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冰求鲤,至诚至孝,位极人臣,品德高贵,名士

  当初,泰山太守吕虔有一把佩刀,工匠看了之后,认为拥有此刀的人一定会登上三公之位。吕虔却对一个人说:我自知不是可以做三公的人,这刀对我说德不配位,拥有它可能对我是没有好处的。而你却有公辅的器量,早晚会位及三公,所以把它送给你。”这个人坚决推辞,吕虔强迫他才接受。上面的故事出自吕虔赠刀的典故,那么赠送的人是谁呢?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主人公——王祥。

  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 。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

  

  至诚至孝——王祥

  关于他的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可是要说起他的另外的故事,那肯定是耳熟能详了,他就是中国二十四孝的代表——卧冰求鲤的主人公。

  王祥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不久,父亲就为王祥找了一位继母。善良的小王祥只能跟随继母一起生活。可是,自从弟弟王览(人家的亲生儿子)出生之后,继母对王祥的态度有了巨大的变化。

  王祥的家里.总是传来继母对他不耐烦的斥责声。就连父亲,也像变了个人一样,对王祥也不怎么疼爱了。常让他打扫牛圈,父母有病时日夜伺候,不脱衣睡觉,汤药必自己先尝。王祥家有棵红沙果树结了果实,继母令王祥不分日夜在树边守护,每逢有大风雨,瑟瑟发抖的小王祥总是抱住树哭泣。可善良的他还是尽心竭力地孝敬继母,帮继母干活,不敢有半点怨言。

  有一年冬天,继母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想用身体的温度化开冰面,去捞鱼,王祥的孝心似乎感动了上天,忽然间冰面自行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高兴的将鱼拿回供奉继母,过了几天,继母又想难为王祥,说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到,正在王祥忧烦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自己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

  就这样继母还是看他不顺眼,一次王祥在床上睡觉,他的继母暗自过去想杀害他。恰好碰上王祥起床小解方便去了,一刀砍到被子上了。不久,王祥回来后,知道了这件事,他便跪在继母面前请求处死自己。朱氏因此深受感动而悔悟过来,从此像对亲生儿子那样对他。

  他的孝心就是如此专诚而纯正。

  由于王祥孝悌之名远扬四海,当地州郡的长官礼聘他出来做官。可是王祥一直不应召,隐居多年,直到父母去世,在弟弟王览的相劝下,他伤心地要拄着拐杖出仕为官。

  后来,徐州刺史吕虔礼聘王祥为别驾,他上任后,很快解决了徐州的盗匪多治安差的情况,百姓大安,民风淳朴。民谣传唱歌颂王祥说:海沂之康,实依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劳啊。”

  到曹魏皇帝曹髦在位时,王祥升任司空,为三公之一。皇帝到太学视察,王祥上讲台给皇帝讲治国安邦的道理,讲大义大仁,头头是道。听的人无不感动欣慰,深受鼓舞。

  当时司马氏欲取曹魏而自立,双方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后曹髦被成济刺杀,司马氏权势熏天,大家都敢怒不敢言。只有王祥痛哭流涕:都是老臣我的罪过啊!听者无不伤心落泪。

  司马炎以晋代魏后,王祥被封为太保。他多次以年老为由辞请,都被司马炎以王祥是个高洁清廉,品德高尚的榜样为由拒绝。直到以86高寿而去世。

  王祥去世前,写下著名的《训子孙遗令》,让其后代学习遵守,正确的为人处世的价值观,也因此后来的琅琊王氏不断兴旺起来,终成名门望族。

  举报/反馈