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科技创新培育工程 高品质推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汪述斌

  为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其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南宁市教育局实施科技创新培育工程,高品质推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以高品质顶层设计为引领 加强“三个保障”,绘就培育“新蓝图”

  加强组织保障。市教育局一贯重视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县(市、区)、开发区教育局、基教、职成、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和各直属学校负责领导为成员的市教育系统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全市教育系统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作。

  加强制度保障。市教育局印发了《品质教育学在南宁——南宁市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2021—2023)》,明确提出充分开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培育发明创新奖获得者。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中心配套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推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的目标和具体任务,建立完善的工作督办制度、动态信息报送制度,做到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督办。

  加强经费保障。“十四五”开局以来,市教育局安排科技活动专项经费累计212.7万元,比“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长87.96%,增长项目主要集中在科技培训、比赛、设备三大类。

  以高品质后备人才培育为导向 突出“三个关键词”,建立多元“新通道”

  关键词之一——“公益”。中小学生科技公益培训是市教育局打造的科技教育品牌,从2007年至今已连续开展15年。培训开设了机器人、创客、人工智能等丰富的科技教育课程,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就能享受到免费优质的科普教育资源。

  关键词之二——“辐射”。培训面向全市中小学生,辐射面广,既有在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中心科技教育场馆开设的培训班,也有进学校开设的公益培训点。培训从2007年的1个培训点3个班近100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38个培训点96个班近1万名学生,辐射面扩展到全市,延伸到乡镇学校。

  关键词之三——“个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潜质、能力等因素,建立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针对性开设各专业项目的基础班、提高班、竞赛班等,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贯通式培训,学生潜质得以发掘、才华得以展示、能力得以提升,有的学生成为学校的科技“小达人”,有的成为科技“优才生”,3名学生荣获第一、第二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自治区主席奖。

  以高品质科技辅导员培养为基础 定位“三个聚焦”,铺就多维“新路径”

  聚焦培训。组织科技辅导员参加相关学科的校本研究,夯实学科专业基础。市教育局和市科协联合开展系列专题培训,组织近300名辅导员开展全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组织近100名科技辅导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动相关课程学习等多场科技辅导员培训;组织部分骨干科技辅导员赴北京参加广西中小学生教师科学营,参与近20场讲座和交流活动。

  聚焦实践。组织科技辅导员参与南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与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市科技馆等科普教育基地持续开展科普宣传、科创制作、科普培训、科普体验等系列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参与科普志愿服务活动的科技辅导员2000人次,服务时长近2万小时。

  聚焦演练。组织开展科技教育相关学科教师的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参与“品质课堂”教学比赛活动。组织科技辅导员参与、指导、观摩各类科技创新技能比赛,参加各类科技辅导员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竞赛等赛事活动。

  以高品质教育资源衔接为抓手 建立“三个机制”,拓展实践“新地图”

  建立衔接机制。印发《南宁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双馆双进”活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南宁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双馆双进”和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通知》,广泛引导学校和学生到科技馆、博物馆、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馆校衔接。今年上半年,全市70所学校以线上线下方式到市科技馆开展活动;家长带领学生到南宁博物馆、市科技馆参观学习近9万人次;南宁博物馆、市科技馆到24所学校开展“南宁历史文化进校园”和科普讲座活动,受益学生近3万名;学生登录“双馆”网站学习交流77.4万人次;各类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接待学生约5万人次开展活动。

  深化合作机制。市教育局加强与市科协的统筹协调,联合开展“喜迎二十大 科创向未来”南宁市“燎原计划”科创研学助力“双减”活动等近十项活动,吸引全市中小学生踊跃参加。南宁市被中国科协认定为“‘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城市,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南宁市第二中学等16家单位被评为“‘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

  打造品牌机制。打造一批科技品牌活动,如南宁市中小学机器人暨创客竞赛、青少年科技运动会等。挖掘了一批品牌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及课程,如大明山生物多样性和观星课程、青秀山植物花卉探究和夜观动植物课程、广西文化艺术中心艺术与科技融合课程等。

  以高品质科技活动提质为载体 强化“一进一出”,搭建优质“新平台”

  一是科技活动“进”校园。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和市科技馆联合开展“科技活动进校园”和“科普大篷车”活动,今年上半年,科普大篷车开进各县(市、区)22所乡镇中小学,行程约2300公里,惠及学生2.23万人次;科技活动进校园10所,辐射学生1.5万人次。开展天空课堂、科普大讲堂等科普宣传活动,把科学家、院士、航天英雄以及科技人员请进学校,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科普教育。

  二是科技比赛“出”成绩。每年组织开展南宁市中小学机器人暨创客竞赛、青少年科技运动会、航模车模建模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节、科学营、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比等赛事,为全市中小学生搭建丰富优质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南宁市始终以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为关键抓手,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过程,不断深化高品质科技创新培育工程,激励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作者为南宁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