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北大人在此守候近20年,竟是为了……

  在钦州三娘湾

  活跃着300余只中华白海豚

  有一群人

  常年忍受海浪的颠簸

  烈日的炙烤和风霜的洗礼

  只为在蔚蓝之境

  守护“北部湾的微笑”

  2004年

  中国生物学界知名专家

  北京大学教授潘文石

  在三娘湾建立研究基地

  开启了研究与保护中华白海豚的科学之旅

  在他的感召下

  北大毕业的女儿潘岳、女婿赵一

  先后放弃北京的事业

  跟随他留在广西

  研究和保护中华白海豚

  

  “人类不能孤独地行走于天地之间,人类应该与万物众生同生共存。”

  ——潘文石

  毗邻大风江口的三娘湾

  是中华白海豚的天堂

  

  鱼群在中华白海豚身旁游弋。赵一 摄

  

  白鹭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三娘湾畔捕食。赵一 摄

  中华白海豚是北部湾生物群落的旗舰物种

  处于食物链的顶端

  它们生存状况的好坏

  直接体现了整个三娘湾水域环境的状况

  和渔业资源状况

  

  中华白海豚在三娘湾海域嬉戏。赵一 摄

  18年来

  这一家两代三口人

  接续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带领团队收集超过100万张照片

  上千段视频以及数千个GPS定位点

  每年出海次数超过160次

  逐步弄清了北部湾白海豚的活动范围

  种群数量等情况

  同时向社会科普宣传

  如何爱护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在三娘湾海域嬉戏。记者 张友豪 摄

  谈起来广西的初衷

  赵一毫不讳言

  “是爱情的力量”

  然而

  当自己真正走进岳父潘文石的世界

  看到他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赤诚和执着

  赵一开始认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从一个追随者

  变成了主动者

  

  “人活着总得有点理想主义。在全世界都面临生态危机的当下,能有这么样的一个地界儿,能与朴实的渔民和稀有的白海豚生活在一起,同时还能为他们做点事儿,真是打心里感到愉悦和满足。”

  ——赵一

  

  一只中华白海豚在给渔船“领航”,丝毫不畏惧人类。赵一 摄

  在钦州三娘湾

  长13公里的三墩路

  将海面一分为二

  东边,是中华白海豚自由嬉戏的天堂

  西边,则是人类现代工业文明的盛景

  

  三墩海上公路将海面一分为二,公路西边发展工业,东边则留给白海豚。张友豪 摄

  赵一表示

  其最美之处在于

  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体现

  是一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取得共赢的探索之路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之作

  

  钦州港码头一派繁忙景象,吞吐量早已破亿吨。张友豪 摄

  

  “自然保护是全人类的事业,而不仅仅只是一些科学家、一些环保主义者的事业,政府、科学家和民间力量三股力量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让这件事情成功。在广西三娘湾,我认为这些事应该做、值得做、可以做。”

  ——潘岳

  

  “白海豚与大工业同在”是钦州的生态招牌。张友豪 摄

  今天

  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

  和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

  让我们一起

  呵护我们的蓝色星球

  共护这一片碧海蓝天

  此前相关报道

  记者 | 李姣梦 芦俊文 张友豪

  责编 | 陈斯雅

  审核 | 李庭华 高霞

  来源 | 当代广西

  当代广西新媒体出品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