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孔东梅探望水静,席间水静说道:子珍当年对你爸有2个意见
孔东梅,是毛泽东的外孙女,出生于1972年。她的童年大多数时间是在上海度过的,和外婆一起生活。孔东梅的脸上有一个痣,位置和毛泽东的一模一样,她也和外公一样,十分喜爱文学。
上学之后,她的这一特长便发挥在了班级的黑板报、学校的校刊上。1994年,孔东梅考入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专业是英语。三年后,孔东梅前往美国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并在1999年考上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孔东梅在美国的学习经历给她的心灵带来了真正的释放,因为她不再被视为“毛主席的外孙女”,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
有一天,她收到了母亲李敏寄来的回忆录《我的父亲毛泽东》,在书中,孔东梅发现身为伟人的外公所流露出来的父女情竟格外的动人。孔东梅几个晚上都没有好好睡觉,细细读完了母亲的这本回忆录。从此以后,她对外公毛主席的情感更加地强烈。
在留学期间,她也常常听到有外国人对于毛主席的评价,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因为身为毛家后人,孔东梅觉得很有必要让外公毛泽东的事迹流传下来,让国人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毛主席、怀念毛主席。
正因如此,孔东梅决定从语言工作者转型为文化工作者。2001年,她注册成立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以研究、宣传、出版中国“红色文化”为业。为了保证真实,孔东梅走访了许多当年的历史人物,从他们口中得知了许多不为人所知的历史故事。
2002年,孔东梅从宾夕法尼亚大学顺利毕业。毕业典礼后的第二天,她便立即回国,准备开展她的“红色事业”。
2002年,孔东梅顺利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毕业典礼后的第二天,她就立即回国了。在回国后,她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她的“红色事业”。
孔东梅的“红色事业”旨在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她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成立了一家非营利性机构,致力于提升中国民众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
孔东梅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实现她的目标。她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还主持了多个讲座和研讨会,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知识。此外,她还发起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孔东梅的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她的机构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一个有影响力的非营利性机构。她的讲座和研讨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参与。
总之,孔东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她的“红色事业”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实践和行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