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现象”,家长如何面对?

  还有一月左右,全国就有千千万万的孩子从初一升入初二。初二是初中,甚至是人生的分水岭——有的人初二结束后,开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有的人却在走向成人的第一节课上遭遇不同程度的失败,影响了人格的健全发展,影响了学业的进步,甚至影响了一生的发展与幸福。

  有的人把这称为“初二现象”。“初二现象”其实就是孩子青春期的各种现象。个人将“青春期”称为“走向成人的第一课”。家长面对孩子的青春期,是积极的有所作为,还是消极作为,还是干脆放任不作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第一课”的成败,决定了自己的孩子在分水岭的哪一边。

  

  初二现象就是青春期现象

  一、正确认识青春期

  很多孩子在“走向成人的第一课”之所以遭遇不同程度的失败,往往源于家长和孩子对青春期的不合理认识。

  青春期指快速生理变化时期,是脑中及体内各种不同荷尔蒙作用的具体表现,它代表身体生殖能力的获得,以及不同身体、心理及社会变化的特徵。(来源《辞书》)

  身心发展不平衡是青春期的最大特点。即孩子身体上已经成人,但心理上离成人的成熟理智还很遥远。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基于身体的成人化,多数认为自己在心理上也已经成人。正是孩子们对自己心理成熟度的过高估计,导致了亲子关系的冲突。

  但是孩子的心理毕竟也要走向成人,因此孩子对自己心理成熟度的过高估计就是心理断乳和心理走向成熟的开始。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来源《科普中国》)

  根据心理学基本理论以及长期的观察,个人以为年龄14岁左右的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心理断乳期的关键阶段。

  

  青春期就是心理断乳期的开始

  基于以上的论述,个人认为,孩子即将进入初二的家长对青春期应该有以下正确认识:

  1.孩子长大了,可喜可贺。

  一句“我不要你管”不知让多少家长黯然神伤。但这句话也表明,你孩子已经主动开始了心理断乳了,已经拥有了独立意识。话虽刺耳,但,看到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采取欢迎的态度”。小鸟迟早会离开鸟妈妈,独立翱翔于蓝天;万物之灵的人迟早要离开父母,独自面对人生的。我们家长不要因孩子的“我不要你管”而感伤。难道为人父母者希望孩子永远不能独立,永远是偎依在自己身边的“巨婴”。所以,个人以为,当孩子说出“我不要你管”的时候,我们应该为孩子开始有独立意识而幸福地干杯。

  

  小鸟学飞翔,鸟妈妈只能帮助和鼓励

  2.孩子长大的只是身体,心理上只是仅仅开始了“断乳”,孩子心理还很不成熟。

  初二一年是孩子走向成人的第一课,能否成功“断乳”需要家长的帮助。帮助孩子顺利“断乳”,上好走向成人第一课,就是家长面对孩子青春期的积极的有所作为。

  身心发展极为不平衡的青春期是艰难的“心理断乳期”。我们不能让孩子一个人战斗。

  3.青春期的发展对人生极为关键。

  有的人一辈子都不能度过“心理断乳期”,一辈子都是不能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巨婴。初二这一年往往是走向成人的第一课,是心理人格发展的关键期,错过了这一关键期,就需要用几倍的时间来“补课”,而且效果还未必好,极端情况就是一辈子也无法度过“心理断乳期”,一辈子走不出青春期。学业、生活、工作等将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我曾经对比过四届学生的中考成绩和初二下学期的期末考成绩。我发现,最后中考的全校前100名和后100名几乎有各约80人在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的全校前100名和全校后100名。四届的情况差不多。因此,我们告诫学生和家长,初二几乎决定了中考成绩的80%。在初二下学期能够积极向上的,整个初中,乃至于高中都会积极向上;在初二下学期破罐子破摔的,整个初中,乃至于高中都会波罐子破摔。那些破罐子破摔的多数是没有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走向成人第一课没上好的孩子。初二成了整个初中、高中,甚至是人生的分水岭。

  

  心理之乳难断

  一言蔽之,孩子的教育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初二这一年。孩子在度过心理断乳期的过程中,在走向成人的第一课中,我们家长是积极的有所作为,还是消极作为,还是干脆放任不管,至关重要。

  4.叛逆不是孩子任性、不讲道理的理由。

  不少家长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采取一味忍让的态度,这导致某些孩子觉得,只要自己叛逆,就可以任性,全家就应该向她(她)低头,甚至发展到,只要我叛逆,社会就应该向我低头。我们家长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你可以叛逆,但绝不可以任性,绝不可以不讲道理。叛逆不是全家都应该向你低头的理由。青春期叛逆是正常的,但叛逆也要叛逆得有道理,不能胡来任性。青春期叛逆绝不能成为对家人,对他人不讲道理和任性的理由。

  二、家长如何积极的有所作为

  1.摆着姿态,和孩子做对话者,而不是对抗者。

  小鸟要想翱翔于蓝天,最终要靠自己的努力。鸟妈妈能做到的只能是鼓励和帮助。孩子的心灵人格开始走向独立,但又对自己的心理成熟度估计过高时,难免幼稚冲动。为人父母者不能替代孩子成长,我们只能像鸟妈妈一样给予孩子鼓励和帮助。越俎代庖往往是中国式父母的特点,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反感,引起亲子冲突,使孩子对来自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产生了不接受的态度。

  摆正姿态,我们只是帮助者,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亲切的朋友。我们是其父母,也是其友人,亦父(母)亦友。

  有人常戏言“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家庭就成了战场,家长和孩子成了对抗者。若如此,家长在孩子成长极为关键的青春期所起的就是消极作用了。

  和孩子做对话者才是家长的积极作为。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发展滞后于身体发展,孩子必然有很多问题和困惑。如果我们家长能摆正姿态,和孩子亦父(母)亦友,我们就是孩子的对话者。在对话中,孩子渐渐心理断奶,对话中我们也会感到陪伴孩子成长的无限乐趣。

  2.学会倾听。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或多或少都有自恋情结、自我中心,只要开口说话,往往三句话就会指向其内心深处。因此,心理学家指出,要想了解一个人,理解一个人,那么就想办法让他(她)在不设防的状态下畅所欲言。

  不知各位是否认同以上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所谓“三句话不离本行”就是典型的表现。对于摆脱幼稚,走向成熟的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如果让他们在不设防的情况下畅所欲言,他们很快就会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家长要想帮助心理断乳期的孩子成功断乳,就要了解、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青春期的孩子多数习惯将内心告白于同伴,而不是父母。因此,父母要学会倾听,找到倾听孩子内心的机会。

  也许有人认为倾听是件很容易的事,这就大错特错了。若真如此,何来“理解万岁”一说。尤其是孩子不太愿意和我们分享内心世界的时候,想倾听还得找到机会。

  不少家长听到“我不要你管”的时候,都会上火。一上火,倾听的孩子内心世界的大门就关闭了。如果我们想着孩子能说这样的话,表明他在长大,我们应该感到高兴时,一般情况下就不会上火了。我们不妨心平气和地说:“你开始长大了,我也想早日不管你。可是,你不要我管,你能管好自己吗?”一句“你能管好自己吗?”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其反省,让其思考。如果孩子就这个问题滔滔不绝时,我们首先不要轻易打断他,最好能让他讲个不停,讲到无话可说为止。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判断出孩子在哪些方面有了进步,哪些方面有不足,哪些方面有困惑。当我们用商量的语气、平等的姿态为其解惑,纠正其幼稚想法时,我们就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导师。

  

  学会倾听是改变的开始

  学会倾听最忌讳的是跟孩子不停地讲道理。

  不要说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我们成人,一般也会反感反复和我们讲道理的人。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发展不平衡,一般“自视甚高”,对于家长的大道理一般都是反感的。你说得越多,孩子越听不进去,对你越反感。

  学会倾听就是,尽量地你不要说,抓住一切机会,或创造机会让孩子说。多数孩子三句话就会指向其内心世界。只有了解、理解了他们的内心,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讲道理,讲他们能听进去的道理。

  “孩子不听话,跟他(她)说了无数遍了……”这是我听到的最多的家长抱怨。这些家长请不要再说下去了,想办法让你的孩子说,痛痛快快地说,毫无顾忌地说。当你了解孩子后,你说一次,他(她)或许就听了。

  有专家指出,老师和家长最容易犯的教育错误就是不停地跟孩子讲道理。智慧的老师和家长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说,而后认真地倾听。

  3.教孩子自己解决早恋问题。

  初二是早恋的多发年级。孩子早恋一定是不利于其身心发展的。但是“棒打鸳鸯”绝不是好的办法。个人认为,相对合理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思考推演“早恋”的结局,而后自己放弃早恋。

  多年的观察表明,我们老师和家长越是阻止孩子早恋,孩子往往越是“恋得死去活来”。冷处理,让他们自己思考推演“早恋”的结局反而更能让他们顺利结束早恋,好好学习。当然,他们在思考推演过程中,我们家长是要以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为其点拨。

  青春期的话题,初二现象的话题是说不完的。篇末特别提醒,现在不少家长对于青春期的孩子采用放任不作为的态度,美其名曰:顺其自然。我是特别反对的。

  鲁迅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指出:这样,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鲁迅认为,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是父母的责任

  还有几天,全国就有千千万万的孩子从初一升入初二。初二是初中,甚至是人生的分水岭。我们做父母就是要像鲁迅说的那样,对青春期的孩子“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孩子上好了走向成人的第一课,我们家长也会渐渐地“完全的解放”!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