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系“操盘手”:更名不是目的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最近,潘志庚频繁往返南京、杭州、苏州昆山以及成都、长沙等地,这是他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今年9月23日以后,潘志庚俨然成了元宇宙代言人。这一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南信大”)发布的一份文件引发外界关注:该校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更名为元宇宙工程系。一时间,正面、负面的声音都出现在了网络上,有人为该校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点赞,因为人才、技术才能支撑概念变为现实,也有人觉得将一个有着25年历史的信息工程系改头换面,是追逐时髦、不切实际、沽名钓誉。

  潘志庚正是直接推动元宇宙工程系诞生的“操盘手”,他是南信大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根据计划,未来南信大将依托元宇宙工程系的设置,打造元宇宙教学、研究,产教融合,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新高地。在采访中,潘志庚否认,更名元宇宙工程系是心血来潮。他说,早在1992年,他便开始了元宇宙关键技术的相关研究。如今,他还担任着浙江省计算机学会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元宇宙国际期刊《Metaverse》主编。今年10月10日,潘志庚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2年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成就榜。潘志庚透露,目前他正牵头筹备江苏省学会元宇宙专委会,预计2023年春正式成立,此外还计划与刚刚设立元宇宙科技专业的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元宇宙硕博研究生和博士后,目前已签订初步合作协议。

  几个月来,潘志庚成为“元宇宙名人”后,几乎平均1到2天就要做一次线上或线下元宇宙相关报告,或聚焦技术、产业前沿,或为社会公众提供科普,取得更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元宇宙系的背后,不少新事正在发生。

  更名水到渠成

  为什么非要将信息工程系更名为元宇宙工程系?

  “从去年起,就特别热,具有极高的社会关注度,这确实是一个原因。”对于这一点,潘志庚并不讳言。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标志性事件就是脸书(Facebook)变“脸”,更名Meta,此为Metaverse(即元宇宙)的缩写,自此元宇宙的社会关注度一跃而起,产业界新增了不少投资,地方出台了不少政策,在社会上催生了各类需求包括人才培养需求,这也正是信息工程系更名的起点。

  但更名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2021年5月,潘志庚刚到南信大工作时,就有开展元宇宙方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想法,今年上半年开展了论证,同时,学校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今年8月,潘志庚牵头组织元宇宙产教融合研讨会和元宇宙高峰论坛,活动中,企业、投资机构等均表达了对于元宇宙人才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活动吸引了不少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这些都促使潘志庚在暑假后便提出更名方案。据潘志庚了解,学生对于更名也比较支持,现在学生越来越关注就业问题。一方面,更名后会增加人机交互、、、脑机接口等元宇宙相关选修课,可以拓展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更好迎合了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潘志庚担任该院院长的一年多里,学院已新招近20位教师,他们的研究方向均与、元宇宙、人工智能等领域相关。

  “更名不是目的,而是因为元宇宙工程系更具交叉性和综合性,更能满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潘志庚解释,现在公认的元宇宙六大核心技术有个形象的称呼,叫作“大蚂蚁(BIG ANT)”,其中,B是指技术(Blockchain),I是交互技术(Interactivity),G是电子技术(Game),A是人工智能(AI),N是网络及运算技术(Network),T是技术(Internet of Things)。

  戴上元宇宙的“帽子”,是很多大学的共同选择。在国外,今年7月,日本的东京大学就宣布开设元宇宙课程,随后创立“元宇宙工学部”。东大的举动也给了潘志庚一些启发。9月23日,元宇宙工学部开讲仪式在元宇宙中再现的东大安田讲堂举行,来宾和学员以网络虚拟形象出席。在国内,今年4月16日,清华大学成立元宇宙文化实验室;4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内高校中首家元宇宙研究中心;4月27日,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成立元宇宙校区,随后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纷纷建设了元宇宙校园。

  长达30年的研究

  潘志庚说,自己与元宇宙有着莫名的缘分:1965年技术正式起源,当年他出生,这一解释或许有自我调侃意味;而另一种解释更显说服力,1992年,当时在浙江大学读博的潘志庚便已开始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同年,在科幻小说《雪崩》中被正式提出,至今他已开展了长达30年的元宇宙相关研究。

  1993年起,博士毕业后的潘志庚先后在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所高校任职,他三个阶段的研究重点均与元宇宙相关,分别为虚拟现实/、人机交互/虚拟人、元宇宙。

  2000年前后,潘志庚与几个学生一起在杭州开办了一家图形公司,开发了数款应用产品。其中一款家庭装修应用颇有特色,甚至可以模拟光照等因素。当时也曾在市场上试水。杭州绿城提出“房地产+电商”的发展思路,投资了100多万元,与潘志庚合作开发完善该装修软件,为相关供应商的装修产品提供产品展示平台,如有客户下订单,厂商为平台提供返点,但因为投资单位资金链出现问题而没有发展壮大。如今,类似功能在二手房平台已成标配,据潘志庚所知,后来杭州有一批创业人员打造类似的装修平台,用户可以购买别人的设计方案,平台从交易中抽点,“有点元宇宙的味道了”。

  近些年,潘志庚在虚拟现实方面最为人熟知的尝试,还要数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2003年,杭州计划筹建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当时潘志庚在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他的团队与杭州当地公司共同开发《清明上河图》动画原型系统。当时中国美院的画家根据《清明上河图》临摹了一幅画,之后潘志庚团队将画中的人、车、船等静态画面动态化,真正做到“栩栩如生”,遗憾的是其完整展示需要50—60米长的环形屏幕,最终未能在该博物馆落地。后来上海世博局相关负责人慕名而来,中国国家馆内的那幅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正是基于当时潘志庚团队的创意与技术,至今这里仍是前往上海中华艺术宫游览的必打卡点。潘志庚还记得当时将这一技术介绍到日本、英国、法国,相关专家都觉得很震撼,多年后,他看到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也在使用类似技术。

  潘志庚的元宇宙技术“试水”并未停止。围绕智能性,潘志庚团队还曾与银泰百货合作开发了虚拟商场和导购员,即基于不同购买力、用户偏好等,对客群进行分类,进行智能化导购、推荐,比如一位顾客几天内在一款商品旁转了又转,就可以提供一个折扣给顾客。此外,潘志庚还凭借元宇宙关键技术——虚拟人的三维建模,获得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理想国”会分期兑现

  聊起元宇宙,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元宇宙的模样。

  在潘志庚心中,元宇宙就像一个“理想国”,技术成熟的过程可能需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其完全实现会很漫长。元宇宙没有“终极版本”,但会分期兑现。在潘志庚看来,“元宇宙+”可能率先在、医疗、、会展等行业实现,最终才会形成完整的元宇宙。2010年12月15日,杭州落下当年冬天的首场大雪,与此同时,当时尚在限号测试的在线《倩女幽魂》中的数字杭州同样一夜间覆上了银装素裹,12年前的这次虚拟与现实的“破次元”同步,让玩家们兴奋不已。

  再以医疗为例,如今的在线就医可以判断一般的头痛脑热,在潘志庚的设想中,元宇宙医院的虚拟医生可以根据患者面部表情、气味以及“远程搭脉”等望闻问切的手段进行诊断,就像真实的医生一样,其实现需要将现实中医生的知识复制给虚拟人,并由虚拟人完成类脑计算,这就涉及了“脑机接口”或更先进的技术。

  近一两年,不少地方都提出了积极发展元宇宙产业。前段时间,潘志庚到昆山考察,当地领导在交流中提到的一点,让他颇为赞同,昆山的智能制造基础较好,可以先在元宇宙硬件方面寻求突破,实现以硬带软。此外,潘志庚觉得,当地除了昆曲等文旅产业与元宇宙天然契合外,志在打造“元宇宙第一县”的昆山,可以专注于人才培养,解决企业来了怎么办的问题。

  同时,潘志庚也提醒道,“元宇宙”在国际上并没有在国内那么热,除了资本炒作、疫情后寻找新增长点等共性问题外,国内还存在各地政府“一窝蜂”涌入元宇宙的趋势,重视发展固然是好事,但要避免直接参与市场,而是做好管理与服务。

  12月9日,潘志庚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元宇宙潘报”(注:潘志庚在朋友圈转发的元宇宙相关新闻的统一“栏目”)——安徽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元宇宙工程系。推动该系成立的正是安徽大学副校长、未来学院院长兼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孙长银,他于今年初从东南大学调任安徽大学。安徽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是“双一流”专业,设立元宇宙工程系的学科基础更为扎实,未来可能越来越多的学校会紧跟时代需求,更名或者新设元宇宙相关专业。

  元宇宙工程系成立后,潘志庚感受到的最大变化就是寻求合作的企业明显增多,同时在谈的就有近20家。借助这些资源,潘志庚正着手成立元宇宙工程系产教融合指导委员会,目前已有十多名专家作为候选人,其中大部分来自企业,他们对培养方案、教材编写等提供指导,同时学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虽然目前元宇宙工程系未来的招生规模还未最终确定,但潘志庚和相关各方正积极推动早日从高校自主成立的元宇宙工程系变成部认可的元宇宙工程专业,因为只有全国一大批高校有此专业设置、教学投入持续加大、学校重视程度更高,才能真正推动元宇宙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