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幼儿园大班识字量就能达到三年级水平
本文是针对学龄前以及小学低年级小孩尚未识字的小孩。
小孩在学前通过亲子阅读以及自发听了大量故事之后,有了一定的听力积累。
偶尔也能看见孩子自发地翻阅你曾经讲过的绘本书,这说明他对阅读(识字)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此时可以试探性的问一下小孩,“自己是否想独立看书识字?”或者引导“我认为现在可以教你自己看书识字了,因为爸爸妈妈有时很忙,没空给你讲故事”等,以此激发小孩自主阅读的兴趣。
那么小孩在实现自主阅读之前, 要有一定的汉字(识字)积累。
识字是在生活中的一种需要,是顺其自然,而不是硬性规定,强制记忆。
如果把握好这个分寸,孩子愿意认,那么识字多少都没问题;如果孩子不愿意识字,即使认一个字也是负担。
家长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感觉到,识字是美的,是有用的,而不是负担。
一个自己爱学习的孩子,将来入学后,不管学习负担有多重,都能应对自如。
识字多少?
如果孩子有识字字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多认识一些也无妨,不用纠结于数量。
怎么识字?
家长一定要避免生硬地让对孩子说:“来,宝贝,咱们学几个字吧!”
但是,家长应该做的是,从小培养孩子对字的感觉,就像以后多读书,语感好一样。孩子对汉字敏感,将来的学习生涯就更能体会到知识的趣味。
那么,怎么培养孩子对识字的感觉呢?有以下方法供参考:
01
亲子阅读的时候,小孩用手指着字,家长看着字,一字一字念书。
当然小孩不愿意用手指着字,那就家长自己指着字就行,不必强求。
在我小孩四岁半的时候,小孩就指读绘本故事书。
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能够把听到的声音、看到的字形、理解的意思(这不就是音形义吗?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联系起来。
汉字是有构造规律的,形声字占绝大多数,音形义结合记忆就轻松高效,反之只能靠死记硬背,效果很差。
02
生活中看到字,可以经常指读给孩子听
比如去超市购物,吃东西打开包装袋,坐车出去,饭店点菜,玩具上的字,电梯里面的广告、街道上的标语……这些都可以随机读给孩子听。
注意:这时候读,只是为了培养感觉,并不要求孩子认识记住,所以大人和孩子都很轻松。经常这样做以后,孩子就对字有感觉了。
孩子问的时候,要告诉他。当孩子对识字产生了敏感以后,就会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字,问家长,“这个读什么?”家长一定不要厌烦。
03
通过识字卡片识字
首先这个是建立在孩子对汉字已经产生一定的兴趣,而且识字卡片是一句话而不是单个的字和词。
因为只有字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孩子才能明白意思,才能记得牢。
说来也奇怪,我小孩对识字卡片有一段时间很感兴趣,每每认识之后就很高兴:“又认识很多字了“。
尽管每句话只认得部分字,她每次都在床上铺满句卡,大概二三十张,让我们说卡片上的句子,然后她自己凭借记忆找到对应的卡片。
这个游戏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很专注。
这样孩子很快乐地配合认识了大概400多条句子,每个句子6个字到10个字。尽管每个句子事实上也只认识部分汉字,其余的通过听觉记忆认识句子而已。
接下来我们就陪着她让自己阅读1岁半时读的简单绘本,不认识的字就再告诉她。这样,十几本简单的绘本读完后,基本上常见字就已经掌握了。
04
使用手指描红方法识字
李路珂的父亲李永生提到“手指描红识字法”教女儿识字,李路珂5岁时就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李路珂15岁以657分的高分考进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之前文章《阅读打通教育的任督二脉》较为详细地介绍)。
另外,今年9月刚改版的新版语文教材打破几十年的常规,先交孩子识字,而不是先交拼音,这表明教育部的”砖家“们已经意识到先识字就能阅读的重要性。
不可不知的知识-学习时间曲线
“万事开头难",学前识字已成为小孩第一项有意识和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刚开时会感觉到小孩很多简单字例如“这”,“还”等一些代词以及副词很难记住,反反复复多少遍都没记住。
这时,家长要有耐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没记住就多提醒几次就行。当然也可以借用《汉字的故事》这种书籍加强汉字理解记忆。
因为小孩刚学识字,既有的知识网络稀疏,新知识很难找到落脚的地方,知识储备的上升曲线非常平缓。
必须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在一个全新的领域获取必要的基础知识,并逐渐了解其全貌。
但一旦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吸收新知识的效率就会越来越快。这就是著名的知识-学习时间曲线。
刚开始小孩在背诵1100字朗朗上口的《三字经》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但是已背诵完很绕口的《论语》中的3千多字只用了5个多月时间。明显感觉到背诵能力在增强。
这也就验证了常说的“越学习,越会学习”。所以在高中看到的个别学得很轻松的学霸也不是所谓的“天赋”使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