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又增一位甘肃人 生于通渭毕业甘农大、现为北京大学教授的尚永丰当选院士

  中科院院士又增一位甘肃人郑晓静院士中科院院士又增一位甘肃人尚永丰院士

  本报讯 (记者武永明)中国科学院12月4日公布的2009年该院新当选院士名单中,北京大学的尚永丰教授成功当选,这是继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研究员2007年当选中科院院士后,又一位土生土长的甘肃学者晋升中科院院士。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名新增院士均为甘肃通渭县人。至此,甘肃出生的两院院士已有12人。

  尚永丰教授当日下午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用一口浓浓的乡音说:“我是从甘肃通渭李店乡一个偏僻的农村中走出来的山里学生,是甘肃的这一方土地培养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70多岁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在很困难的条件下把我养大很不容易,能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我为我们家乡感到高兴,也为父母亲感到高兴。今天取得这一点点成绩,首先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还要感谢家乡人民的关爱和母校——甘肃农业大学对我的培养。”

  尚永丰教授的父亲尚富山今年71岁,记者拨通老人家的电话时,他已经知道儿子当选中科院院士了,老人家为此感到很高兴。他说,尚永丰弟兄3个,尚永丰排行老大,自小听话,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老人家希望儿子不要骄傲,将来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 院士简介

  郑晓静 >>

  女,力学家。1958年5月出生于湖北武汉,浙江乐清人。198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198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7年获兰州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兰州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兼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长期从事弹性力学、电磁材料结构力学和风沙物理力学研究。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板壳力学领域,解决了大挠度薄板精确求解和近似解析求解的收敛性证明等难题,完善了板壳几何非线性问题的求解理论,被评价为“50年来该课题最完备的一项研究”,由此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1年)。其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第二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年,第一完成人)。已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4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7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

  涂永强 >>

  男,汉族,1958年生,贵州遵义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1985年和1989年在兰州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1月至1995年11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在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做访问教授。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5年获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兰大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等职。

  涂永强教授长期坚持从事复杂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全合成及相关合成方法学研究,特别是在药用天然生物碱的设计合成、高效串联反应和方法的创建等研究领域作出了系统和创新性的成就。已发表论文150多篇,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和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尚永丰 >>

  男,1964年6月出生,汉族,甘肃省通渭县人。1986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兽医系;1989年毕业于中国兽药监察所,获硕士学位; 1999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2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工作。现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系主任,甘肃农业大学第七届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尚永丰教授主要从事基因转录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及性激素相关妇科肿瘤分子机理的研究。提出、验证并从分子机理上诠释了雌激素受体转录起始复合体,为基因转录调控的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揭示了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三苯氧胺诱发子宫内膜癌的分子机理,克隆了多个肿瘤相关基因,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发展有重要意义;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哺乳动物细胞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对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多年来在《自然》和《科学》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研究成果曾获“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殊荣和奖励。尚永丰教授本人曾获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