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双减”作为重中之重,高中学科类培训按照义务教育执行

  近日,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发布,强调继续把“双减”作为重中之重,其中特别指出,指导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严格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政策要求。

  一个也是刚刚发布的消息,北京学而思网校高中今天宣布解散。

  综合这两条消息,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双减”政策,正在全面展开并进一步深入到中小学教育的各个层面。

  应该说,“双减”的提出,并不是这两年的事儿,但是作为一项被严格执行的教育政策,则是从去年以教育风暴的形式狂飙突进。

  原因直白明了:人口生育率的断崖式下降,是其最为直接的原因。

  人口生育率问题,是事关民族承继时代发展的大问题,所以,一切的其它问题,都要为其让路。

  被列为影响生育率的三大因子之一,教育因素比医疗乃至于房地产更为凸显。

  因为这三者中,教育明显具有时间顺序前置性,且医疗因素大大滞后,甚至许多人都不会考虑到这一点,至于房子,总要在接受教育之后才能提及。

  故而教育作为必然的刚需,且在人生的前半部分占据着重要地位,教育负担的沉重必然导致采取“动真格”的措施。

  而政策传导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在一开始,先把义务教育阶段作为重点,是因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孩子承受力差且各种补课比较普遍。

  事实上,在高中阶段,学生群体有了相应的分流,补课的群体相较之义务教育阶段,其实大大缩小了。

  这也是许多从事学科培训的人心存侥幸的一点:高考是刚需,而且是竞争超级激烈的刚需,高中学科类培训会不会因此被网开一面,成为特殊阶段呢?

  显然,教育部2022的工作要点明确回答了这一问题:不行!

  而由此产生的传导结果是——我们会看到关于高中在职教师参与补课培训的处罚会变得更加严厉,学校管理层面则会更加严格;

  在社会层面,找到一个老师补课的难度会更大,一对一大概率成为隐藏补课样板模式,收费将大大提高。

  同时,教师补课自担风险加大,补课之后举报或许会成为不时见诸报端的新闻。

  高中学校的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会成为这种政策下的“重灾区”。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的问题不在于“双减”政策的出台与执行,而在于执行之后如何解决社会层面家庭层面学生层面的实际问题,即如何面对高中阶段学生强大的补课“刚需”。

  义务教育阶段的类似问题,首先是通过延时解决的,至于节假日乃至寒暑假,实际上采取了“只要不补课,爱干什么干什么”的态度。

  而高中在高考压力下,情况大大不同:

  首先,高中特别是全国绝大部分县中,是以寄宿制为主体的,寄宿生本来就长期处在学校环境内,延时无从谈起;

  其次,目前的寄宿制县中,大多采取两周一放的周期制度,那么,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学校的周末是否也要解放出来,应有明确的说法,免得学校学生无所适从。

  再次,如果周末解放出来,高中学生的学习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弯道超车是不是能够进行呢?

  我们可以想见的是,网课代替不了课堂,因为它缺乏了课堂必要的管理和反馈——这一点已经在疫情中得到了证明。

  东哥认为,在高中这样的一个特殊的阶段,本着县中这种寄宿式的管理方式,实际上,如果遵循一周一放的这种模式,实际上并不适合。

  上五天课,放两天假,不仅对于当地的交通造成各种压力,对家长造成沉重负担(这不是开玩笑),学生的学习也是不连续的,对其保持学习状态和维持成绩稳定不利。

  目前,诸多县中采取的基础年级两周一放,高三年级一个月一放假,个人认为还是符合现实要求的。

  关键在于要处理好这种相应模式下的管理以及教学——作为高中教师,基本都适应了这种不放假周末补课的方式,虽然颇多牢骚,但是大多集中于待遇层面,对教学还是实实在在的。

  这种集体补课的方式如果政策允许,那么所要做的就是完善这种方式,调配这种方式将授课与自习乃至测试有机结合起来,乃至于相应提高老师的待遇。

  如果政策不允许,则必将对目前的高中教学形成较大冲击,更需要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而不能一刀切式地封刀。

  高中阶段,与义务教育阶段,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而无论政策如何落实,家长层面应做到心中有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