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职业”院校更名为“应用”院校,就能改变固有印象吗?
记者 | 查沁君
编辑 |
1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成都市委会主委杨建德建议,将全国所有“职业技术”院校名称更改为“应用技术”院校,消除“职教学生”标签化。
长久以来,职业教育被污名化,被认为是“失败者的教育”。尤其是中考以后的“普职分流”,被认为是按照成绩高低排名进行的“普职分层”。
“职业教育院校社会认可度低,老百姓不愿选读是现实问题。”杨建德调研发现,大量没有考上普高的学生,想尽办法也要读普高。而绝大多数职高的主要精力也还是升学教育,否则就招不到学生。
杨建德认为,背后原因之一是人为给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贴上“职业”二字标签。
他举例,中国上世纪80至90年代,一大批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受到老百姓的追捧,这些学校名称没有“职业”二字,办学定位还是立足在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但招生好,就业好,得到社会的肯定。”
他还发现,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起步早,已形成各自体系。无论中等学校还是高等学校,名称都没冠以“职业”二字。
杨建德认为,由“职业”更变为“应用”,在语意上更准确。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学院都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不应该把他们分成两类,而应归并为一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界面教育,职业教育曾被作为低于普通教育的层次教育,是为了让进不了普通院校的学生有学可上。从这一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在过去作为层次教育的定位,显然不适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为扭转这一问题,国内已经明确将职业教育定位为类型教育,和普通教育地位平等。为此,还专门批准建立职业本科,要求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之后更名为大学,但必须在校名中保留“职业技术”,其用意是要求这些本科院校必须坚持职业教育定位。但一些学生和家长依旧认为职业本科是低于普通本科的院校。
在熊丙奇看来,影响职业教育地位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依旧是以学历为主。职业院校也存在以学历为导向的办学情况。熊丙奇质疑,如果将‘职业技术’院校改名为“应用技术”院校,有没有可能会导致“应用”成为这类院校的新标签?
二是职业院校没有给学生高质量的技能教育,学生、家长反映上职校学不到技术。“这不是职业教育被污名化,而是这部分职业院校办学低质化。”熊丙奇称。
在他看来,过去20多年来,国内高校都热衷更名,从学校更名为学院,从学院更名为大学,在校名中加上时髦的文理、科技、经贸等词汇,校名越来越高大上,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治表不治里。
熊丙奇认为,要把职业教育建设为高水平的类型教育,就必须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清理歧视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教育管理与人才评价体系,同时要落实和扩大职业院校自主权,狠抓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