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胎政策放开,生育率反而越来越低?这些原因太“扎心”

  2020年8月,《柳叶刀》杂志刊发了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关于人口数量及结构变化的文章,文章指出,目前全世界生育率仍旧在持续下降,预计到2064年,全世界人口达到97亿最高的峰值,此后便会下降,到2100年,将会下降到88亿。

  亚洲、中欧和东欧将是人口缩减速度最快的地区,中国、韩国、日本、意大利等23个国家的人口,未来将会下降到原有人口的50%。

  

  研究人员预计,随着新生代教育率及避孕措施的普及,全球总生育率将平稳下降,从2017年的2.37降至2100年的1.66(维持人口更替水平所必需的最低生育率是2.1)。例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生育率将降到约1.2,波兰则低至1.17。

  

  图源:BioWorld

  研究表明,世界人口或许不会持续增长,直到超过地球的负荷,而人口的持续性减少将对世界各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过去57年,全球总生育率几乎“砍半”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数据也显示,全球的总生育率低于联合国制定的2.1最低生育率。而在1975年,低于最低标准的国家和地区不足1%。

  

  从具体的国家地区看,在总生育率低于2.1标准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香港、韩国以及新加坡,总生育率的水平与标准的差距最大。

  

  同时,在1960年至2017年这57年间,韩国的总生育率降幅最大,达到了82.74%,阿联酋的降幅为79.1%,巴西的降幅是71.31%,我国的降幅则是70.76%。

  

  为什么二胎放开,大家却不愿生娃了?

  28岁的阿青(化名)自述:

  在6年前我就被一直催婚,而且老家人催婚的方式多种多样,还往往包装成对你关心的样子,然后毫无顾忌地开始说教。在他们的心目中,没结婚就是嫁不掉或者娶不到媳妇,就是一个失败的人。但是我不在乎,我需要的是爱情,而不是迁就自己和别人。终于,我在27岁那年遇到了想结婚的人——看吧,不用他们催,我也会选择结婚的。

  可是家里那帮亲戚呢,催婚完毕,现在又开始催生了。在他们细目中,没有孩子的婚姻不完整也不幸福,可生不生孩子,什么时候生,那完全是我自己的事情,根本用不到你们来操心吧?再说,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我一点生育的念想都没有,此时生孩子,就是完全给自己找罪受。

  

  腾讯新闻《二孩调查分析报告》也显示,开放二胎之后,适龄适孕的群体中,36.6%的人没有计划生育二胎,而在未婚的群体中,一半以上的人没有意愿生二胎。

  至于年轻人为何不想二胎,因为经济状况不允许的占比为21.9%,时间和精力不足达到了24%,此外,社会保障和福利不完善、基础教育设施不健全、对本人求职或职业发展不利等情况,也制约着年轻人生育的意愿。

  而从性别的角度看,男性不愿意生育二胎主要是考虑经济因素,而女性不愿意生,考虑更多的是时间和精力问题。

  

  图源:《二孩调查分析报告》

  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看,开放生育的最有利影响,可以减少39.8%的失独家庭风险,其次可以缓解27.7%的人口老龄化压力,此外,也能降低19.5%的男女比例失衡以及增加12.9%的未来劳动力。

  不过受访者认为,一旦开放生育,将会增加42.1%的医疗和教育资源的压力,与此同时,人口的增长,也会带来其他新的社会问题。

  

  从健康角度,生育会对女性造成什么影响?

  生育对于男性更多的是经济考量,而对于女性,还有生理因素的考量。生育对女性身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加速衰老: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和没有生育的女性相比,生过孩子的女性的遗传标记端粒明显缩短,细胞加速衰老了11年。

  心血管风险:女性分娩会导致血容量增高,进而导致心脏的负荷压力大增,进一步增加了妊娠期高血压风险。而且妊娠期血容量增高,凝血功能亢奋,贫血和血栓性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内分泌风险:妊娠期胰岛素的抵抗,导致糖分的代谢能力降低,所以容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

  此外,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分娩期并发症也经常困扰生育期的女性。而且,还有很多女性在生育后会患上产后抑郁等心理疾病。正是因为有诸多的不利影响,加上观念的改变,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都不想生育了。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只靠家庭个体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既然想鼓励生育,就必须要做出对生育以及家庭整体有利的政策推出。

  首先要从经济层面直接入手,降低父母生育抚养儿女的负担。经济压力是头号拦路虎,因此不妨提供更多补助,比如在新加坡和俄罗斯等国,为了鼓励生育会给家庭补贴资金。

  其次要在住房和抚养方面提供更多的公共福利。房价太高,年轻人捉襟见肘,更不要说拿出多余的钱去养活子女。若能为生育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并且在抚养方面提供更多的公共福利,这样就能解决年轻父母后顾之忧。

  

  最后就是在子女的教育及其他服务方面,子女教育是父母最为关心的事,公共资源的配置若能合理化、公平化,才能逐步改变年轻人的生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