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预习课教案2

  

  【课题】《诫子书》

  【课型】单元预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诵读全文,学习掌握“行、成、意、淫、慢、励、险、驰、之、则”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情感:感知父子情深。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言词意思。

  体验文本人物的魅力。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讨论法

  【教具与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学生的预习能力不差,但对古文字词意思容易理解出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代目标

  位于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祠堂内有这样一副楹联: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副楹联将数字嵌入其中,别出心裁将他的一生作了高度概括,你能说说他是谁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依据导纲,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资料助读了解作者。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二)分组研讨,组内合作

  1.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夫:fú 淡泊:dàn bó 淫慢:yín 险躁:zào 遂:suì 穷庐:lú

  2.学生仿读,注意以下句式朗读节奏: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借助注释译读课文.试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组间互助,答疑解惑

  小组探讨自主学习成果的异同。

  将理解有分歧的进行组间探讨。

  组间无法解决的问题汇总给科代表。

  (四)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依据科代表上交的疑难预习问题进行点拨。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一)巩固练习

  说一说,再读文章,理清思路。

  (二)拓展提升

  多媒体显示: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务求“接世”。

  根据材料显示,你能知晓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示例: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四、反馈检测,布置作业:

  课下继续巩固文言词语意思

  【板书设计】

  谆谆教诲恳且真

  劝勉儿子

  ↓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反思】

  预习课抓主要字词以及学生概述文章大意的能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