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推介 | 坚持心中所信,心齐志坚步稳 ——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 等你加盟

  原标题:院校推介 | 坚持心中所信,心齐志坚步稳 ——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 等你加盟

  

  尊敬的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

  您好!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是复旦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排头兵,同时受“双一流”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资助,充分利用复旦的基础和临床优势,致力于一流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

  为大力招聘海内外优秀青年,共建高水平科研队伍。 复旦大学光华青年学者论坛-基础医学冬季分论坛将于2022年12月19日—2022年12月20日举办。本次论坛将通过学术研讨会和人才洽谈会等形式,聚焦我院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围绕国际学术前沿,探讨学科热点问题,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高效的交流平台,助力我院人才战略发展。

  本次论坛主要聚焦以下学科方向:

  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科群

  2. 分子生物与生理学科群

  3. 神经生物学科群

  4. 医学形态学科群

  5. 生物医学前沿新技术

  详细信息

  申请条件

  一、研究组长/研究员

  1、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恪守学术道德,热爱教学科研事业。

  2、具有海内外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研究训练背景。

  3、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优秀的研究成绩,具有独立从事创新研究的能力和成为学术带头人的潜力。

  二、学科储备人才

  1、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恪守学术道德,热爱教学科研事业。

  2、有海内外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研究训练背景。

  3、在相关研究领域已取得一定的重要研究成果,能够在学科团队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为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申请方式

  请于 12月10日前发送申请材料( 简历、研究成果简介、研究计划、三份代表性成果、拟报告题目及摘要)至联系邮箱:jcxueke@fudan.edu.cn,邮件请注明:“基础医学冬季分论坛+姓名+学科方向”,我们将在之后发出正式邀请信。

  我们求贤若渴,期待您加入基础医学冬季分论坛,开展深入交流!

  基础医学院简介

  

  悠久的办学历史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历来以师资实力雄厚、基础扎实而著称。其前身为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建于1955年4月,拥有一批我国基础医学学科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为国内外培养了一大批基础医学各学科优秀师资和学术带头人,在我国医学教育和研究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2年12月基础医学部更名为基础医学院。2000年4月,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复旦大学。2001年7月27日,撤销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建制,组建复旦大学医学院,2002年更名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2年9月4日,恢复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建制。

  

  显著的学科优势

  学院现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个(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学、生物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中西医结合学、神经生物学、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0年学院荣获优秀“国家理科基础教育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称号,2007年基础医学学科成为首批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8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并列全国第一,2012年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A类)建设计划,2015年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18年,基础医学入选“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项目”,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基础医学专业入选拔尖计划2.0培养基地和首批“强基计划”试点专业,2022年蝉联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院也是我国最早开展基础医学本科教学、研究生教育的单位,是国内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院设有本科生专业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硕士点16个。在读本科生1603人,在读研究生59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10人、博士研究生380人。

  

  基础医学院以二级学科为基本单位,下设12个系(中西医结合系、法医学系、神经生物学系、药理学系、病理学系、病原生物学系、免疫学系、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细胞与遗传医学系、医学系统生物学系);8个研究中心、研究室(药理研究中心、基因研究中心、数字医学中心、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学习中心、电镜室、BSL-3实验室、医学人文教育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2个卫健委重点实验室(糖复合物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及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医学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手术重点实验室)。基础医学学科通过整合建设,形成了以神经生物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理学、医学形态学四大“学科群”为基础,脑科学研究院、脑科学转化研究院、生物医学研究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等重要基地为支撑的发展体系。同时大力推进学科增长点建设,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学科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其中神经科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理学、药理学四个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

  高质量的人才队伍

  近年来,学院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人才战略,形成了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的梯队。现有教职员工32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5人,副高级职称114人。硕士生导师66人、博士生导师76人。其中院士3名(闻玉梅、徐国良、马兰),重点联系专家5名,“长江”“杰青”同等人才22名,国家“四青”人才27名,获批9个“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在此基础上,学院不断扩大引进力度,近五年来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60余人,包括院士2名,国家高层次人才3名,以及国家“四青”人才7名。

  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

  基础医学院始终遵循创建之初学风严谨的优良传统,注重对学生的基础训练,加强对科研工作的指导。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创业、创新,依托复旦大学的综合优势,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学院教师主编大型参考书、全国医学教材20余部,大型参考书《现代医学微生物学》《现代免疫学》《组织学》等多次荣获国家图书奖。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医学遗传学、局部解剖学、法医学 、医学导论),上海市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细胞与分子医学教学团队)。近五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和二等奖1项,作为主编或副主编,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病原生物学系医学微生物学教师团队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闻玉梅院士获评“上海市教育功臣”、教育部首批“杰出教学奖”,袁正宏教授获评上海市“为人、为学、为师”先进宣传典型。在科学研究方面,近五年,累计获得科研经费7.64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中长期重大专项10项,作为课题或者任务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4项和国家中长期重大专项20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19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高等学校科研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申请专利171个,专利转让2500万元。此外,在强基固本、夯实国内一流水平的基础上,学科加强国际合作,以科学研究为核心,在“科研合作、平台建设、人才交流”等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近三年已累计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期刊及其子刊和其他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国际合作论文近200篇,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

  先进的科研共享平台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打破系室壁垒,通过对楼宇进行功能定位,整合资源总体布局,让大型高端仪器相对集中,形成包括形态学平台、功能学平台、感染平台及交叉转化平台的大型共享平台。同时,通过将通用仪器及学科特色仪器分类管理、网络化预约等现代化管理方式,实现了平台的高效运转,为学院的科研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国际合作的平台建设和人才交流方面,基础医学学科大力推进引智计划、国际合作基地或实验室等重点项目建设,先后获批教育部“持续性感染与疾病创新引智基地”、“脑发育与重塑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高水平国际合作和人才交流平台。这些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为基础医学学科的国际人才交流和培养,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本学科学生培养提供了重要基础。近年来,学科共有近百名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其中40%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联合培养高校包括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汉堡大学等,培养了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在此基础上,依托国外高层次的人才交流、海外人才引进、外籍教师聘任(包括2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教师公派等方式,实现师资来源国际化,组建具有国际化教学能力的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了多门国际化课程。进一步融合跨文化观念,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提升知识层次。

  

  

  

  

  基础医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石,更是引领医学创新发展的引擎。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是面向人民健康,建成医学健康事业的源头创新策源地,为国家培养杰出的医学科学家。让我们立足国内,放眼世界,锐意创新,携手并进,成就梦想,共同为人群健康服务!

  来源: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