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基础教育应学习晋城的优点

  经许可,本文转自网友。近来看到一网友的去年写的对长治教育的看法。虽然有些观点不能赞同,但也写出了长治部分学校的现状,说出了不少家长的看法以及部分师生的想法。对于因材施教,因校施教,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也算抛砖引玉,进策献言了了吧。

  长治基础教育应该学习晋城(2019年写的)

  背景:近几年,晋城高考连年丰收,2016年,晋城考入清北25人。2017年,晋城考入清北30人。2018年不含专项计划,晋城升入清北的人数为33人,其中晋城一中19人(不含北大医学部和小语种专业),高平一中6人,阳城一中7人。2018年不含专项计划,长治仅为15人?11人?晋城总人口230万,长治340万。过去四年,晋城一中共有74人考入清华北大。平均每年高考有350人考入985高校,一本达线率在85%。而长治一二中太行一年考入985高校的总人数不足300人。总之,长治二中太行中学与县级中学高平一中阳城一中一个层次。近一年来,晋城一中被多个名校授予“**大学优质生源中学”。

  成因分析:

  一、长治地区自古就没有崇尚读书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长治的文化底蕴就不如周边的临汾、运城、晋城、晋中。看看历史上周边几个地方出了多少名人,而长治没有。就在今天,周边地区在全国都有叫得上名字的文化名人,长治有吗,没有。在晋中的太谷平遥一带的农村,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民房是清一色的青砖平房。在长治的广大农村,最好的建筑不是学校而是民房。这反映出老百姓不是那么很重视教育,在教育上的投入很欠缺。我说的是整体!

  二、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十多年前,不说晋城市区,单说晋城各个县区的幼儿园、小学、还有初中的校园硬件建设绝对是全面超越长治的。现在,长治的好些学校都是三四座小楼围成一个小校园,再在旁边建个很不标准的操场,就成为了一个学校。实验小学,三中,九中,七中、八中、十中、十二中,就是一中二中也没大到哪里去。10年前新建的长治五中占地150亩(和晋城一中相当),有了标准的操场。这反映了当时政府仅仅是在勉强办学校。

  晋城为了有自己的一所大学,十多年前就和山西师范大学商谈合作建一所分校,晋城出钱出地自己建设,山西师范大学不用出一分钱就可以有一所分校。后来,临汾市政府“从中作梗”,这事没办成。2013年晋城建成一所先期占地1000亩(规划2000亩)的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而临汾市政府一拖再拖终于在这两年通过土地置换给山西师范大学免费建一所2000余亩地的新校园。长治过去或现在有魄力建一所本科大学吗?当然,长治这些年也加大了教育投入,但是对教育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不是一两年能显现的。

  三、南五县比北边12各县整体要富足。应该也是原因吧!

  晋城一中与长治名校对比

  一、现在初中升高中有两种录取方式,一种是统招生,一种是指标生。

  晋城一中的统招生面向全市招200人,这几年晋城一中在晋城绝对是老大,顶尖学生都报一中,尤其城区泽州沁水陵川的学生。而长治市区的一中二中和太行三个学校去争全市的优质生源,再加上各县区中学对好学生的截流,分到这三个学校的顶尖学生数量难成规模。所以每年晋城一中的统招分都比长治一二中太行中学高。2019年晋城一中统招生663,长治二中太行中学659分,长治一中648分,似乎也不差多少!

  再谈指标生。晋城一中指标生面向城区和泽州县,城区和泽州总人口100万,每个初中学校最优质的学生都报的是晋城一中,所以晋城一中招收的指标生都是600分以上的。在晋城一中,差生不差!长治一二中太行中学指标面向整个潞州区,潞州区总人口80万,三个学校再加上长治五中六中去争这些指标生,质量怎么样可想而知。最终,600分以下的学生一大堆。现在的长治二中和太行中学也就是与高平一中、阳城一中一个水平。

  二、2018年晋城一中考上清北的学生不是出自同一个班级,他们分布在不同的班级里,文理科都有。

  2018年晋城招收了1000名高一学生,重点班12个,没有最重点的,这12个班就形成大的竞争群体,一个年级就培养了12个优秀教师团队。即使是普通班的学生也不是太差,老师带的也有心劲儿。

  而长治一中和二中太行包括五六中分了4个层次的班级。尤其后边两个层次的班级的老师有心劲吗?在长治高中教育界,能听到的响当当的名字也只有许军则一个名师。一个名师当两个甚至三个班的班主任,这很不正常,也很危险。这反映出长治的名校不注重培养年轻教师,重点班只有可怜的几个,怎么去培养年轻老师?

  在我们一中二中,很多年轻老师不带上好多年的高一高二的普通班,一般不会让你带重点班或者高三的课。晋城一中没有这样去做,鼓励年轻人挑重担。大约10年前,长治某中学招聘了一名长治学院的毕业生,学校到现在也没让人家带过自己的专业课,十年来一直带的是某个副课。长治一二中的做法,看似在培养新人,其实是在打击年轻人的积极性,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不利于竞争。挑重担才是培养人,但挑重担不是多带个班多带几节课!每年升高中的录取工作基本是严格按照分数

  来办的,这一点做得很好。但是,每年高一第一次考试后,就开始出现借读生。薄弱高中的学生就开始去好高中借读,这样会造成一中二中的班容量增大,管理难度加大,稀释了教师资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最为头疼的是,这些借读的学生中的一部分人行为习惯不好,抽烟的喝酒的大有人在,很容易影响到好学生,影响到学校的校风学风。当过老师的都知道,成绩差的学生很容易影响好学生,但好学生很难把差学生影响好。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些借读的学生去了一二中,也没有学好。

  中考成绩基本决定三年后的高考,中考分数450分在十六中读高中三年后的高考考不上本科,其实借读去了一中三年后你还是考不上本科,中考520分的学生在十六中有可能能考上本科但去一中借读你考上本科的可能性极低,因为你在十六中会被老师当宝一样对待。 高考指标的划分长治这两年加大了对高中学校的目标考核,前两年不仅给一二中分了考核指标,也给一些薄弱学校分了几个指标。

  试想,长治一二中有一小部分中考成绩在600分以上的学生连二本都考不上,你让中考成绩绝大部分在550分以下的学生去考大文大理,实现的难度很大。这些薄弱学校就是真的完成了屈指而数的几个指标,我们好意思做宣传某某学校考了10个大文大理的本科吗?最理想的方案如下:比如今年长治要完成3600个第一批的高考任务,看看三年前长治一中招收的全市前3600名的中考生有多少,这就是今年长治一中要完成的指标。

  指标也要分到县区中学,比如长子一中三年前招收全市前3600名的中考生有100人,今年的第一批本科的高考任务就是100名。划了985,划一本,划二本,划了二本划艺体。既要给市直学校,也要给县区学校分指标。

  基 础 教 育

  如果说高考是检验基础教育的成败的标准,那么小学和初中就是基础教育的根基,根基打不好何谈高考。

  如果说谁造成了现在长治高考的结果,我们只能说多少年前的小升初、幼升初已经埋下伏笔。

  一、幼升小乱套。去年(指2018年),长治实验小学,东街小学等小学招收名额大概360人,但是,这些学校招了600人,市区中心的小学都严重超编。

  很多不是片区的学生甚至一些县区的孩子也往市中心的小学挤。这些孩子是怎么进来的,就不是这里讨论的问题了,街坊传言也不是空穴来风。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班容量超过60人,一个年级11、12个班,一个小学的规模远远超过一所高中的规模,学校管理难度加大,班级管理难度加大,难度加大的后果,就是老师只能照顾到一小部分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被荒废。

  更要命的是教师人数严重不足,于是,一些常年不带课的老师应拉上阵地代课,实在不行就紧急招聘临时教师,教师是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还是临时工,说走就走,说不用就不用,频繁更换教师,试想,这样的教学质量能好吗?优质小学学校没有做到优质教育!这样的教育只是成就了一小部分优秀学生,大部分孩子没有享受优质教育,只是进了“优质”学校。

  二、初中招生。我们的上党古城就是在2014年小升初时相对规范点,之后每年择校之风愈演愈烈。

  结果造成薄弱学校招不到优质生源,甚至无生可招。某区一中500个名额突然招收了1000个,老师够吗,是不是得招收新教师,老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是不是显著增强?这1000个学生,他是不是只能照顾前边一小部分好学生?晋城在小升初,基本没有择校的问题。晋城市区的每个初中的初一分配300个名额,绝对不会招收400人!

  晋城市区大部分初中的初一招收人数在200到300人,招收400多人的学校只有一两所,超过500人的学校就没有。教师工作量小了工作强度小了,有了精力专注于一两个班的教学,学生整体成绩就会提高。我们光看见某区一中中考的荣耀,就不应该说说他当初招生享受了怎样的“招生特权”,垄断了他所在地区多少的优质生源,现在他又在吹自己的中高考辉煌,难道中高考没考好的孩子就不是他们的“成绩”吗?

  现在这种现象,在各个县城也大量存在,大班额,超规制。教育家李镇西的话:“就算严格按片区招生,由于家庭文化背景和家庭教育投入的显著差异,市中心的学校与城乡结合部(乡镇)的学校,其生源也不会相同,这是自然形成的差别。”

  所以,即使严格划片,市中心学校的教学成绩比城郊结合部的学校也要好很多。加上无序招生,导致薄弱学校更加薄弱。城区一中每年考得很好,说取得的成绩与学校“教育改革”“内涵发展”“素质教育”分不开,丝毫不谈每年极不光彩的“招生策略”。

  2019年下半年,市区某个名校初中的校长,在某个会议上说,我们的生源如何如何不好,取得的成绩是全体教职员工努力的结果。你的讲话让与会的其他同行更加自惭形秽,你生源质量不好,我们该用什么词形容我们的生源啊。

  三、联盟校,一个只有高中的长治一中带活了一个只有初中的三中,现实是一中的老师去三中带课的成绩比不过三中老师带的成绩。

  有人嬉笑说:一中三中联盟,瘦了一中,肥了三中。(2020年我再加上一句:2014年一中和三中就已经组成联盟校了,为何时隔六年的2020年又再次组成联盟校,是怕长治百姓不知道二者是夫妇关系重新声明一下我们是夫妇,还是这几年关系破裂了又再次复婚?

  每天花着心思整个名堂,为哪般?三中的孩子去一中校园读书,就变成一中的人了?)一个实验中学带活了一个郊区一中,不仅带活了郊区一中的初中,一个原来办过高中后来不办高中的实验中学还神奇般地带活了郊区一中的高中。

  我在想,如果全市所有的初中都变成了实验教育集团或城区一中教育集团,是不是每个初中都可以变成一个个崭新的郊区一中。到那时,我们上党的教育不仅超越晋城,还会超越太原。现实会成为这样吗?

  事实上,实验中学北校区也成为另一个强大的吸铁石,把周围的学校甚至长钢王庄漳电以及漳村中学再甚至县区的优质生源吸附过来了。

  在成就一个实验北校区的时候,必然要将一些学校变得更薄弱,让这些学校的老师丧失信心和动力,这样的学校,不仅教学成绩难以提高,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也比较费劲,因为没有教学成就的内驱力。不严格划片,造成两个直接后果:

  一是薄弱学校老师动力不足,

  二是造成城区一中一类的学校只能照顾到优质学生。最终受损得是长治教育的整体质量。不严格划片,组联盟校,也仅仅使长治本身并不多的优质学生重新组合而已,并没有真正使长治的小学和初中的教学质量提高。

  我们上党古城的中考平均分数比晋城低了20多分,这20多分仅仅靠城区一中、实验中学两个学校是拯救不了长治的初中教育的。高中的优质生源适合集中,集中到一个学校;但初中的学生应该划片,调动每个学校的老师积极性。唯有成就感的获得,才能真正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其实在广大薄弱学校还是有一批有能力的老师,这些学校的有能力的老师的总数量远远超过城区一中、实验中学的有能力的老师的数量,可是他们苦于没有优质学生,很难做出响当当的成绩来。教育局应该做点实验,今年严格划片,三年之后把中考的优质学生的数量以及学生整体成绩与上一年中考做个比较,看看哪种效果好,或者与晋城的中考做个对比。

  2014年长治市区基本上严格划片,三年之后的2017年中考成绩,每个初中学校的成绩都全线飘红,尤其每个学校的指标分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这样有利于调动各个初中学校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高中学校的生源质量。

  100个优质学生放在重点学校,只有30个会受到重视;如果这100个学生分别放到10个学校,每个学生都会受到重视。真正从事过教学的人都知道,是好学生成就好老师。不相信这句话的话,我们可以让长治一中的顶尖教师去带带十六中的学生,他还会成为名师吗,还能带出一大批本科吗?

  我想,长治一中的老师会吐血。为什么现在长治一中高考很少出来顶尖高分了,因为没有最优质最顶尖的学生了!

  三、现在一些学校明天就要开学了,还有的科目没有老师任教。有的老师请假几天,或者请产假,把课全压在别的老师身上。我在想,长治一中、二中会存在这些问题吗?

  四、我们现在的师范学校招生质量每况愈下,有的时候招生真的没有原则,只要是人就招。有部分师范学生,在初中学的一塌糊涂甚至在小学也学的是一塌糊涂,这些人将来还怎么去教别的孩子。

  建议:1、全面向晋城教育学习,学习不是派几个领导过去考察,也不是一阵风的派一批老师去参观上一天。而是从小学和初中的招生政策,如何培养老师等方面学习。看看晋城一中的上课模式以及全天的教学安排、管理。考察晋城的小学、初中、高中师生配置比例。去调查调查,晋城初高中的不同科目老师带几节课、几个班,什么是满工作量。每个科目设置几节课,几个自习。

  2、重视小升初考试,对比各个小学的教学情况。

  3、每年九月份,要对比每个初中学校的生源质量,统计成绩形成考核各初中学校的依据。统计各初中学校的学生家长职业、学历,形成一个大数据库,分析家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4、严格划片吧,有阻力吗?有!阻力来自哪里?!来自普通老百姓吗?不是。无序的招生,毁了一大批学生,只成就了一小部分学生!不严格划片,还伤害了片区内学生的利益。

  5、严禁市区包括各县区的初中学校每年招生人数超过500人。每年幼升小和小升初指标分配计划形同虚设。严格限制大班额,超规制!

  6、迁建二中,建一所硬件设施完善的高标准的长治二中。迁建长治九中,把空地留给实验小学。感觉这两所学校不愿意离开风水宝地啊,因为实力不行啊!临汾一中不是迁到河西新区了,因为实力强啊!7、合理划分高考考核指标。

  8、长治一二中太行,不要再分最重点的班了,每个学校统招的240个学生平均分成6个班,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当宝一样培养,不要埋怨你们的生源了。高中录取时的统招生三年之后怎么也得让这些孩子让个“985”高校(或者达到2020年的600分)。能达到统招分的很多孩子实力都可以的。

  9、引导学校、学生尽量不要学艺术类。长治高中学艺术类的学生一年所创造的产值在6000万到1亿吧!

  10、重视初中毕业证的发放,现在是只要有学籍三年毕业就有毕业证。中考分数只有一百多分二百多分,怎么能谈毕业呢!甚至有些学生在小学学的一塌糊涂,小学一年级的题都不会,最后9年之后能初中毕业?!必须卡住,这也是提高中考均分的办法。

  11、能不能中考分数出来后报志愿,把每个分数段的人数也一同公布一下。晋城是这么做的,能不能学一学!

  12、赶紧给那些缺老师的学校招聘老师吧!

  13、生源质量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发展和荣誉,也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教育局在评优评模或者组织去外边学习,真的很少考虑薄弱学校。

  长治一中二中十年前每个老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现在估计已经换第二台笔记本了。十年后的今天,一些学校的老师依然共享一台破电脑办公。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好的,总有人学习好,考好大学,总有人学习较差,上职业学校,三百六十五行,什么活都得有人干,所以素质教育的真谛是因材施教,是学习的料就好好培养文化课和创新能力,学习不好不要强求可以培养其他能力。

  但不管如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和社会道德是每个学校都应该做的。可是我们的教育局最终还是以成绩排名,没有按照国家精神办事啊!善待所有的老师吧,好学校有好学校的使命,教学质量不好的学校有他的社会任务。一些学校就是培养学生考大学,一些学校就是培养学生上职校。

  2020年的一些想法

  今年高中成绩已经出来了,我们的高考有很多进步。有人说,今年长治高考的进步,得益于2014年小升初的严格划片。今年高考,由于清北的 “强基计划”,晋城一中上清华北大的人数大幅减少,晋城一中可能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是,我们高考理科650分以上的人数,600分以上的人数,还有文科,我们三个最优质的的高中依然干不过一个晋城一中。长治比晋城多100万人口,长治高考达600分只有560人左右,晋城890人左右。一个晋城一中达600分的人数就达到524人。按照长治人口占山西省人口的比例算,长治上600分的人数应该在800多人。按照晋城的教育水平,长治上600分的人数应该在1400人。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晋城一中清北人数减少,就认为我们超过了晋城。长治一中二中太行中学三个学校每年统招人数一共720人,这720人的高考怎么着也得有600人能考到600分,可是现是只考了不到390人。

  再想,每年中考全市前1000名的孩子都是很优秀的孩子,这些孩子只要好好培养,按照今年的高考难度,大部分都能上了600分,可是长治上600分只有大约560人。2020年中考,虽然600分以上长治有123人,晋城只有75人。

  但是540分以上的学生,长治3229人,晋城3018人,我们的差距一下子就出来了,因为我们长治考生多的12000人。今年中考均分相差多少,不知道。三年后的高考会是什么结局?所以我们不仅在高中教育落后,在小学初中教育也落后,是系统的落后。

  可能这种落后,是由于地区富裕程度决定的。有着50万人口的高平和40万人口的阳城的高考都不输长治一二中太行,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研究研究晋城吗?要知道它们是县城(县级市),我们是地级市。

  作为教育局,应该大大方方,把高考的实际情况,985达线人数,双一流达线人数,一本达线人数,二本B类达线人数,以及达线率。

  还有均分在全省的排名,每个学校的复习生的情况。进步的情况和不如人的地方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公众。你说你进步了,大家不知道啊。今年晋城一中清北人数减少了,带上北大医学部一共才14人,很多人责怪晋城一中吸干了县区的优质生源却考砸了,于是晋城一中把今年的高一学生的分数段情况、学生生源地情况全部公布于众,让社会明明白白。

  所以,长治一二中太行也应该,把你当年的招生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大众,也未必不可。在长治,每年中高考成绩出来后,全是“我校的中考高考成绩在同类学校是第一”的宣传语。大众不知道什么是“同类学校“啊。藏着掖着不好,光挑好的说也不对。

  师生的困扰:

  一、教师升职称的问题:长治市区一些中学,十多年前,教师升为高级职称的平均年龄大约40岁,到现在很多老师50岁都升不到高级。原因是什么?是老教师不退吗?

  不是。是因为2000年之后,学校每年都在招聘新教师,教师人数在不断增加,一个学校高级职称的名额是有限的,所以很多老师升不上去,不仅高级职称升不上去,中教二级升中教一级也得10年以上的教龄。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加职称名额或教师到一定年龄就可以上职称了。

  现在公务员不是达到一定工龄就可以享受一定的待遇了吗?职称升不上去,真的很打击年轻教师的积极性,要知道在很多学校年轻教师是骨干力量。职称升上去了,能力和付出就提升了吗?

  不是的。我们现在的职称的评定,基本靠熬时间熬教龄才能评上的。真正教出成绩的教师要不就是管理严格要不教学风格独特要不辛勤付出,这些往往与职称无关。

  二、县管校聘“县管校聘”你想解聘谁?是老教师吗?

  在薄弱学校新教师一进学校就委任带班主任带很多班的课,学生很难管也教不出什么成绩,没有任何成就感,到50岁以后,就不想带很多的课了。

  其实,人一过50岁,身体的毛病就出来了,少带点课也未尝不可。没必要为难老教师,政府得考虑老教师的这个特殊群体,让他们搞搞教研搞搞后勤未尝不可。

  老教师课少了,新教师承担的课就多了,这也不合理,所以该补充新人补充新人。现在在学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老教师代课很少也不当班主任一年最多的人可以领到12万,大部分都在10万左右。而工作7年的年轻教师,带的课又多,又当的班主任,一年才挣6万多一点点。其实,调动老师积极性最好的办法奖励年轻人,老教师干活少,挣上10万,年轻人多干活也能挣10万,谁心里都平衡。你去晋北的怀仁一中问问老师们十年前,他们挣多少钱?怀仁一中的老师,可以不上课,年基本工资大约5万多,想要挣10万往上,你就得干活。

  现在的年轻教师,升职称遥遥无期,被动的努力工作着。县管校聘实施之后,一些学校比的不是教师的成绩,而是比积分,比演讲,教师互评打分,这就很容易出现谁的人缘好谁的分高。领导是省心了,你的分又不是我领导给你打的,是大伙给你打的分,你找大伙评理吧。即使比成绩,再怎么比,还是有最后一名的,最后一名你就“交流”人家?你把落聘的老师分到落后的学校?这做法对吗?其实想要均衡教育,就是一个区域内的老师打乱,根据情况把老师平均分到每个学校,学生严格按片入校。

  三、在职教师补课现象在那里都存在,长治禁了,山西其他地市不禁止,你说对谁不利。

  考高分,要不脑子很好,一听就懂就会,要不就是靠勤奋,在课堂上没听明白,课下问问老师问问同学,甚至在外边多上一节课,效果总是有的。一遍没听懂,再听一遍,总是会懂得。补课仅仅对爱学习的孩子有用,对厌学的孩子没什么用。

  这就是,有些家长在外边报了一些班,孩子成绩没提升的原因。试想,在学校上了五天课都没学或者没有学会,在外边上两个小时能学会吗?我也相信,基本上没有老师课上不讲,课下讲的情况。

  比如一个老师课上、课上讲的题不一样,但是题型是相同的知识点是相同的,你说我课上课下讲的不一样?你说我课上不讲下课讲?但是外行或者学生就觉得老师这个题在课堂上没讲啊!全山西的学生都不补课,才是最理想的!

  四、课改,喊了快20年了,为什么推行不下去?因为出成绩得实干了,无论是晋城的初中高中,还是晋中、晋北的怀仁一中忻州一中,那个成绩和课改有关系?那个成绩不是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