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着赤脚上学到成为院士!舒红兵不再担任武汉大学副校长

  近日,武汉大学官网 " 现任领导 "栏目近期更新后显示,舒红兵 已不再担任武汉大学副校长。

  2013 年 9 月,舒红兵担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尽管繁重的行政工作让他不得不投入更多精力,但他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在更好的环境和氛围内开展学术研究、接受教育,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舞台。

  舒红兵院士接受采访时曾说,"从打着赤脚上学,到今天成为院士,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在温饱问题解决后,总想能做点什么,而在发展中的中国能够提供这个平台。"

  图源:武汉大学

  此前,舒红兵排在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平之后,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建成之前。

  舒红兵院士简介

  舒红兵,男,汉族,1967 年 1 月出生,重庆市荣昌县人,无党派人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舒红兵在兰州大学生物学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室,美国 Emory 大学细胞与发育生物学专业分别获得学士(1987)、硕士(1990)和博士(1995)学位;在美国 Tularik 公司完成博士后训练(1995-1997)。

  他曾任美国犹太医学研究中心及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1998-2005),2005-2013 年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13 年 9 月任武汉大学副校长,2014 年起兼任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院长。

  今年 2 月 15 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武汉大学医学部 8 号楼举行。公开报道中,舒红兵以 "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院长 " 的身份出席揭牌仪式。

  刚拿下基金委 6000 万大项目

  据了解,2021 年底,基金委批准了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牵头申请的 2021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 病原体与宿主基础科学中心 "。该项目负责人为舒红兵院士,项目直接经费为 6000 万元,资助期 5 年,旨在为新发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做出 " 中国贡献 "。

  病原和宿主相互作用这一研究领域是国际上的前沿热点及难点领域。

  " 病原体与宿主基础科学中心 "以舒红兵院士为领军人才,集合了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优势力量,利用独特的研究模型,深入揭示病原和宿主互作和致病机制,发掘有效靶点,为研发广谱抗病毒或抗结核的手段提供新的线索,研发多种新型抗感染药物和疫苗,引领病毒学、病原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前沿。

  寒门学子的报国梦

  1967 年,舒红兵生于重庆市荣昌县的一个偏远农村。家境贫寒的他,直到读中学都买不起一双鞋,不得不赤脚上学,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吃饱饭。

  ??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舒红兵不仅考上了大学,更走出了国门。

  舒红兵兰州大学毕业合影 ( 二排左起三为舒红兵)

  ??

  上世纪 80 年代,舒红兵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系,随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细胞研究室攻读硕士学位,1990 硕士毕业后,舒红兵以技术劳工签证的方式受雇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中心做研究助理,并先后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完成博士后训练。

  1998 年,舒红兵开始在美国犹太医学研究中心和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联合免疫学系当助理教授和副教授,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实验室,并成功申请多项科研项目,每年几百万美元的实验经费及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2010 年 9 月,舒红兵院士在实验室工作

  即便如此,回国的愿望始终没有中断。" 待在美国生活固然安稳,我甚至可以预想到 5 年、10 年,甚至 20 年后的自己,坐在异国他乡的实验室里从事单纯的科研工作,可是那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1990 年到 2005 年,舒红兵在美国待了 15 年,却从不曾想过加入美国国籍。

  舒红兵告诉记者,从出国那天起,他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回国,以自己的学识回报祖国,影响更多的人。1999 年,32 岁的舒红兵回到祖国,成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然而这并不能完全实现他的抱负。

  2005 年,舒红兵偶然得知武汉大学全球招聘生命科学院院长,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便立即着手报名准备应聘。

  前后不过 3 个月时间,舒红兵辞掉美国和北京大学的工作,全职来到武汉。彼时,偌大的湖北,他甚至没有一个相熟的人。身边朋友、家人对他的决定甚为不解,甚至断言他 " 短则一个月,长则一年一定会打道回府。"

  " 我就不信自己干不好。" 谈及当年的决定,舒红兵坦言确实有冲动的原因,但他对于自己认定的事始终义无反顾,带着一股执着的热情,来到了珞珈山。

  2011 年 12 月,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授予舒红兵中国科学院院士证书

  " 永久牌 " 挂帅珞珈山

  " 从小到大,我从未做过带‘长’的工作。" 舒红兵笑着告诉记者,没想到第一次挂帅,就是当院长。对于这位海归院长,院内上下更是一片观望态度。

  舒红兵到任后,在学院召开的第一次全体教师会议上,一位老教授问他," 你是‘飞鸽牌’,还是‘永久牌’?" 舒红兵明白,发问者是担心他在这里干不长久。

  如果不能打消大家这种顾虑,今后自己必然无法得到大家的信任与认可,更不可能顺利开展工作。舒红兵斩钉截铁地回答," 放心,我是武汉大学的‘永久牌’。"

  在舒红兵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承诺,为了安心扎根武大,舒红兵甚至动员当时还在美国读博士的妻子中断学业,提前回国。

  接手学院工作后,舒红兵意识到,自己不再只是从事单纯科研工作的研究者,更要担当起管理者的重任。他立即在院内开展调研、走访。

  立院兴院,首先要树正气。在他的倡议下,生命科学学院在全校率先成立 " 教授委员会 ",倡导民主办学理念,与学术相关的所有事项都在这个 " 教授委员会 " 讨论,投票,形成良好的民主氛围。一上任,他就炮轰学术造假之风,提出学术不端 " 零容忍 " 等改革之举动。

  在美国期间,舒红兵曾从师于美国科学院院士的传奇人物大卫 · 哥德尔,在导师的实验室里,他有幸接触到了世界最顶尖的生命科学技术。这段经历也让他发现国内科研人员在进行学术研究时目光存在局限。他告诉院里的教授们," 如果你们的竞争对手只是身边那几个人,那么你的研究必定不是最前沿的。"

  " 我决定的事情,永远不会回头,哪怕碰得头破血流。" 事实证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生命科学是关于人类疾病健康、农业、生态环境的研究。但进校之初,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只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院内教授年龄基本上超过 45 岁。

  在担任院长的 8 年时间里,学院由 2 个系扩展到 6 个系,建立了 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了 20 多名年轻教授。"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改变了狭窄的学科和人员结构。" 舒红兵说。

  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

  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他就说过,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行政管理,永远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怎么把目前做的事干到最好,至于太遥远的未来的事情不必考虑太多。

  生活中的舒红兵几乎没有业余爱好,笑称自己 "2 步 3 步的舞蹈,怕是一辈子也学不会了。"对于自己的成功,舒红兵将其归纳为 " 勤奋 " 二字。尽管工作繁忙,只要不开会、不出差,舒红兵无论上班还是休息时间,总会泡在实验室里。

  从农村走出、从美国归来的舒红兵,怀揣理想与信念,走进武大,融入武大,并将继续影响着武大,成为珞珈山上的筑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