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2」深研细究 严管勤为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发轫之年,也是面对疫情冲击等复杂多变形势,极具挑战的一年。

  一年来,平博人上下一心,精诚团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在疫情防控大局中秉承“藏品立馆、人才强馆、学术兴馆、社教活馆”的办馆理念,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充分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工作作风,“干”字当头,“实”字托底,提振精气神,全力争上游,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回顾2022,我们的答卷浓墨重彩,无愧使命;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展望2023,我们的信心百倍坚定,斗志昂扬。

  

  业务建设

  一、强化管理抓细节,不断提升藏品保护管理水平

  坚持不懈做好文物安全管理及藏品环境监测调控,保证文物存放环境安全舒适;量身定制石刻文物搬运支座,保证大体量文物搬运安全;完善藏品登记欧美动漫账册及柜位卡片信息,确保藏品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做好“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外展文物备案资料完整规范。

  

  为石刻文物定制搬运支座

  

  建立文物柜位卡片

  

  二、同心同向聚合力,圆满完成崆峒山文物移交搬运

  制定周密的文物移交工作方案和安全保障应急预案,6月13日至17日,经过5天连续作业,安全顺利高效完成崆峒山大景区管委会可移动文物的移交搬运工作。

  

  拍照

  

  打包装箱

  三、细致摸底做调研,扎实完成名碑名刻文物遴选推荐

  为切实加强碑刻石刻文物保护利用,对可移动碑刻石刻文物的馆藏数量、保护现状、管理情况进行详细摸底并形成调研报告,向省局遴选上报25件名碑名刻文物,其中4件被省局推荐参加全国名碑名刻文物遴选。

  

  全国名碑名刻文物推荐遴选推荐系统

  四、保护传承促利用,成功完成革命文物鉴定定级

  遴选2021年新征集的16件革命文物上报省局进行鉴定评审,其中13件革命文物被认定为国家二级珍贵文物,为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加大宣传见成效,积极面向社会开展藏品征集

  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书画艺术,珍藏保护平凉当代书画艺术发展的丰硕成果,积极开展平凉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定向征集活动,共接收42位书画名家捐赠的代表性作品73件,进一步充实了藏品资源,传承了文化印记,赓续了精神血脉;入藏宦波、王新民、蒲虎勤等有识之士无偿捐赠墓志、钱范等文物6件,为研究明代韩王宗室及汉代造币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蒲虎勤先生捐赠的货泉陶范

  

  宦波先生捐赠的故通渭庄简王继妃李氏圹誌

  

  测量征集书画的尺寸

  六、深挖内涵显特色,创新推进文物资源活化利用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编创推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平博珍藏在线鉴赏”栏目352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物有话说”系列海报6期,大力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平博珍藏在线鉴赏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物有话说系列海报

  七、聚焦共享促转化,成功举办“平博讲堂”学术讲座

  为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借助“外脑”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业界专家学者莅临“平博讲堂”,成功举办《大地湾遗址发掘的文化内涵和展望》《皮影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学术讲座,拓宽了知识视野,丰富了文化积淀,促进了考古成果转化和社会共享。

  

  “大地湾遗址发掘的文化内涵和展望”专题讲座

  

  “皮影文物的保护和修复”线上专题讲座

  八、内外兼修强素质,着力提升科研层次和水平

  实施人才强馆战略,重视学术研究工作,在项目申报、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研的《平凉道教壁画文物调查与研究》《平凉市博物馆藏金铜造像与研究》《平凉明代韩王研究》3个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进展顺利,均取得阶段性成果;2022年度甘肃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平凉地区古代城址的考古调查与研究》、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红色文化资源在未成年人社会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研究》、市列科技计划项目《“文旅+康养”产业视角下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新性设计与开发路径研究》均成功立项。全年在《文物鉴定与鉴赏》《西北大学学报》《丝绸之路》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文章8篇,为平凉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详实可证的理论成果。

  

  来源:市博物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