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反思之:摘掉校长“官帽”之后,还要向前再走一步

  自上个世纪以来,好多地方乡镇以上中心小学以及所有中学都有行政规格,学校校长包括一些领导班子成员都有行政级别,副科级校长起步,还有正科级校长和县局级校长。有行政级别的校长们不再由教育主管部门考核任命了,而是由上级组织部门考查任命了。中小学校长有了行政级别,学校行政化了,学校的管理工作也就按照行政化的模式运作了。

  大家都知道,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中小学校的校长一旦官员化了,学校行政化了,校长就会套用行政单位的管理模式,高高在上,学校的大小事情就会以行政命令的管理方法强制要求全校师生对自己的管理方法无条件接受,教师没有发言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挫伤。

  

  为了打破校长只能上不能下的惯例,选拔出更适合校长职务、更能肩负起校长重任的能人担当重任,近年来有的地方逐步探索并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让校长去“官员化”为“专家型”,实现校长由“职务”向“职业”实质性转变。这样的改革,是对师生对教育的一种尊崇,更是对全社会的一种负责和交代。

  个人认为,摘掉校长的“官帽”,让校长去官员化,仅仅是校长制度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第一步。如果校长虽然摘掉了“官帽”,去了行政化,但是校长还是像以往那样大权在握,官气十足,官本位思想一成不变的话,校长的职级制改革就是换汤不换药,学校管理依然还会是行政管理那一套。

  

  近年来,学校传统化行政化的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管理僵化低效,校园活力不足,师生精神风貌欠佳,校园缺少人文氛围,在某种程度上,学校的好多事情也变成了一种交易,这些弊端,严重制约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当前,社会转型以及教育改革呼吁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构建,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学校校长制度的改革,因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火车头,是全校师生的标杆,摘掉校长的“官帽”,把校长由“官员型”转化为“专家型”,实现校长由“职务”向“职业”实质性转变,确实是一步不小的改革。

  

  不过把校长转化为“专家型”“职业型”校长还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从观念层面来说,学校要为师生的个体发展给予真正的关注;从制度层面来说,校长的权力要真正受到老师的监督和制约;从行动层面来说,要改变校长和师生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建立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在内的协商合作服务关系。

  有的地方开始给校长摘“官帽”了,校长去行政化了,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讨论,欢迎留言,想了解更多内容,就请关注“高级教师教语文”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