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智慧教育平台”的战略优势与建设内涵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内容与结构2022年3月28日,教育部正式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分设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服务四个子平台。

  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主要提供优质数字资源,教材资源中心为教材开发、选择、管理和评价服务,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满足实践训练和技能鉴定,教师服务中心提供教培资源。

  

  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用户遍及六大洲,共143个国家和地区。平台以第一批上线的2.7万门精品教学课程为依托,新增850个思政、教育劳动等课程资源和6.5万多个在线培训、语言学习等资源。

  平台通过智慧场景创设、数据诊断与管理等方面的建设,为学习者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促进了在线教学中资源开发、使用、学习和管理智能化[。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目标与任务。重点实现“四化目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一是要实现平台体系协同化,构建基于学生、教师、环境、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协同创新体系,从公共平台建设、共性知识供给、创新生态建设等多个角度,推动教育资源整合、研发创新协同和应用迭代升级。

  二是要实现网络运维顺畅化,要建设开放的应用接口体系,能与各种平台、终端相兼容,逐步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学服务网络。三是要实现精品资源体系化,将开发具有正确导向、科学专业、覆盖广泛和体系化教育资源,实现与媒体融合高效联动,与数字生态同步推进,与教育改革深化协同。

  四是要实现融合应用常态化,各地各校要把将平台资源常态化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教育督导评价的重要环节,引导教师利用优质平台资源改善教育教学,使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新常态。

  

  重点完成“三项任务”“国家平台”的主要任务一是以“专属服务于中小学、促进教育公平、突出教育公益”为指导思想,系统完善平台体系架构,重点突出对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建立以区域为基础的教育资源分配和共享机制。

  二是以全面育人为核心,整合各类优质资源,拓宽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促进基础教育的高品质发展,满足中小学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构建资源整合和校际关系新模式。三是全面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应用,以“国家平台”良好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交互方式,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生态[。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功能与特色。统筹资源,汇聚特色“国家平台”采用多主体省域协同创新机制,在共享国家及教育发达省市、地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制定了吸引有关机构、社会团体、企业支持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可以整合、创新和突出地方特色优质资源优势。

  其次,省市相关部门和学校可以根据国家资源和本地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教育资源。另外,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通过建立一定的教育教学的奖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优质资源,深化教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国家平台”整合了公共资源与各校个性化资源,可以有效缓解各校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促进教育公平。

  

  其次,平台提供的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备课效率、节省教师备课时间、减轻教师负担,深化教学改革。第三,平台能为学生提供精品化、个性化的优质资源,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促进人才培养和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技术赋能,融合育人“国家平台”一方面凸显了“教育”的内涵,由普通教学资源到教学资源整合、教育教学应用、课程资源育人转换;另一方面凸显了“数字”的特性,注重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并以信息化手段优化教育资源,创设情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等学习情境;

  另外,还凸显了“智慧”的属性,学生通过移动学习终端可以随时、随地、随需地在线学习,在虚拟社区进行互动交流,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无所不在的学习空间,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智慧教育平台与资源建设应用的现状与发展。智慧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智慧教育的内涵智慧教育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近年来,专家们对智慧教育的理解在不断发展。

  祝智庭教授从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提出智慧教育的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恰当的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实现21世纪的创新型、智慧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黄荣怀教授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智慧教育是由学校、地区或国家的一种教育行为。杨现民教授从教育形式和发展阶段出发,提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增强现实等前沿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向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教育信息化生态体系。

  可见,智慧教育是以培养智慧人才为最终目的,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现代教育理论、系统理论为指导的现代教育体系,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智慧教育的发展近年来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日趋成熟,以及教育信息化政策与环境的不断完善,都为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是在政策层面,国家十分关注智慧教育建设。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8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都提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并分析学生日常学习情况数据,实现教学最优化,智慧教育要实现产学研用的结合等。

  其次在研究层面,专家们从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及模型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祝智庭教授提出了“智慧计算—智慧学习—智慧教育”的三角形“智慧教育图式”;

  黄荣怀教授以智慧课堂环境为视角,构建了“SMART”模型;杨现民教授提出了“一个中心、两类环境、三个内容库、四种技术、五类用户、六种业务”的智慧教育体系架构等。第三在应用层面,企业及科技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

  

  比如亚洲教育网开发了支持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三网合一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尽管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了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的变革,但要实现真正的智慧教育路还很长,还需要不断努力探索。

  数字基建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撑。数字新基建的内涵教育新基建被赋予全新的时代使命,成为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基座”。新基建是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在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被首次提及,次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初次明确“新基建”的具体内涵与范畴,在《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其中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一般被称为“数字新基建”。

  教育新基建的发展我国数字新基建成就卓著,在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许多技术及应用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众多学者在解读数字新基建基础上,从融合新技术、打造新资源、创造新供给、赋能新政策等角度,多维勾勒数字新基建支持下的教育领域发展蓝图。

  比如分析教育数字转型需求、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助力“双减”政策落地等等。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数字新基建成为决定教育改革风向的核心要素,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牵引力量。

  

  虽然近年来数字基建已初见成效,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短板”。数字基建是一个复杂工程,它的持续推进必须重视树立教育全局观,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21世纪初,我国数字资源建设趋势呈现多样化发展。

  近年来,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形态和数量急剧增加,具有建设主体多元化、全学段与全学科覆盖等特征。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相关文件颁布,“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能力”“实现教育大资源共享共建”“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与共享”等成为研究新焦点。

  然而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仍然存在瓶颈和困难,比如存在数量短缺、供需失衡、“孤岛”桎梏等问题。因此要形成有效可行的资源数据流动链,提升资源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资源供给生态,来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加速教育改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