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于985和211之间的“小985工程”,从头到尾详细捋一遍

  在介绍“211工程”时候提到,我国112所“211工程”高校(华北电力、中国矿业、中国石油、中国地质分别按1所学校统计),大致又可分为三大类:“985工程”39所+“985平台”36所+其它“211工程”37所。

  今天就介绍一下有“小985工程”之称的“985平台”到底是什么。关于“985平台”也有很多教育专家都提到过,但是关于“985平台”是什么,有哪些高校属于这个范围,也是众说纷纭,花样百出。有种比较普遍的说法认为“985平台”就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简称,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官方定义的“985平台”是指985系统工程,即“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统称。其中,“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又分为I类和II类。而民间版本所说的“985平台”,一般特指入选985系统工程的“211工程”高校,也就是介于“985工程”和“211工程”之间的一种存在,低于“985工程”高校,高于普通“211工程”高校。另外,除了上述三大平台,也会将入选“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计划”的“211工程”高校列入其中。

  985平台的三大组成部分先说说“I类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I类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通过高校上报教育部审批的方式,共有49项入选“I类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包括31所“985工程”高校的30个科技创新平台和17所“211工程”高校的19个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共有15项入选“I类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其中包括14所“985工程”高校的14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1所“211工程”高校的1个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可能各位也都看出一个细节,那就是“985工程“高校入选“I类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或者“I类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项目,分别被称为”XX科技创新平台“和”XX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而凡是涉及到“211工程”高校的,则统一称之为“XX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名规则呢,实际上和接下来要介绍的“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有关,也就是“985平台”的第三大组成部分。

  不同于“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既有”985”高校入选也有”211“高校入选的情况,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全都是“211工程“,这也是有原因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自2006年开始启动(2006年也是“985工程”第二批5所高校签约完成的时间点,至此“985工程”高校数量不再新增。二者是巧合吗?你猜),以国家或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重点建设一批平台基地,从列入"211工程"建设的中央部属高校中遴选,目标是建设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所以也有种叫法是“特色985”,个人认为这个称呼比较贴切。

  可以看出来,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高校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入选“211工程”,二是中央部属,三是要有特色。经过综合评定,最终有33所高校入选。“特色985”高校基本上是没有经历过合并重组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精度极高,拥有一至两个全国顶尖的学科,在行业内认可度极高,具有深厚的行业底蕴和学科积淀。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最后再说一下民间版“985平台”的另一组成部分,也就是“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计划”。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为了提高我国教师教育质量水平,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启动实施 "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计划"。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为“985工程”高校,西南大学已经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因此剩余的3所“211工程”师范类高校(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也被列入“985平台”高校当中。

  用一句话总结上述内容:“985平台”(40所“211工程”高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37所)+“教师教育创新平台”(3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