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间如何缓解压力?上海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疫情期间公众的精神压力受到关注。

  2月4日12时,上海开通了24小时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应对公众心理援助需求。市民登录“上海健康云”APP进入“上海新型肺炎公共服务平台”,就可以获得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服务。

  2020年2月4日12时,上海开通24小时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此前,上海市12320卫生服务热线已通过电话的方式受理市民的心理咨询需求,此次线上平台的开通,将有利于满足更多群体、全时段的心理疏导。

  当日,上海市卫健委党组书记黄红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现阶段的疫情防控切断传染源非常重要。上海利用“互联网+”技术,不仅开通发热咨询平台线上和电话咨询服务,此次又增加了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平台,有利于避免人群在医院集聚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目前仍正处于返城高峰期,外地市民陆续回上海,按规定需要进行14天医学观察。在这期间,可能有人情绪出现波动、焦虑,为了避免非急症的情况去医院,线上咨询平台可发挥作用。

  黄红提到,极少部分确诊患者及其家属、密切接触者,他们一方面担心自己感染,同时还担忧家人,心理状况其实较为复杂。“我想通过线上专业的心理咨询平台,能够帮助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记者看到刚刚开通的心理咨询平台仍处在前期完善阶段,知晓率还不高,2月4日线上咨询数量不多。不过,首批76名高年资医师和中青年骨干组成的咨询团队已准备就绪,将24小时在线提供服务,每个班次由1名专家和3名志愿者组成。

  许多人连日来“宅”在家,长叹无事可做,也有人因疫情信息而忧心忡忡,怎么办?

  上述线上咨询平台成员、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心理治疗师庄文旭告诉记者,对普通人来说,要避免过度浏览网上信息,在方便的时间段上网了解最重要、最权威的信息即可,这便于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和参照行动。

  “现在有焦虑,是正常的,完全没有焦虑,才不正常。适当的焦虑可以帮助人们做好防护,正确面对疫情。”庄文旭说,若想缓解焦虑,大部分人可以通过专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爱好,在家庭的环境下做喜欢的事,烦躁自然得到缓解。

  网络上许多网友也各有排遣妙计。记者注意到,有人早已开始利用网络在家办公,强度不如平时大,空下来的时间可以做许多感兴趣、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看书、看电影、为以后的旅游做攻略、和家人打牌等。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人都不需要医疗帮助。

  有专家称,既往有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病史的人,以及此次疫情中的重点人员,可能成为易感人群。如果焦虑情绪已经难以自控,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就有必要及时就医。首先可以通过线上、热线电话等健康平台接受心理咨询,如果仍然不行,再考虑去医院就诊。

  同时,医务工作者在抗疫中冲锋陷阵、救死扶伤,同时面临着各种各样具体的复杂局面,其心理疏导也至为关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心理科医生陈华认为,医护人员首先要保护好自己,抗疫是持久战,这种保护不仅在于穿戴设备要跟上,体能和心理状况也得跟上。如果感到体力不支、情绪失控,应该马上休息。

  医者对“生、老、病、死”看得多,大都有悬壶济世之情结。当出现回天乏术的时候,陈华认为一定要避免自责,控制情绪。高强度的工作也需要适当发泄,可以找同事“吐槽”,或下班后进行放松训练等。

  在特殊时期,陈华表示,医护人员更需要学会休息,会休息才能长期工作。休息可以是多样的,听音乐、发呆、涂鸦、打坐冥想都可以,好好睡一觉更好。

  “如果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还睡不着,那不妨去和心理科医生聊一聊。”陈华说。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