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和柳比歇夫一起,学做时间的崇敬者

  文 原创 / 毛茸茸小爪子如果有人用“奇特”来评价人的一生,你觉得这样的人生应该具备什么要素?

  是跌宕起伏、充满了冒险的经历?还是百转千回、拥有无数个反转的人生瞬间?

  然而,在《奇特的一生》一书中,被定义为拥有“奇特人生”的柳比歇夫,他的一生既谈不上冒险反转,也并不惊奇百转。

  但他独创并用一生来实践的时间统计法,让他的82年人生充满了看似平凡却奇特的魅力,为世人惊叹。

  柳比歇夫是谁?

  柳比歇夫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所有的人,连柳比歇夫亲近的人在内,都没有想到他留下的遗产有多大。

  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遗产: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他还写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被广为翻译出版;一共写了500多张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些都是非常庞大的数字。

  但是,这个苏联人为世人所知,不是因为他在自己专业的生物领域的高超造诣,而是因为他56年如一日的时间统计法。

  从1916年开始,柳比歇夫开始记录自己每一天的时间开销,一天都没有间断。

  时间统计法是什么?

  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是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对个人时间进行定量管理而得名的。

  这种方法建立在数学统计的基础之上,重点是对消耗时间的记录进行分析,使人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时间利用状况,并养成管理自己时间的习惯。

  简单地说,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就是要记录时间、分析时间、消除时间浪费、重新安排自己的时间。

  柳比歇夫是如何做的?

  柳比歇夫在26岁时独创的“时间统计法”,通过记录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通过统计和分析,进行月小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

  期间他不断完善这一统计方法,并一直沿用了56年直到逝世。

  时间开销日记

  时间开销日记的格式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每天记录5-7行。

  除了工作,休息、看报、散步等所有活动花费的时间,柳比歇夫都记录在日记中。

  除了记录,他还做了时间不同用途的分类详细清单,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他都会汇总统计自己的时间支出,核算自己用在工作上的有效时间是多少。

  比如在1963年,统计显示他出现了最高的有效工作时间总和为2006小时30分钟,平均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达到了5小时29分钟,而在一般年份,他的统计显示他有效利用在工作上的时间是4小时40分钟。

  在进行记录时,柳比歇夫还给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分类,以便根据分类工作的时间汇总,调整之后的时间安排。

  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不属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

  除了最富于创造性的第一类工作外,所有规定的工作量他都竭力按时完成。

  时间碎片

  柳比歇夫不放过任何一个时间的碎片,随时随地利用“时间下脚料”:乘车时、开会、排队……

  利用下脚料的时间碎片,进行扩展知识的学习,比如学习英语、看各种小册子。

  将时间利用率最大化,只为吸取更多的知识和自己感兴趣的事。

  生活、社交断舍离

  除了记录时间开销,柳比歇夫还按照自身特点拟定了几条守则。

  如: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不接受紧急的任务;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每天睡10小时左右等。

  柳比歇夫还严格地筛选自己的日程活动:避免串门和庆祝活动。但他坚持写信,并且每个月都制订写信计划,把所有收到的信进行编号。

  这些原则,在今天看来,就是生活社交方面的断舍离。舍弃掉不必要的社交、工作,用更多的时间,完成自己认为更重要或更喜爱的事务。

  柳比歇夫不断研究:自己在写、读、听、工作、思索等各方面到底能做多少。

  他形成了独特的感知时间的方法,不需要钟表,他也能准确估算出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

  他找到自己能力的极限,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又充分发挥所有潜能。

  时间统计法的意义

  柳比歇夫创造的时间统计法,绝不仅仅只是记录时间那么简单。

  这项工作看似机械、重复,但其实他的重点在于通过长时间的记录和观察,对自己进行分析、理解,然后重新分配时间,掌握自己的时间节奏,让自己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1、崇敬时间,过坦率的一生

  在柳比歇夫身上,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那就是热爱时间,珍惜时间,对时间充满了崇敬。

  不管你是否同意,大多数人其实对时间充满了敌意。空间、物质都可以以某种方式被加以驯服,只有时间,它的不可逆、不可增、不可变,让它始终桀骜不驯。

  然而,柳比歇夫对待时间的态度格外与众不同。他用时间统计法不是为了取得成就,不是为了赶过别人,夺取第一,超越什么……

  他不是把时间当作工具,而是把它看成是进行创造的条件。

  正因为如此,柳比歇夫通过准确、长期地记录,让自己拥有更精确地感知时间的能力。

  他让自己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很有意义,这在执行上是很难的事,但在柳比歇夫身上,却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

  因为记录,柳比歇夫的时间如水晶般晶莹、匀称,使人为之惊叹不已。几十年的时间可以一眼看透,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丝毫模糊之处,也没有禁区。

  在我们的时代能这样坦率地度过一生,这是罕见的事。

  2、以伟大目标为自我驱动

  许多人会质疑,这样年复一年地记录自己的时间,然后统计,有意义吗?

  其实,柳比歇夫会坚持时间统计法有一个前提:他有一个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

  柳比歇夫知道,这个目标可能穷尽自己的一生都难以完成。但正因为有这样的困难,他才更需要更好地利用每一分钟,以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点。

  所以,想要坚持时间统计法,需要有一个伟大的目标为驱动。

  但是普通人找不到伟大的目标怎么办?其实,让自己过得幸福或者实现人生价值,就算得上是一个伟大的目标。

  把平凡的人生分解成一系列可以看到的步骤,几年或者几个月能够达成的目标,每天推进一点点,就会离目标近一点点。

  这种不断推进的感觉会让你更好地坚持你的目标。

  日韩综艺时间统计法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启发是:

  大部分人的每日真正有价值的工作时间其实并不超过2小时。只要你每天确保有2个小时的时间安排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面,并且坚持日积月累做下去,你的目标就可以通过2个小时不断推进到完成。

  当然前提是这个目标是合理可行。

  所以如果仔细了解柳比歇夫,你会发现他有一个管理时间的KPI:

  如果每天有效工作时间没有达到4小时,他会觉得这一天耽误了工作进度。反过来说,如果一天有效工作时间达到了4小时,那么他也很不会再逼自己在有效工作上过度投入。因为不管怎么努力,你也无法在一天内有效产出太多。所以可以把其余时间用于看剧、画画、做一些自己觉得开心的事。

  你只需要坚持得足够长,就足以秒杀国内大部分真正有天赋的牛人。

  这是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给予大多数普通人的重要意义。

  3、超越自己,终身成长

  柳比歇夫的一生证明了,连续系统地使用时间统计法,可以帮助个人把一切都集中于一个目标上,取得超越天才的成就。

  相对于其他的时间管理方法,时间统计法最大的特色是完全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找到自己的行为模式,把时间聚焦于你的能力和目标上。

  只要长期使用这种方法、有系统、反思、优化地使用,就可以超过天才,超越自己。

  它并没有硬性的要求,可以按自己的要求进行调整分类、记录格式等相关的内容。且记录本身只是一个中性行动,不能激励你,也不会产生焦虑和恐慌,只会让你有个清醒直观的认识。

  这种方法的核心内容在于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的时间阶段,分析时间流向的原因,得到清晰的自我认知,总结出自己能力的边界,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精力安排方式。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Excel进行统计和分析,用投入产出比的方法来衡量每一项时间是否有效,是否值得。投入产出比的概念非常简单,就像会计常用的会计分录样,在某一个分类下分为两项:投入、产出,来判断自己在某一项分类的时间投入是否有必要调整。

  可见,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不是一个节俭的计划工作者的预算,把他的时间统计法比作根据时间做自我剖析更为恰当。

  对柳比歇夫来说,为了达到目的,一切都分配和计算停当。为此,他计划、计算,并按收入和支出两条渠道分别做好分配。

  他的目标完没完成好像并不重要,他一直在探索,在变化。通过记录、分析,他总是重新考虑,不断提高自己和对理想的要求。

  他永远正在“逐步成为”怎样一个人,永远在路上。

  结语:

  我们研究别人的时间管理方法,其实本质上是通过种种对比分析,找到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所有的这些分析,甚至模仿,都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更加符合自己内心期待的人。

  有人说时间管理没有用,因为你想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唯一的方法就只能是:

  想尽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让自己掌握自己的时间脉搏。

  也就是—崇敬时间,和时间做朋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