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和成人的儿童诗简洁又深刻!高建刚用童心写童诗

  #青岛新闻##儿童诗##诗人# 【写给孩子和成人的儿童诗简洁又深刻!高建刚用童心写童诗】“我的秋天是蟋蟀做的/像一个辛苦的油漆工/用砂纸磨呀磨/天蓝了/云白了/叶儿黄了/哦,我的秋天……”《我的秋天是蟋蟀做的》是青岛市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诗人高建刚的首部儿童诗集,日前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诗集收录了诗人近年来创作的72首儿童诗,内容涵盖自然、生活、成长、爱等多个主题。成人的滚烫灵魂和纯粹的天真童心在作家笔下碰撞,谱写出一曲曲朴素动人的童年之歌,是诗人寻访生活美好、唤醒诗意灵魂之作,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作为开篇的《我的秋天是蟋蟀做的》,恰好也是高建刚用童心创作的第一首童诗。

  用儿童的五感寻找诗意

  刚毕业工作时,高建刚接触到影响力很大的《儿童文学》杂志,“当时就想能有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文学》发表,是件非常理想的事情。”直到七八年前,高建刚的第一首童诗《我的秋天是蟋蟀做的》被《儿童文学》的经典栏目发表,“理想实现了。”此时高建刚已经是著名作家、诗人了。

  多年以来,高建刚的诗歌创作一直是写给成人看的。《我的秋天是蟋蟀做的》诞生于2010年前后,创作出的审美效果是“童心心灵迸发出的作品”。直到身边的作家朋友们评价说“你这首诗就是童诗”,高建刚才意识到这是他创作的童诗,“是成人和儿童都可以欣赏的诗歌。”于是高建刚开始创作更多的童诗作品,并且从中总结出童诗创作的三要素:文学性、童心以及写作内容。“跟童心有密切关系的、连通童心的生活经验自然现象,都是童诗的题材。”

  《我的秋天是蟋蟀做的》读来可以调动读者的听觉、视觉,直至触动心灵。在高建刚看来,儿童的五感非常敏感,其中听觉又尤为突出,“世界上的声音会被儿童捕捉到,会让儿童产生共鸣。”而一颗童心对声音的把握,是要有经验的。居住在青岛老城的高建刚,对教堂钟声、码头船笛声音特别敏感,这些声音听了就会有在家乡身居其中的感受,老青岛的风景、人文都出现在这里面,“这是声音给我的感受和认知。我就把自己的视角换位到儿童视角来进行创作。”这个儿童视角转换难度很大。比方说,风,对成人的感受来说就是风;但对儿童来说,风也是有生命的,所以高建刚写“风累了/躺在树上/睡了”。

  童诗要开阔要简洁要深刻

  在完成《我的秋天是蟋蟀做的》这部诗集的时候,高建刚对童诗有了成熟的观念:童诗应该是成人和儿童都能欣赏的诗歌。既是天真的、童年的、少年的心智能理解的能够审美的作品,又能让成年人可以从中觉得简单又深刻有内涵,能够领悟到成人的哲理思想和审美观念。

  “一首好的童诗也应该是一首成年人可以关注欣赏的,放在成人诗歌里也是好诗,是高境界的诗。”高建刚认为诗歌是把“最深刻的”用最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像爱因斯坦用简单的物理公式,把宇宙复杂的规律揭示出来;就像李白的《静夜思》简洁直白的诗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寄托乡愁;就像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那么简单的故事,儿童觉得好玩有趣,成人理解其中深刻,“这样的简洁多么有力量”。童诗创作是挑战,是难度,也是风险。高建刚总结,童诗不能写得平庸,不能浅显稚嫩,需要深入浅出,必须要有很深刻的理解,对生活、世界深刻的理解。

  高建刚强调诗意对童年的成长太关键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是有审美的诗意在心中,“其实在任何领域都有审美的诗意。诗歌是最基础的但是也是最高端的,就像数学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高端的。”诗意也会提高一个人的审美境界、思想境界甚至是理论境界。“一个人的童年内心是诗意的,虽然随着年龄增长诗意是递减的。”高建刚希望通过童诗,留住儿童和成人内心的诗意。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贾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