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志愿填报,教你如何填报新高考平行志愿

  什么是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高考招生同一类别、同一投档段次中若干具有相对平行关系的志愿。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先从最高分考生开始,依次检索和投档,当轮到检索某一考生时,遵循该考生所填报的志愿顺序检索,当符合投档条件时即被投档。

  

  *目前新高考改革省份中,浙江省和山东省都志愿填报方式都是专业平行志愿

  什么是专业平行志愿?

  是指同一类别、同一段次中若干具有相对平行关系的专业(类)志愿,以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类)为志愿单位,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进行投档。不同于以往以院校为志愿单位投档的院校平行志愿,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时,直接投档到某院校某专业(类),不存在专业服从调剂,考生也不用担心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以浙江省为例,学生按“学校+专业(类)”为一个有效志愿进行志愿填报,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

  如:志愿1:“浙江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

  志愿2:“复旦大学+工科试验班”

  志愿3:“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 ”

  ……以此类推

  

  这80个志愿是有顺序的,高校投档时,80个志愿同时投档,按学生志愿顺序进行检索。一旦投档成功,则后续志愿不再检索。所有学生在一个段次的志愿中,只有一次投档机会。

  例如:学生志愿1:“浙江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没有成功投档,自动检索志愿2:“复旦大学+工科试验班”,符合要求成功投档,那从志愿3“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 ”到最后一个志愿全部即时作废。

  怎么填?

  每年总是遇见学生和家长说:“80个志愿,太多了,怎么填啊?”,“一定要填满80个嘛?”等等问题,对于志愿填报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如何下手,那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下志愿到底怎么填?

  考生可以参考自己的高考成绩、位次、选考科目、一分一段表以及各校往年投档成绩、名次等信息,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填报:

  按专业优先,学生对专业充分了解,已经拥有了几个意向专业,从有这些专业的院校中按自己的分数及位次把握好梯度进行填报。

  按院校优先,学生选定自己钟意的几所院校,将院校层次按梯度排好,重院校不重专业,只求能进(一般为高分段学生,入校后能凭借自己努力转专业)

  按地域优先,学生选定几个目标城市,按城市喜好度进行排序,在这些城市内筛选符合自己分数及位次的专业进行填报(一般选择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专业)

  专业和院校混合考虑,既关注院校也关注专业

  建议一般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式进行志愿填报,分为三步:

  第一步:

  按自己成绩和位次上下选择15所左右的院校,

  再从这些院校招生的所有专业中进行初步选择。

  第二步:

  在选择好的几所院校范围中,根据各个专业以往的录取情况结合学生自身状况,将这些专业中不喜欢的或是录取可能性较小的专业删除,再按照专业录取分数高低筛选出想要填报的不同梯次的专业。

  第三步:

  确定最终的80个志愿,根据不同学生,“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比例也不相同

  

  一段和二段前的学生可采用30:30:20

  这种主要是“冲”学校,考生对专业可不必过于纠结,只要不反感的就行,如录取专业不理想,进校保持成绩优秀可选择转专业,或是考研时跨专业考研。

  二段后面和三段的可采取20:40:20或20:30:30

  在稳的部分扩大选择,成绩一般的学生基本都会在这部分被录取,成绩略低的一定在保的部分做好保底,避免掉档。

  80个志愿是上限,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分数有把握,只关注某一层次的高校或某一类专业,填30、40个志愿也是可以的,如果为了填满最终强行凑上一些自己可能不感兴趣的专业,最终被录取到这些专业,在大学学习中遇到困难转不聊专业就会很难办。

  学生需要注意一点,在参考往年数据时不能机械地照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灵活运用。

  "压线"学生怎么办?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那些位于某段次分数线上0—10分的考生,成绩在重点本科(高水平大学的本科)和普通本科、普通本科和专科之间的考生,我们称之为“压线生”

  “压线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分数,在志愿填报中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在以往的录取过程中“压线生”最容易掉档,但是“压线生”报的好,也能“翻身农奴把歌唱”

  一段“压线生”填报技巧:

  考生必须认真查阅往年高校各专业录取的最低分数据,并按“专业+高校”进行分类、整合、分析,注意录取的位次点。高考成绩刚刚达到一段线,要力争一次填报成功,不能掉档。要尽量填报原一本或一批院校专业和原二本或二批热门的院校专业。

  在选择高校时,“压线”考生由于竞争力不强,要避开热门高校、热门专业、热门地区,可选择较为冷门的专业和高校。专业建议选“农、林、水、地、矿、油”相关的高校,避免填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等“热点”城市的高校,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高校,这样可以增加其被录取的概率。

  二段“压线生”填报技巧:

  二段“压线生”要尽量以进本科为第一原则来填报志愿,因为上二段线的不少考生有可能进不了本科,留下的就只是进专科的机会了。

  案例分析:

  何研(化名)是杭州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他的选科是物理、化学、生物。2019高考成绩总分为602,位次39030,语文98、数学123、英语111、物理94、化学91、生物85,从省高校招生成绩一分一段表中看到,602这个分段共有958人,他的总分成绩高出一段线14分,超分不多,优势不明显。

  何研喜欢数学,英语成绩突出,自己比较倾向于读理工类专业,如数学、物理学、计算机、自动化、建筑、大数据等专业,不想读文科类专业,也不想当老师,但是由于何研自己对于志愿填报没有什么了解,基本上听从父母的安排。

  何研的爸爸从事的是企业会计工作,父亲认为,孩子的高考成绩选择高校没有优势,只要能读个一本的专业就好,但是不希望太偏远的城市,希望就读的学校限定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希望孩子可以有机会出国深造。在专业上,希望孩子选择金融会计类,这类专业和行业孩子爸爸比较熟悉,以后找工作比较方便,家长虽然有着自己的考虑,但是还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希望孩子能够自己做决定。

  何研自己希望留在杭州的大学读书,但是担心自己的高考分数超的不多,上不了杭州理想高校的最好专业,可以考虑省外院校层次高一点的学校,但是过于偏远的地方不去。另外,何研对新工科的专业很感兴趣,高考体检他的双眼视力低于4.0,还有色弱。

  按照以上的想法,何研自己选定了80个志愿:

  

  对于何研的80个志愿,我们的评析如下:

  1.要认真查阅所选每一个志愿的报考条件

  宁波大学的全英文班专业对英语单科成绩要求为110分,包括下面很多个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以及中外合作的院校都需要查看是否对英语单科成绩有要求。

  假如 何研英语没达到110分,总分和位次达到宁波大学—金融学(全英文班)这一志愿的投档线,系统会自动投档,但系统并不会提示对单科成绩的要求,这样何研即使被被录取到这个专业,却会因为单科成绩不符被退档。

  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以及中外合作的院校除了对英语有要求,还要注意的是,这类学校的学费都很高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学费:每生每学年九万元人民币

  住宿费:两人间:6400元/人/学年

  三人间:4000元/人/学年

  四人间:3500元/人/学年

  宁波诺丁汉大学:

  学费:每学年90000元/人(2+2专业后两年学费另计)

  住宿费:每学年3000元/人(四人间)

  书本费:每学年2500元/人(多退少补)

  西交利物浦大学:

  学费:每学年人民币88,000元(2+2后两年学费另计)

  住宿费:每学年人民币2,200元/人(四人间)

  代收费:每学年人民币2,000元(含教材费等,多退少补)

  要注意特殊专业对身体情况的要求

  志愿方案中天津中医药大学—药物制剂这一专业要求,色弱谨慎报考,何研的体检达不到专业要求。

  

  2.专业的选择要相对集中

  何研的志愿方案将专业基本锁定在计算机类、经济金融类、理工类还有部分医药类专业,但是由于对专业了解的不够全面,还选择了城乡规划、生态学、海洋科学等这类偏小众的专业,在选择这样的专业前最好了解一下未来的就业情况再做选择。

  3.志愿要按照专业录取分数,位次号高低排序

  何研的分数并不占优势,从他的志愿方案可以看出学生比较追求院校层次,所以志愿方案按照院校优先的方式从双一流院校、省重点依次向下,专业上也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大幅调整,但是忽略了一点——位次,位次的排序完全是乱的。我们建议学生可以将位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上下进行微调,如果完全打乱顺序,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会造成被分数略低些的专业投档录取,后面和自己分数相近的志愿就全部作废了。

  4.把握好“冲稳保”的比例

  如果将这份志愿方案完全按照位次进行排序后,可以发现学生在“冲”的部分有66个志愿,“稳”只有12个,“保”有3个,这样的分配很不合理,我们不可一昧冲,要在稳的部分增加选择,留下至少10个保底志愿。

  5.何研的录取结果启示

  学生最终被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录取,实际录取位次要靠后一点,但是这个志愿排列靠前,使得后面比这个专业高的志愿作废了。何研自己考虑了院校、专业、未来发展这些因素觉得很满意。

  志愿填报是一项重大的人生抉择,一定要综合考虑,在决策时,建议大家尽可能多的列出要考虑的因素,如身体状况、性格、兴趣、能力、就业情况、选科、地域、院校层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以及位次等等,最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