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外交部回应!国家卫健委,定调!李兰娟、童朝晖、张文宏,重磅发声!杭州也发现

  CFIC导读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1月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介绍,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第一时间同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疫情调整,针对疫情的新变化和抗疫面临的新形势,中国主管部门依法及时公开透明发布了相关信息,并通过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分享了中国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数据。

  外交部: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

  近期,外界普遍关注中方与国际社会就新冠病毒感染等进行沟通的情况。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布消息称,目前中方主管部门与世卫组织就此进行了交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1月3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介绍,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第一时间同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疫情调整,针对疫情的新变化和抗疫面临的新形势,中国主管部门依法及时公开透明发布了相关信息,并通过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分享了中国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数据。日前,中方主管部门同世卫组织专门举行了视频会议,双方就当前疫情形势、医疗救治、疫苗接种等技术议题进行了交流,并同意继续开展技术交流,助力全球早日终结疫情。

  毛宁说,我们注意到,近期多国卫生健康专家表示,中国目前流行的新冠毒株之前已经在其他世界各地传播。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现新的毒株,所以没有必要针对中国采取特别入境限制。

  她表示,中方始终认为,各国的防疫措施应当科学适度,不应借机搞政治操弄,不应有歧视性做法,不应影响正常的人员交往和交流合作。

  国家卫健委: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1月3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会上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在各级医疗救治实践中,中国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对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农村是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保障的重点地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是健康服务的重点人群。要抓好农村地区防疫体系运转、药品供应、重症治疗、老人儿童防护等工作,加强日常健康服务,突出重点人群管理,提供分级分类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要发挥好中医药的作用。

  要坚持辨证施治,合理选用对症药物;加强用药指导,做好跟踪随访,保障用药安全。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咳嗽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射 本身不会引起肺炎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1月3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会上表示:咳嗽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

  

  从中医来看热退之后余邪未尽发生咳嗽,这类咳嗽往往表现为痰少、痰粘、咽痒等,此时应当认识到疾病已经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从中医来看多为痰热、阴伤等导致肺气失宣,临床可以选用清肺、润肺、宣肺、化痰一类的中成药都会有效,如急支糖浆、养阴清肺丸、杏贝止咳颗粒等。

  有很多人担心咳嗽久了会不会加重成肺炎,要明确的是咳嗽本身不会引起肺炎,肺炎除咳嗽以外还会有发热持续不退,或喘闷,或乏力,或有大量的浓痰等等,如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去医院就诊。

  另外,家里老人、儿童如与平时状态不同,比如精神倦怠,乏力、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等要引起重视,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李兰娟、童朝晖、张文宏等回应

  当前,各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增加。重症发生率高不高?救治情况如何?怎样预防重症?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新冠病毒导致重症概率高不高?

  “现阶段,感染者以轻症为主,部分为普通型,少数高龄老人和患严重基础病的发展为重症和危重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分析,当前,我国流行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因毒株传染性极强叠加人口基数巨大,感染人数比较多。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较原始毒株和德尔塔毒株明显下降,感染者中轻型和无症状占绝大多数。轻症病例肺部影像正常,无肺炎表现,症状以发热、乏力、全身酸痛以及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部分患者伴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大部分人3至5天体温能恢复正常,其他症状逐渐改善。

  “北京定点医院目前收治的感染者中,重症、危重症占比为3%至4%。”负责北京两家定点医院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介绍,来就诊的患者大部分都是普通型。

  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康焰介绍,近3周以来,天府医院ICU累计收治了46名重症患者,占有症状感染者1%左右。从就诊的情况看,最近发热门诊每天有约450名就诊患者,其中需要入院治疗的大概占有症状感染者10%。

  “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下降,但因为感染者基数庞大,重症绝对人数也不容忽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像上海这样的城市,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病的脆弱人群绝对数不小,即便感染成为重症的比例很低,也会给医院重症资源造成很大压力。

  所谓“白肺”是重症肺炎的表现之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晓春说,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重症肺炎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从CT影像上看,当肺部损失比例很高,才会表现为白肺,并不是只要出现肺炎就是白肺。出现白肺的患者往往是危重症患者,这部分人在所有新冠患者中占比很低。

  导致重症肺炎并出现白肺的因素不只是感染新冠病毒。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何英利介绍,过去,医院也会收治一些白肺患者。冬季感染流感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都可能导致重症肺炎。高龄老人、基础疾病患者、重度吸烟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危重症。

  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于凯江说,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者,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和重度吸烟者,是重症肺炎的高危人群。

  重症患者能否得到有效治疗?

  3年来,在救治新冠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过程中,我国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救治资源,也锻炼了一大批战斗力强的重症医护队伍。

  童朝晖说,目前,我国救治方案已经更新到第九版,对重症、危重症患者,从预防到治疗都有比较完整的方案,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经过3年临床检验,已经很成熟,对收治的重症患者能够快速、有效救治。3年当中,各家医院的重症、呼吸、感染等科室医生都在临床实际救治中积累了比较好的经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介绍,对于新冠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首先采取早期抗病毒的治疗,比如使用一些小分子的抗病毒药物,同时根据病情的需要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呼吸支持的一些设备,比如呼吸机、高流量氧疗和ECMO等设备,对患者进行呼吸支持。加强对症治疗,比如对休克的患者进行补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等。

  中医药积极参与重症、危重症救治。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吴伟说,中医药在疫情发生以来显示出确凿的临床疗效和特色优势。我国总结出来的“三方三药”以及各地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经验表明,轻型、普通型单纯以中医药治疗就有效,并可以阻止向重型转变。重型、危重型中西医协同治疗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何?

  是否有后遗症?

  李兰娟介绍,从目前临床病例治疗来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极少数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恢复后可能存在肺纤维化。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都不会留下后遗症。

  马晓春介绍,患者在ICU能得到规范的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预后都还不错,除了一些特别高龄的、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从3年的临床观察看,无论是从肺功能上看,还是影像学上看,患者预后情况良好,肺部有残留明显损害的情况极少。

  “目前来看,全国总体床位资源和设备资源能够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说,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是18.1万张,平均10万人有12.8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的重症医学床位数是13.34万张,可转换ICU的床位是10.48万张,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症床位的使用率平均在50%左右波动。

  个人如何保健康防重症?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广大老年人、慢病患者如何做好自我防护,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如何避免发生重症?

  应对重症,关键在预防。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黎毅敏说,高龄老人、基础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是重症的高发人群。这类人群要加强预防,把基础疾病治疗好、控制好,做到规律用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张文宏表示,营养是救治感染者的基础,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呼吁养老院、居家老人,一定要千方百计保证老年人优质蛋白摄入,做到营养多样化,保持蔬菜、碳水均衡,增强老年人自身的抵抗力。

  脆弱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说,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式场所。外出时佩戴口罩,最好是N95口罩,加强手卫生。与人接触时,保持“一米线”安全社交距离。如果同居的人感染后,也要做好隔离措施,戴好口罩,单间居住,不共餐,有条件的不共用卫生间。

  钟鸣介绍,全程接种疫苗之后,高龄老人的重症率和死亡率有显著下降。在临床救治中发现,全程接种疫苗的人群,康复的概率比完全没有接种疫苗和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人群概率要高。

  居家老年人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出现什么体征需要就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程真顺说,老年人感染后,如果发热时间太长,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监测血氧饱和度下降,且低于93时,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预警、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重症的发生。

  家人或陪护人员做好老人的健康监测非常重要。童朝晖表示,老年人肺炎起病比较隐匿,没有明显症状,也就是说不能按通常的肺炎、发烧、咳嗽、咳痰等年轻人的症状来观察老人。如果老人感染后出现食欲减退、爱睡觉、打不起精神,病情可能加重。此时,家人或陪护人员要仔细查看老人呼吸频率是否加快,是否喘气,有没有出现胸闷等症状。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要及时送去医院就诊,防止病情加重。

  “寒冷季节加上新冠病毒感染,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发病多,病情可能加重,出现肺炎。”童朝晖说,这类患者如果出现病情急性加重,需要吸氧,建议在家里设置氧疗设备。要坚持用药,天气寒冷时最好不外出,有利于减少病情发作次数。新冠病毒、感冒、流感、细菌感染等都会导致慢阻肺加重,如果出现发烧和肺炎的症状,要及时住院治疗,以防出现重症肺炎。

  刚刚通报,杭州入境人员也发现XBB!目前主要流行变异株是哪个?官方回应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全球大流行,变异株也不断出现,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BF.7、XBB、BQ.1等近期备受关注。

  

  那么,杭州市当前新冠病毒主要流行变异株又是哪个呢?

  杭州市疾控中心按照国家、省及市监测方案对部分入境人员、哨点医院就诊患者、住院病例标本等开展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实时掌握病毒株变异趋势,分析变异对病毒特性、免疫逃逸能力等的影响。

  根据病毒株监测情况,近一周全市本土病例中检测到的新冠病毒株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及BF.7,其中BA.5.2占54.17%,BF.7占45.83%。同时,在闭环管理的入境人员中也检测出了XBB、BQ.1、BQ.1.19等奥密克戎进化分支病毒株。

  

  毒株BQ.1和XBB等在一些欧美国家已成为主要流行株,不少市民担心新变异株的传入,导致国内疫情防控更加复杂。关于这些疑虑专家给出一些小贴士。

  Q1

  XBB和BQ.1变异株是什么?

  答:XBB和BQ.1是奥密克戎中新的变异分支,已在一些欧美国家成为优势毒株,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国外数据显示,其致病力和之前毒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XBB和BQ.1的国家也没有增加。

  Q2

  XBB和BQ.1会造成二次感染吗?

  答:XBB和BQ.1均为BA.5的亚分支,上述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和我国流行的BA.5有所差异,感染BA.5后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力水平下降,遇到免疫逃逸能力强的毒株,再感染的风险会增加。

  但是,再次感染主要会发生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风险比较小,而且感染后的症状通常比第一次轻微。

  Q3

  如何应对XBB和BQ.1可能造成的二次感染?

  答:尽管XBB和BQ.1对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可能会造成二次感染,但广大市民不需要过分担心,应当继续坚持做好行之有效的个人防护及社交礼仪(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等),保持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积极接种疫苗。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综合自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杭州日报

  责编:孟 ?妹? ?摄影:史? ?丽? ?校对:冯雯君

  制作:张 ?巘? ?图编:赵雁旎

  审读:朱建华 ?监制:张晓光? ?签发:潘林青

  刚刚,上海官宣,提前发放!XBB毒株,一图读懂!重症高峰,如何应对?

  上海市对春节长假期间退休人员养老金提前发放,具体安排来了→

  上海市人社局介绍,2023年1月21日至27日恰逢春节长假,为了让广大离退休(职)人员度过一个愉快祥和的春节,将对春节长假期间发放的离退休(职)人员养老金提前发放。具体安排如下↓

  

  治疗新冠有“特效药”吗?如何科学使用抗病毒药物?——国家卫健委组织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题:治疗新冠有“特效药”吗?如何科学使用抗病毒药物?——国家卫健委组织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

  近期,一些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被冠以“特效药”之名,引发不少网民的关注和抢购。这些抗病毒药物是否有必要囤?又该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作出回应。

  “首先要明确,目前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一些抗病毒药物能够抑制、干扰新冠病毒复制,但是这些药物需要在感染早期使用,并且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童朝晖说。

  童朝晖介绍,抗病毒药物在发病5天内特别是48小时内使用效果更好。在病毒刚进入人体还没有大量复制时,抗病毒药物能够减轻病毒的载量,减少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再通过自身的抵抗力减少病情向重症、危重症发展。如果发病时间过长,病情已经进展到重症、危重症,抗病毒药物是无效的。

  “同时,这些抗病毒药物是有条件推荐特定人群使用的,对于轻型、普通型有向重型、危重型发展的高危人群,如高龄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可以有效降低重症率,但在青壮年等没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身上使用是没有用的。”童朝晖说。

  专家提醒,抗病毒药物使用时存在很多注意事项,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还可能出现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建议公众囤药并自行在家使用。

  “比如有些病人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就可能需要调整抗病毒药物的用药剂量甚至不能使用这些药物;如果正在用一些他汀类药物,就不能同时使用奈玛特韦这类药物。病人如果在家盲目用药,存在安全风险。”王贵强说。

  王贵强说,新冠病毒感染强调综合治疗、早期干预。对重症高风险的人群,尤其是卧床的有基础病的高龄老人,建议进行早期的密切监测和随访。“出现呼吸困难、喘憋或血氧饱和度低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早期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和氧疗两个手段,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在社区层面开展氧疗服务。”

  童朝晖还提醒,医务人员和专业人员一定要加强抗病毒新药的用药培训,充分了解其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以及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降低药物临床使用风险。

  近日,第九版诊疗方案里推荐的另一种治疗药物——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也引发不少网友求购。对此,王贵强介绍,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能够减少炎症反应,但只建议在治疗重症病人时使用,“基本都是进入ICU的病人才需要使用,而且要在出现炎症因子风暴等特定情况下使用才有效果。不适合在家里使用,也没有预防新冠感染的作用,不建议在家里储备。”

  关于XBB毒株,一图读懂

  

  

  

  

  

  

  重症高峰,上海怎样应对?

  目前,各个地方集中医疗救治力量,应对正处于感染高峰期的新冠疫情,依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什么样的时期最艰难?这个艰难的时期需要多久?一些城市,在经历了急性传染高峰之后,迎来了重症救治的集中期,作为特大城市的上海,也是其中之一。重症救治正在面临怎样的特点和难点?城市的基层医疗,目前能否发挥分级诊疗的作用?重症病人能否从基层顺利转诊?《新闻1+1》一起来关注这几天上海医院里的情况。

  上海重症救治,情况如何?

  目前在院内收治的重症,主要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包括年龄、症状等,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一些重症患者表现出怎样的特点?重症救治中,眼下最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做出了解答。

  重症救治集中期 重要的是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介绍道,在重症集中救治期,第一,我们还是要积极扩容重症救治能力,也就是ICU的床位和人员,因为每一张ICU床位都是一个重症患者生的希望,所以我们尽量扩容,就能带来更多生的希望。同时,对于从事重症救治的专业重症医护团队,或者来援助的重症医护团队,都要贯彻第九版新冠诊疗指南上面已经被证实行之有效的治疗重症的有效方法。比如,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激素,应该去给接通气的病人做充分的肺保护通气策略和积极的实施俯卧位,以及我们需要坚定不移的贯彻抗凝,这些已经是非常行之有效的策略,都要更好把握执行好这些治疗原则。

  社区医院,如何助力重症救治?

  城市基层的社区医院,一方面需要承担首诊,需要帮助三级医院分流,把更多的医疗资源留给最需要的患者,另外一方面也要摸排高风险人群,去识别重症倾向的患者,及时实现转诊,不耽误救治。面对感染高峰,社区医院如何应对压力和挑战?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副主任忻玉荣介绍了目前情况。

  北大国际医院探访,

  急诊科患者是往常的三倍多

  

  医护人员超负荷运转,全力保障发热门诊应开尽开;急救急诊应收尽收;重症患者应治尽治……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院长梁军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介绍,即便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说实话还是有点防不胜防。随着全国各地感染人数增加,重症高峰将不仅出现在北上广,会逐渐往下沉。怎么能够帮助老年人自防自愈自诊断,做好新冠自我防护知识的普及,以减少重症患者人数,同时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是现在对抗疫情的关键。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院长梁军。医院供图

  老年患者发热时间大多持续5~7天,转危重症的几率高

  “回想起来,12月中旬是最艰难的时候,我们已经熬过了那个阶段。”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发热门诊主任荣义辉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刚开始时轻症患者比较多,能占到将近70%,老年患者和孕产妇占30%左右。大概过了一周,中老年患者的比例就达到了70%。

  “我接诊了一个87岁的老太太,在家里硬撑了5天,发烧也差不多有10天,才来医院就诊,一查外周血氧饱和度87%,CT显示白肺面积超过50%。”荣义辉说,这并不是个例,前来就诊的中老年患者中,大部分发热时间都会至少持续5~7天。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发热门诊。医院供图

  荣义辉解释,一方面,老人抵抗力差,本身发热的时间会比正常人要晚一点,在初期感染时,体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另一方面,老人本身体感比较差,反应迟钝,一般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除非自己挺不住了才会来医院就诊,这时往往转危重症的几率很高,而且也错过了最佳的抗病毒治疗的时机,这是非常可惜的。

  急诊科患者是往常的三倍多,每天交班时重症患者就有30多个

  “主任,外面候诊的还有143位患者。”“好的,知道了,一个一个看。”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见到急诊科主任秦宇红时,他的体力尚未恢复,连日带病上班,他走路、说话稍微快点就喘。在与秦宇红交谈的短短十几分钟内,他的电话响了三次。

  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一般都是高热咳嗽。秦宇红表示,新冠感染加重后,不单单是影响消化呼吸道,也会加大中枢脑梗、心脏衰竭、呼吸衰竭的风险。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科主任秦宇红在查看交班表。医院供图

  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区一楼,留观室、输液室、候诊大厅全是前来就诊的患者。据秦宇红介绍,过去两周,急诊科平均每天前来就诊的患者达到450~500名,是往常的三倍多。

  秦宇红翻着密密麻麻、越来越厚的交班表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现在每天交班时重症患者就有30多个,大部分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接下来两星期可能是重症高峰了。”

  重症高峰时间可能会延长,元旦或春节左右还会达到一个高峰

  “现在北京的重症高峰正在来临,随着周边城市以及外省就医患者的不断涌入,北京重症高峰时间可能会延长,而且坡降下来会很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刚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李刚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收治过来的重症患者有两类。一类是新冠感染合并其它基础病,对于这部分病人来讲,咳痰能力、气道保护能力、抵抗力差,特别是肿瘤化疗病人,因为免疫受到打压,一旦感染病毒后就容易发展成重症,导致肺部浸润性改变,发展为“白肺”。另一种情况是,肺炎表现不明显,但患者贸然减量或停用药物,导致原发病加重。

  “目前全国重症患者逐渐增加,在元旦或春节左右还会达到一个高峰,我们会不断储备急诊急救医护人员的力量。”梁军指出,随着疫情防控的重心从“防感染”转向“防重症”,北大国际调整了应对策略,第一位的就是要保障急诊病人的收治;其次,医护人员采取“三班倒”工作制,紧急调用呼吸机等一些物资设备,及时保障危重病人的救治。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上海发布

  责编:蒋烨欢 校对:冯雯君

  制作:何永欣 图编:张大伟

  审读:朱建华 监制:张晓光 签发:潘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