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把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特征

  01 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教育只是为儿童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要想实现真正的发展,必须使教育符合儿童发展的需要,转化为儿童自己的行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多大程度上启发和促进这一自主活动。

  在学前期,3岁前发展最快。

  出生第一年,身高增20~25厘米,体重增5~6公斤3~6岁,身高每年增4~6厘米,体重增加1.5~2公斤总的来说,学前儿童各器官各系统比较柔弱,大脑皮层细胞还不完善,所以学前教育工作者看好安全很重要。同时,成人还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重视体育,科学喂养,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02 学前教育要合乎儿童的年龄特征

  婴儿期与成人的安全依恋是婴儿良好发展的关键。半岁后,儿童在与成人的接触下玩玩具,成人给儿童演示动作,帮助他们完成动作。这是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有了协同活动的性质。儿童摆弄物体的动作只限于外部特征。1岁后,儿童能按物品功能和一定方式来摆弄物品,进行实物活动。3岁前,儿童以极大的兴趣摆弄物品,由此发展自己的感知觉和动作。3岁时,儿童开展自我意识,发展通过象征符号来认识外界的认识活动。要求独立活动,不收成人控制。他们渴望像成人那样活动,发展了意志对行为的控制力。3~6岁,儿童自由独立的行动,智力也有了进一步发展。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儿童发展通过对物的活动和对人的交往进行。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他们的活动形式和与人交往方式都具有一定特点。学前教育就是要组织和指导儿童的活动,促进儿童发展。教育目的在于:

  形成儿童的个性倾向,发展交往能力,奠定社会化的最初基础。智力方面,发展儿童的感知觉、动手能力、表象思维和想象力,促进抽象思维的萌芽

  学前教育机构老师在进行艺术培训有研究表明:儿童积累大量知识后具备远远高于我们平常观察到的抽象能力,所以成年人应该根据儿童的能力提供支持性环境。通过教学引导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富有挑战性的又能为儿童所掌握的经验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并为入学做准备。

  学前儿童具有极大可塑性,在发展儿童智力时,还应注意儿童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培养。

  这是大多数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真正原因。因此市场上那些把学前教育万能化、贵族化的教育机构不适合大多数普通刚需家庭。

  03 学前教师应考虑具体班级和具体幼儿的特点

  有专家研究认为:人类发展的潜力在个体现有资源以及社会的目标和社会偏爱的互动方式下,产生了很大差异,并在整合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基础之上,走出了多元发展的轨迹。

  所以,教师在考虑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年龄特征下,还必须具体研究所在班级具体幼儿的特点,考虑不同儿童的需求,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典型性与多样性、因材施教、有的放失的进行教育。特别是近年来,早教成为社会共识,独生子女的出现,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需要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测验,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教育。

  笔者作为幼儿老师,在一个幼儿园的同一个班里,虽然幼儿年龄差别不大,但智力、性格、语言、动作的发展差异其实是很大的。因此,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可以采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辅导等不同活动,使不同水平的儿童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进步。

  目前学前教育受市场驱动,大力学习西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发展有利,但同时家长也需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的把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工作情绪消耗大,职业倦怠感颇高,幼师也应该互帮互助,缓解情绪压力,交流教育心得,与家长换位思考,求同存异,争取家园合作共同教育好孩子。

  #河南夏邑一幼师让孩子应援王俊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