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还是有问题!再次和高考语文卷的“注意事项”较个真

  

  文字这东西,细节里总是住着魔鬼,稍不留神就会出错。比如被称为“国考”的高考,每隔一两年,语文试卷就要被魔鬼小闹一回。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的作文,所提供的《红楼梦》材料,就被某教授指出措辞有错,说“沁芳”是贾宝玉给大观园那个亭子的题名,而不是题目所说给这亭子的匾额的题名。批得对不对?大家自己判断。

  不过,这些说的都是高考语文试卷“题内话”的问题,而我想说的是,高考语文试卷的“注意事项”等“题外话”,则一直有问题。

  去年,我在头条发过一篇文章,着重就过去高考语文试卷的“注意事项”等“题外话”,指出其有十多个错误或瑕疵。今天,则就包括今年在内的近几年的“注意事项”作个审读。近几年的“注意事项”,要比过去写得好得多,但依然瑕疵不少,大有改进的空间。

  咱们先回顾一下过去若干年语文卷“题外话”十多个错误或瑕疵中的两个硬伤,再说近几年“注意事项”里的瑕疵。

  第一个,“核准”一词使用错误。

  语文第I卷的“注意事项”的第1条如下: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这里,“核准”一词纯属错误使用。“核准”的意思是审核后批准,不是核对准确,没有哪本词典解释为核对准确过。这应该是命题制卷人望文生义,把“核准”臆解为核对准确造成的。

  

  在第Ⅱ卷的“注意事项”第1条里,同样存在误用“核准”的问题。

  第二个,“先填后贴”的要求不合理、不必要。

  第Ⅱ卷“注意事项”第1条如下:

  ◤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这里的“先……然后……”结构,提出的是“先填后贴”的要求。那咱们问一下:先贴后填行不行?显然能行,填写姓名、准考证号与贴条形码,谁先谁后无所谓。因此,“先填后贴”的要求是不合理、不必要的。

  咱们这样斤斤计较,吹毛求疵,确实好像有点抬杠。但还是前面那句话:你这是“国考”试卷,就应该经得起推敲,不怕有人抬杠较真。

  

  好了,这是对过去高考语文卷“题外话”扎眼问题的回顾,对比这样的硬伤,就会发现近几年高考语文卷“题外话”的问题要小得多。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的“注意事项”如下: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咱们现在以问问题(选择题)的形式审视一下:

  (1)第1条里“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中“自己的”能不能删掉?

  答案是肯定的。要求考生务必填写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当然指的是考生“自己的”,不必要再说。删掉后措辞变精练。

  (2)第1条末尾“指定位置上”中的“上”字能不能删掉?

  答案也是肯定的。说填写在“指定位置”就行了,没必要说填写在“指定位置上”。

  (3)第2条“如需改动……再选涂……”中的“选”字用得恰当不恰当?

  我的回答是不恰当。应当将“选”字删掉或者将“选涂”改为“涂黑”。

  这里的“选”容易被理解为“选答案”,看上去好像没错。但是实际上,“需改动”时,考生已经选出新的答案了,现在面对答题卡,Ta只是来按新的选择把旧的擦掉,把已经新选的涂黑,而不是来选新再涂。

  这里的道理有点绕,但应该不是太难想清楚。

  (4)第2条“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中,“答案标号”前要不要也加上“对应”,变成“对应答案标号”?

  我认为要。“注意事项”在这里的本意是,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找到对应题目(比如第一题第2小题),再找到此小题里的对应答案标号(比如C),然后将其涂黑。就是说,这里要两个对应:既要对应题目,又要对应答案标号。而现在的表述只说了对应题目,没说对应答案标号。

  (5)第2条、第3条里用“本试卷”好还是用“试题卷”好?

  当然是用“试题卷”好。

  现在的高考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于是就有了“试题卷”等概念,说“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不如说“写在试题卷上无效”准确,说“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不如说“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准确。

  通过答题卡与试题卷的物理分离,把考生的回答与考试组织者的试题分开,具有利于组织阅卷、降低考试成本等好处,可以算是个创新。

  当年我们参加高考时不是这样,而是在每道题下留出空间,考生就在题目下直接写答案,没有试题卷与答题卡之说。后来有了选择题机器阅卷,就有了早期只针对选择题的答题卡。再后来,就所有答案都往答题卡上涂或写,试题卷和答题卡各司专职了。

  其实,答题卡与试题卷的分离设置,也可以说只是对传统的继承。在我上高中以前,所有的考试都是老师把试题写到黑板上,学生在自备的纸上写答案,可以抄题也可以不抄题。或许可以说,当时的试卷是由“试题板”和“答案纸”构成的。

  这样做可是苦了哪些眼睛近视(常常还没有眼镜)又座位偏后的同学,尤其是当试题文字较多,老师不得不把字写小的时候。到了高中,也许是我们学校条件较好,考试就一律印题发给同学,不再用“试题板”了。这个改变带给同学们很大喜悦,现在回忆起来还能想起当时的感觉。

  (6)第3条说“考试结束后”好还是说“交卷时”好?

  我的看法是说“交卷时”好,因为这样更准确。

  即使像高考这样决定命运的重要考试,每年也总是有考生因各种原因提前离场,极少数情况是学霸提前答完了,大部分情况是因其他原因“早退”。考虑到提前交卷的少量意外情况,就很容易发现,这里“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不够准确全面。

  好了,近几年“注意事项”的问题就说这么几点,其实里面还有其他软伤,说起来很啰唆,咱就免了。

  

  最后需要说明几点:

  1.前面讨论的所有错误和瑕疵,都不造成误解,也都不影响考生答卷。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够多年延续。但是,不坏事不等于就正确。作为“国考”,即使是“题外话”,也应该争取没有瑕疵。

  2.本文作例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只是当年全国所用多套试卷中的一套,而各套的“注意事项”不尽相同。

  本文就说到这里。想知道本号先前对过去高考语文卷“题外话”的批改,包括示意性地对少量“题内话”的批改,欢迎垂阅本号2021.7.27《高考语文试题卷:十三年前瑕疵多》一文。

  

  (景观图片来自版权方。未经其许可请勿使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