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小药箱丨积极情绪的力量
原创 廖诗鸣 上海精神卫生飘扬的绿丝带
青少年心理小药箱
积极情绪的力量
同学们,请拿出一张白纸,列出你体验过的所有情绪。
你会写什么?你很可能会列出快乐、悲伤、兴奋、愤怒、害怕、感激、骄傲、困惑、压力、放松、惊讶等。现在把你的情绪分为两类——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感受积极和消极情绪是人的自然组成部分。我们可能会用“消极”这个词来形容更困难的情绪,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情绪是糟糕的。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可能更愿意感受积极的情绪,而非感受消极的情绪。你可能更喜欢快乐而不是悲伤,或者更喜欢自信而不是缺乏安全感。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平衡自己经历的多种情绪,无论它们带来的感受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负面情绪如何帮助我们
负面情绪会提醒我们可能需要应对的威胁或挑战。例如,恐惧可以提醒我们当下可能存在危险。这是一个信号,表明我们可能需要保护自己。愤怒的情绪提示我们,有人踩到了我们的脚趾、越过了边界、或者辜负了我们的信任。愤怒可能也是一个信号,表明我们可能需要更多考虑自己的利益。
负面情绪,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专注于某个问题,以便我们能够尽快处理。但过多的负面情绪会让我们感到不知所措、焦虑、疲惫或压力过大。当负面情绪失衡时,可能会让我们觉得问题过于棘手而自己无法处理。
我们越是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感受到的负面情绪就越多。专注于负面情绪只会让它愈发失去控制。
积极情绪如何帮助我们
积极情绪除了能够平衡消极情绪,还有其他强大的益处。
积极情绪并不会像消极情绪那样集中我们的注意力,而是以增加自我意识、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方式来影响我们的大脑。它们帮助我们获取更多信息,同时记住当下的想法,并探索不同的想法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当积极的情绪为我们打开新的可能性时,我们更有能力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这会更有助于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拥有更多积极情绪的人往往会更快乐、更健康、学习更好,并与他人相处融洽。
积极情绪的重要性
科学正在帮助我们发现积极情绪的价值。专家们从最近的大脑研究中发现,以下这些做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积极情绪的价值。
1 让积极情绪战胜消极情绪
当我们感到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更多时,困难会更容易解决。积极的情绪增强了我们的韧性,让我们拥有更多良好的情绪资源。它们拓宽了我们的意识,让我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更多选择。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至少是消极情绪的三倍时,我们才能感觉良好,并能做得更好。这是由一种名为“消极偏见”的机制导致的。
消极偏见是一种人类的本能倾向,它让我们更多地关注消极情绪而不是积极情绪。仔细想想,这是有道理的。消极情绪会让我们迅速注意到需要处理的问题,这可能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机制。因为在野兽当道,危机丛生的远古时代,如果我们的祖先没有消极偏见,对周围的危机视而不见的话,很可能就会被野兽吃掉,人类这个物种也不可能延续到现在。
然而,离开了危机四伏的远古环境,祖先遗传下来的过强的消极偏见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它会让我们认为一天过得很糟糕,状态不好。即使那天我们感受到相同多的积极和消极情绪,仍需要至少三倍的积极情绪才能扭转局面,让我们感到这一天过得还不错。
2 每天练习积极性
因此,积极情绪是需要培养的。养成鼓励自己感受更多积极情绪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快乐,做得更好,减少更多负面情绪。如果我们正在面临很多负面情绪,如恐惧、悲伤、愤怒、沮丧或压力,那么建立积极的情绪尤为重要。
养成每天积极生活的习惯很简单,主要包括两个基本步骤:
注意并说出你的积极情绪,从简单地关注你的感受开始。当情绪发生时,你可以实时调节自己的情绪,或者在一天结束时进行评估,注意你在不同情况下的感受。例如,当你答对一个问题时,你可能会感到自豪;当小狗在院子里与你玩耍时,你会感到高兴;当妈妈陪你一起玩时,你也会感受到爱。
当你第一次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你可能需要提醒自己时刻专注于自己的情绪。但是,与其他习惯一样,你做得越多,它就越容易。
选择一种积极情绪并采取行动来增强它的感受。比如你选择了自信,那么是什么让你感到自信?你为何会有这种感觉呢?你可以在考试前对自己说“我可以!”也可以抬头挺胸,自信地大步走,感受自己的强大。
积极的情绪会让我们感受良好,也会有利于我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别忘了它们的强大力量,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多感受它们。养成这些积极的习惯,你会变得更快乐!
THE END
作者:Mary L. Gavin, MD
资料来源:https://kidshealth.org/en/teens/power-positive.html
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B2023149)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22DZ2307400),允许市科委免费使用和推广传播
译者简介
廖诗鸣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读硕士,卫生经济学与医疗保障专业 ,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于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发表两篇文章。
排版丨王琰
审核丨曾庆枝
版权声明
绿丝带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使用。如需转载本内容,须注明“来源:上海精神卫生飘扬的绿丝带”。未经授权不得用于除转载外的其他用途,违反本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