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好乡村振兴“水文章” 聊城为“鲁西小寿光”注入强劲“水动能”

  中宏网山东4月13日电 “农业离不开水,水是农业的命脉。”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说道。4月11日下午,记者随“弘扬水文化 沿黄水利行”媒体采风团队到达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探访当地水利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有关工作。

  从昔日面临村庄空心化、农田无人种的困境,到如今“户均4个棚”“一亩园顶十亩田”“家家住上楼房、家家都有轿车”,耿店村产生如此奇迹的原因,恐怕只有乡村振兴“领头羊”耿遵珠才能道出关键所在。

  

  怎么富起来,如何富起来?耿遵珠介绍时说:“我们这个村儿没有工业,靠的就是这一亩三分地,靠土地富裕起来的。”民以食为天,产业兴旺首要就是农业兴旺。2008年,耿遵珠牵头组织92户农民。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依照“党支部+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创建了茌平县绿冠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注了“耿店”“棚二代”牌商标和黄瓜、辣椒、番茄、芸豆、茄子5个绿色蔬菜证书,并建立了农残检测中心、电商等,成功实现了“农超对接”。

  “说一千道一万,让老百姓增收是关键。”耿遵珠说,目前,合作社注册资金达1800万元,发展社员300多户,带动周边农民5000多户。2021年,全村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合作社社员年底分红达80余万元,社员人均增收4000多元。

  

  耿店村农业的兴旺,离不开水利的支撑。2020年底,聊城水利局实施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投资500余万元,对耿店村周边沟渠实施清淤衬砌治理,改善灌溉条件;2021年—2022年,投资50余万元,对耿店村村内供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用水效率,让自来水变成了“智”来水;同年,投资70余万元,将邢郭沟打造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水利建设不断为耿店村的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的良好发展。

  

  一直以来,耿店村聚力发展棚菜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运营,建起高标准蔬菜大棚700多座,发展起种苗场、蔬菜加工厂、恒温库、批发市场等多家企业。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耿店村更是被赋予了“鲁西小寿光”的美誉。

  据了解,截至2022年,耿店村已拥有大棚700余个、占地3000多亩,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万元,销售期内平均每天可销售蔬菜10万斤,年销售额达6300万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