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入空军航空大学到成为一名飞行员,飞行学员要迈过几道槛?请看本文解读——

  

  近年来,飞行学员的选拔已从高中毕业生拓展到军校大四毕业生、地方高校本科在校生和优秀大学生士兵。探寻他们的成长链条,实际上就是描绘空军战斗力生成的轨迹。

  招飞仅是拿到“入场券”

  他们需要完成近百门必修和选修课程,跳伞救生、野外生存、心战对抗……如果不勤奋努力,随时都有可能被“停飞”

  2008年11月,与许多同龄人一样,四川少年赵天宇铆足了劲,向人生的第一次挑战发起冲刺——报考飞行员。

  全校400余人参加体检,最终通过初检、复检、定检的人只有赵天宇一人。迈过招飞这道门槛的赵天宇前往空军航空大学报到之后才知道,挑战才刚刚开始。

  按照培养计划,一名高中毕业生招飞后从入学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要历经5年时间,前4年在空军航空大学学习,最后一年被分到飞行学院学习。这期间,他们需要完成近百门必修和选修课程,跳伞救生、野外生存、心战对抗、初教机高教机训练,哪一个都不能马虎,如果不勤奋努力,随时都有可能被“停飞”。

  “体检淘汰率高,学习淘汰率也高,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在哪里。”赵天宇告诉笔者,由于缺少系统的体育锻炼,体能是不少飞行学员的软肋。为了克服旋梯练习头晕呕吐,他曾用背包绳把自己绑在旋梯上练。当战友们把他从旋梯上解下来时,整个人都瘫软了。

  此外,800米高空跳伞对于不少人也是挑战。“这一关非过不可,哪怕退后半步都会失去当飞行员的资格。”在紧张与兴奋中,赵天宇迎来了第一次跳伞。飞机到达指定空域后,机舱门“刷”地一下打开,赵天宇一闭眼跳了下去。

  “这一跳考验的是勇气和胆量,我战胜了自己。”赵天宇说。

  飞行之路并不都是浪漫

  军地“联姻”培育飞行员,有利于学员们充分享受名牌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习惯,打牢科技文化基础

  与赵天宇不一样,飞行学员肖坤以前是一名地方大学生。2011年9月,已经在地方大学上完大二课程的肖坤通过招飞,进入空军航空大学学习。

  肖坤的身上有着典型的地方大学生招飞学员的特点。那年,肖坤所在训练旅开展野外生存训练,每人只有一把伞刀,一具降落伞,两块压缩饼干和两瓶纯净水,却要在野外生存两天两夜。让大队长颇感意外的是,肖坤和几名大学生招飞学员显得异常兴奋,他们觉得这是一次不错的“野外郊游”,更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

  然而,飞行之路并不都是浪漫。2013年2月,结束一年半的航理学习,肖坤终于迎来了他飞行生涯的开始。在一个特技动作做到一半时,他的大脑突然一片空白,忘了接下来的动作,有3秒钟的时间没有反应,幸好教员及时发现,改变了飞行状态。

  “你的心理压力太大,不要把飞行当做一个任务,而是要学会快乐飞行,享受飞行。”教员的宽慰让肖坤从此放下了心理负担。

  事实上,与肖坤有着类似成长经历的飞行学员数量正日益增加。空军部队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采取“3+1”培养模式联合培养飞行学员。

  专家指出,军地“联姻”培育飞行员,能够将军事飞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机结合,有利于学员们充分享受名牌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习惯,打牢科技文化基础,培养笃行的品格、严谨的思维、开放的视野和良好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