式开启了中国现代性历史进程的大幕。中国百年新文学的展开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西方文学观念-方法与本土文学传统在冲突中不断博弈-融合的过程。对这一文学史进程的理论反思、价值重估与深入阐释,必然要拓进到文化观念层面的比较与剖析。回答“全球化”背景下文学的“民族特色”与“世界主义”该当如何平衡的问题,既关乎百年新文学经验教训的总结,更关乎本土文学的未来。同时,文学经典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变更、审美趣味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流动的;每个时代都有重估经典的必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经典系统。当今时代关于“重估”、“回归”经典的呼声持续不断。本研究方向致力于新理念指导下对中外文学比较及外国经典作家作品的深度研究。
(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本方向主要着眼于类型学视域下的英汉对比研究和语料库语言学视域下的语言理论与应用研究。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氛围浓厚。有研究人员30余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20余人,拥有中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数字化教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外文学会理事;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课题2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重点课题1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一般课题5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本方向下设两个重点研究领域:
1.英汉对比研究:英汉对比研究是我国语言学界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自《马氏文通》起已逾百年。类型学视域下的英汉对比研究运用历时和共时、微观和宏观、个性与共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英汉语言在词法、句法、语篇中存在的异同,以使我们对语言的本质和规律有更深刻的了解。当然我们也以外语教学和翻译等应用领域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触发点,通过对比研究对这些问题提供解答,进而应用对比研究的成果启发我们开展深层次的语言类型学研究。
2.语料库语言学:本方向基于大型或超大型语料库开展语言及应用研究。具体而言,把语料库当作语言大数据源,通过与语言统计及计算机文本处理和检索技术相结合,以研究具体语境的语言使用意义为主要目标,主张最小假设,从语言事实出发,观察和分析语言在不同领域或语境中的使用。方向特色是:1)语言理论研究与分析应用相结合;2)注重语言分析在各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和融合;3)强调语料库研究与计量、统计、可视化,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共同发展。主要研究焦点有:语料库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中国学术译出研究、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述研究、语言大数据多变量分析与可视化研究。
(三)翻译学
本方向汇集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见长的学术力量,师资雄厚,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3人,研究能力强,成果丰硕。近年来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浙江省社科项目5项,已出版专著5部,在《中国翻译》等外语类一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6篇,商贸翻译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
本方向聚焦“商务应用翻译理论创新研究”。全世界90%的翻译属于商务应用翻译,特点是内容变化快,难度大,现有的中外翻译理论指导解决商务应用翻译方面针对性较弱,需要我们在借鉴前人翻译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出新观点,研究新理论,解决新问题。本研究方向致力于创新中外翻译理论,深入探索解决商务应用翻译长期难题之道。
(四)日本及东亚研究
本方向主要依托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学术力量,具有以下特色:(1)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任教师25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2名,讲师6名,19人拥有博士学位;(2)科研能力强。学院下设中日文化比较研究所、日汉翻译研究所、中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东亚研究院和日本研究中心,其中东亚研究院为双基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海外日本研究重点基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日本研究中心为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研究项目、一般项目等7项、教育部项目5项、省社科项目7项、国际合作项目18项,成果曾获教育部、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类著作奖及全国出版类奖项等;(3)国际交流频繁。每年与日本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每年公派100余名学生赴日交流;(4)庋藏丰富。建有早稻田大学文库、成城大学文库、梅泽文库等,日本原版藏书5万余册。
本方向聚焦“跨文化交流”研究。跨文化交流通过对东亚各国历史与现实的实证研究,从形式和内容上,揭示各国文学及文化交流的历史轨迹和互动关系,建构有关东亚文化圈形成、扩展、变化的历程和机制等的新理论。研究领域涵盖文献学、历史学、文学等多个学科。
复旦大学法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申请事宜及申请考核制执行办法
北京大学法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说明
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含硕博)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法学院关于招收港澳台人士和留学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说明
中国政法大学首批“种子课堂”启动仪式顺利举行
北京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
西南政法大学学位点总览与西南政法大学重点学科
南开大学法学院2019年“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选拨实施办法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施细则
东南大学2019年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附法学院招生专业目录)
第三届“中华法学硕博英才奖”拟获奖名单
法研互助功能正式上线啦!开启不一样的学术交流之旅!
@所有人:问津学术有奖阅读正式启动,总价值2万余元的大奖等你拿!
全国法学考博历年真题汇编
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自2018级适用)
东南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的成果考核标准(2018 版)
“2018本科专业社会影响力排行”发布(附法学专业排行榜)
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办法(博士招生适时启动申请考核制)
北京大学法学院2019年博士拟招生49人,其中硕博连读生约12名
“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论坛实录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啦(附1034条全文及说明)
普通高校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布
开学第一课:重温经典,思考人生!
厦门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啦!
浙大2019年“文科+X”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卓越中心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法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山东大学法学院2019年度招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人员名单公示
北航法学院2019年招收博士生导师名单公示
清华大学法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啦!
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
四川大学获准进入2018年本硕博连读计划推免生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26个院系2019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含博导简介表)
南开大学法学院2019年“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选拨实施办法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采用申请考核制
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法学博士生招生专业及招生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